“哦,对了,额娘还说,如果四哥觉得平白接受心里不踏实,那就先欠一个人情,日后应允一件事就好了。”
“放心,额娘说她不会漫天要价的,一定是您力所能及的小事。”
元澈安慰似的拍了拍弘历的胳膊,心中想着额娘真是厉害,昨儿个就猜到了今天会发生的各种情况,甚至还提前做了预案。
听到这里,弘历有些放心了。
有所求就好,这世间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利益交换。
无欲无求的人虽然高尚,但是他却未必敢用。
再者,考虑到对方是亲王福晋,怎么想都不好轻易得罪。
“行,我应下了。”
两人一路走到皇宫门口,分道扬镳。
弘历一回府,就进了书房,他先将这本书完整的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感慨不已。
书中详细介绍了原始水泥的每一个步骤,甚至将它的利弊都写的清清楚楚。
弘历略一沉吟,就派人请来了府中谋士范时纪,他是清朝开国元勋范文程之孙,汉军镶黄旗人。
范时纪没什么别的长处,就是于工程事务上有些天分。
他从小就不擅长读书,走不了科举的路子。
又因家道中落,多次辗转流离之后,遇到了四阿哥弘历。
弘历对他的长处很看好,就邀请他入府做了谋士。
当时范时纪心中颇为感动,因为这是生平第一次,有人如此看中他。
他发誓一定要为四阿哥效力,鞍前马后,在所不辞。
因此四阿哥派人去请他,他来得很快。
“爷,范先生来了。”
下人在前禀报,范时纪行礼。
“范先生免礼,劳烦您看一下这本书。”
范时纪接过弘历递过来的书籍,翻看起来。
初时一切正常,看了几页之后范时纪的双手微微颤抖起来,翻页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弘历一边喝茶,一边饶有兴致的看着他的反应。
等他全部看完,神情激动的不能自已。
“四阿哥,这水泥,是好东西啊,看这书上写的有九成是真的,没想到世上竟有如此神奇之物?”
范时纪自己没动手试过,不敢一上来就打包票。
“范先生,我已经见过实物了,确认是真的。按照书上的步骤,麻烦您尽快召集府上人手,开始试验,看看能否大批量生产。此事非同小可,您一定要选绝对信任的人,整个过程必须完全保密。”
弘历此时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了,开始有条不紊的发号施令。
“在下一定不辱使命。”
范时纪躬身行礼退出,他已经等不及要开始创造奇迹了。
四阿哥府上养了一批工程事务上的好手,是由范时纪统一管理的。
元澈回到王府,跟玉隐描述了一下上学时发生的事情。
听到五阿哥横插一脚,差点打开那本书的时候,玉隐一颗心立时悬了起来。
这皇室子弟,真是没一个省油的灯啊。
好歹是有惊无险,心头大患终于送出去了,至于后续弘历要怎么用,就与她无关了。
就算掰扯起来,这东西也跟她没有丝毫关系,她只是送了一本《养猪秘籍》罢了。
说起来这书既然走了明路,不如就把它变成事实算了。
玉隐还真写了一本关于养猪的书,放在了书房里。
范时纪挑选了一些绝对忠心的人,在王府寻了一处僻静地方,开始制作水泥。
按照书上的配方,成品很快做了出来。
他们砌了一个小小的水池用来对比研究,发现优点缺点都跟书上写的差不多。
范时纪向四阿哥汇报了结果,他说如果想要大批量生产,就不适合在府里做了。
一方面原料消耗大,进进出出的,引人注意。
另一方面,成品做出来需要妥善保存,之后还得想办法运出去,也比较麻烦。
弘历想了想,寻摸了一处京郊的大庄子,趁傍晚将一行人,连同工具都运到庄子上。
以后这里就作为初期水泥生产基地了。
范时纪一行人虽然不善科举,但是动手能力极强,在工程事务上可以说是天赋技能满点。
无奈世人讲究士农工商,工人的地位也就比商人高出一点点,不受待见是常有的事。
四阿哥跟别的权贵不同,他是真的没有阶级观念,也是真的看中他们的本事,因此这些人也都铆足了一股劲儿,想要做出点东西来证明自己。
以前在王府都是小打小闹,做出来的东西虽然有用,但不多,像鸡肋一样。
这次,机会终于来了,被选中的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这是赶上了大机遇。
看完了范时纪手抄版的《养猪秘籍》,众人兴奋的眼睛里都透出光来。
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他们几乎不带休息的。
原始水泥一边不停歇的生产,众人一边研究改良版本以及不同场景下的优化方案。
按照书上所写,初步能确定的使用方向有建房、铺路、造桥、筑堤修坝。
范时纪将所有人分成四组,一组研究一个场景,小组内每天早上开会研究讨论个人进展,每隔五天全体一起开会研究讨论小组进展。
本身这东西不是在场的哪个人自己研究出来的,也就不涉及藏私的情况。
第一天选人的时候,范时纪就特地强调过这一点。
他们学的是别人的东西,原本的研发者毫无私心的将之倾囊而授,他们也不能小气了去,左右这东西都是托了四阿哥的福,他们能跟着学习一番已是万幸。
况且四阿哥说了,最后论功行赏,看的就是谁的想法好,谁能进一步推动整体发展。
若是发现有人藏私,必将受到严惩。
这个时候的匠人心里还是有一份底线在的,即使世人觉得他们低人一等,他们也有自己的坚持,不是自己的东西,他们不会据为己有。
因此,每一组成员都绞尽脑汁,只要有新的想法,就动手去做。
只有试验下来,才能知道在这方面能不能走得通,光想是不行的。
因此,虽然走了许多弯路,但是路走的多了,总能趟出几条康庄大道来。
而且,这时候工人的思维并不比后世差,他们只是缺少了一个引子和环境条件。
现在,引子已经有了。
而环境,是可以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