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
作者:冰封的暴风大剑   让你做寻亲节目,你做等着我?最新章节     
    果不其然。

    在李阳问出这个问题之后,老人便结结巴巴地讲了起来:

    “对...对的。”

    “我的老伴,患有老年痴呆病。”

    “之前出去找我,就没回来了。”

    老伴的失踪,就是这么简单。

    短短两句话就能概括。

    老年痴呆,出门,失踪。

    诸如此类的事件,在新闻上天天都能见到。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大家都习以为常的常态。

    毕竟老年痴呆病患者,因为记忆缺失,找不到回家的路,是一件相当符合直觉的事情。

    虽然是悲剧,但也可以理解...

    吗?

    眼下,是许多年纪较轻的观众,第一次见到因老年痴呆病而引发的惨剧。

    对于当事人来说,这是何等的绝望。

    形容这场悲剧,只用了短短的两句话。

    但为了挽回自己走失的老伴,眼前的王玉民已经竭尽了全力。

    这个时候,李阳终于代替诸多观众,问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方便问一下,您为什么要背这么大一个包吗?”

    王玉民抬起手,轻轻摸着自己身旁的背包,开口解释:

    “这里面装着我找她需要的东西。”

    “有我的被褥,还有她的寻人启事,相片...”

    说着,还主动站起来,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背包,将里面的东西展示给镜头。

    一双由老伴亲手做的鞋子,一捆薄薄的被褥...

    以及,塞了整整一背包的寻人启事!

    老人一边往外掏着,一边回忆着过去:

    “这是我老伴给我亲手做的鞋。”

    “零八年做的,到现在也快十几二十年了。”

    “我还记得清楚,这是一双棉鞋。”

    “还有四双单鞋,我脚上穿着的就是...”

    说着,老人微微弯下腰去,从背包里取出了厚厚的一沓寻人启事:

    “这是印的寻人启事...”

    他将寻人启事捧在怀里,将正面上的信息,尽可能地展示给镜头:

    “我贴出去四万张了...”

    “可四万张还没找到信息。”

    说到这里的时候,老人的声音中就明显带了哭腔。

    但他依然没有停,还是继续从背包里往外掏着东西。

    一边掏,一边讲:

    “这是我去哪里都带着的...我的褥子。”

    “里面有个塑料布,走到哪里往地上一铺,就能直接睡觉了。”

    “以前我每天都得走四十多公里路...”

    “现在腿脚不行了,就只能一点一点地走。”

    这些东西,再加上一些胶水,和一个用来扫除墙壁灰尘的小扫帚。

    这基本,就是老人的全部家当了。

    见到这一幕,官方直播间中的不少观众,都纷纷发出了惊呼:

    “不是吧?就这么点东西?”

    “我靠...我是玩徒步的,平日背包里不塞满东西我都不敢出门!这老人...背包里连点吃的都不带吗?”

    “别说吃的了,就连水壶也没有啊!”

    “一床被褥,两双鞋...这就完了?他...他是怎么走那么远的!?”

    “我都不敢想这爷爷在路上都经历过什么。”

    “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徒步四十多公里...”

    “我每天上下班坐地铁都不到十公里!”

    “妈呀,这就是老兵的毅力吗...简直太...令人心疼了。”

    “呜呜呜,我已经有点控制不住我的泪腺了,这也太好哭了!”

    ...

    展示完东西,李阳赶忙帮王玉民好好收了起来。

    这背包里的玩意儿,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了,可乱来不得。

    收拾完东西,重新面对面坐下。

    这一次,换老人率先开了口:

    “我老伴在外面受苦了。”

    “她在外面,要是冷了的话,她不知道取暖的。”

    “天热了出汗了,她也不知道要洗。”

    “要是肚子饿了,我这边还有好心人能给我个馒头吃,给我口水喝。”

    “她哪里知道怎么和人家讨,人家哪里会给她馒头吃啊...”

    “在路边上吃馍的时候,每次我都想起她。”

    “我担心她,不知道她现在什么样。”

    说着说着,王玉民老人差点又没控制住情绪。

    抹了抹眼泪,缓了一会儿。

    他才重新开始,在李阳的引导下,讲起了自己过去的事情。

    “以前我进部队,在总后勤部一个汽车单位里面干活。”

    “一进单位,我就和我老伴认识了。”

    “我小时候是个孤儿,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才十岁。”

    “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是六五年的三月份。”

    “到十一月份的时候,我就进部队,当了兵。”

    “那个时候,我老伴她姐姐也在部队里面,所以她也跟着进来了。”

    “当时是...部队里发的那个毛衣,穿了两三年后穿烂了。”

    “我老伴发现之后就问我,有没有攒下过多余的手套。”

    “我说攒下了。”

    “她就让我拿来,要给我打一个线衣。”

    “但是一件线衣要二十多双手套,我那几年才攒下十二双。”

    “她就偷偷把自己姐姐攒的手套拆了,给我添了十几双。”

    “那件线衣打得厚厚的,穿在我身上,让我感觉暖和和的。”

    “其实在那个时候,她的情谊,我心里就有数了。”

    “后来第二天,她姐姐果然就跟我说了。”

    “她说...把我妹妹介绍给你,你看行吗?”

    “我说我是个小战士,又是个孤儿,有人给我介绍对象,我感谢都来不及呢,哪还能有什么意见。”

    “所以我就答应了。”

    “之后,她姐姐跟我说,让我们两个先自己谈一谈,看看有没有什么意见。”

    “我找到她,跟她说你姐姐把你介绍给我了。”

    “将来我要回农村,你跟着我的话要吃苦的。”

    “她说她就是在村里长大的,不怕吃苦。”

    “我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

    李阳这边,也并不只是在单纯地倾听。

    趁着王玉民老人讲述的功夫,他也将老人记忆中的照片,投放到了大屏幕上。

    那是两张很有年代感的照片。

    是他,和他妻子严宝霞年轻时候的模样。

    照片中的他,十分年轻,面容清秀。

    头上戴着一顶毡帽,帽子上还有一颗大大的红星。

    身上深绿色的军衣显得有些破旧,但依然整整齐齐,能看出打理得很好。

    至于严宝霞,则显得朴素许多。

    红扑扑的小圆脸上,带着几分含蓄的笑容。

    头上扎着一根俏皮的小辫,更显其碧玉年华的清纯可爱。

    那年,是六九年,他记得比谁都清楚。

    那一年,他二十二岁,严宝霞十七岁。

    少女直白的表达,胜过千言万语的情话。

    那个年代的爱情就是如此。

    既包含了志同道合的人生理想,也有着无限缱绻的人间深情。

    既承载了激情洋溢的记忆,也充满了理性的克制。

    令人泪目,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