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拔花生
作者:农民有声   农民有声的历史记忆最新章节     
    那个晚上一到秧地,我们就展开全力奋战,我今天虽是第三场战斗。但毫无倦意,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有着充沛的精力。又开始了各自的巧取豪夺,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争取尽快拔完这几块地的秧苗。我通过几次拔秧,一边拔一边总结经验,一边拔一边学习人家扎秧的技巧。

    我可以说这个工种难不倒我了,大嫂说了两次了,说我拔的秧很好扦,又不大又不小又特别干净整齐。我在同龄人之中,不管大我一两岁的还是比我小的,做什么我就不服输。除了感觉上比人穷,不论哪个方面都有可能会胜人一筹。这些方面还是得到祖父教育,才能有这样的结果。

    我在第一块秧地里获得了二十八个秧把,转战到第二块秧地大家仍然努力地争夺。大家大集体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这就是大无畏的精神是值得发扬。大家都有这种行为,这样的集体力量才会不断地壮大。这样的集体经济实力,才会不断地增强。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很快就打扫战场,迅速收拾好秧苗,我今晚又拔了五十六把。这些成绩自己还是很满意。我们借着月亮之光,担着秧苗走在回家的路上。虽然有点累了,但似乎闻到了糯米饭的香味。

    大家依然大踏步赶到了家,经过记分员过秤后,就赶去分糯米饭了。我回到家后母亲叫我去把糯米饭拿回来,大哥在那里分饭,我拿回来就冲凉吃了几口就睡觉了。这一天是第一次整天干活,直到晚上十一点真是累了。

    第二天一早队长大哥通知我四个学生,去扦秧田里帮忙。他说每人带一个长柄木勺就可以,到了田里就知道干什么了。我们吃完早饭跟着他们赶到田里,听着大人的吩咐。明白了工作的目的,然后每人负责四个扦秧人的肥料。

    它的实际意义是,那年代的农民为了让秧苗扦下去之后,尽快恢复生长状态。早就准备好了这些有机肥,早稻收割完犁好田耙坪之后,就在田角边处围了一个堆放有机肥的地方。经过几十天的发酵,有机肥早已成泥浆状,再加上少量的化肥,这就是秧苗的营养剂。

    将这些倒在秧盘里,扦秧人把秧苗头部在秧盘里沾上几下。然后扦下田里,这样做法肯定能让秧苗尽快恢复状态。大人还将秩苗截掉三分之一的尾,他们说这样秧苗更快恢复生机,几天就会有新叶长出来。

    原来这个工种是女孩在干,但是队长考虑到培养出更多的插秧能手,才叫我们替换她们。这个工种比挑秧轻松多了,一盘有机肥可以使用一个小时有多。

    除此之后还要给扦秧人摆放秧苗,也要计算好多远摆一把。摆放太密了反而增加扦秧人的麻烦,所以不论干什么都要做到心明眼亮才行。

    据我观察比早稻扦秧进度快了很多,因晚造的秧苗比早造,操作起来方便多了,在广东很多地方早稻也是拔秧苗扦田。大人说自己这些地方早春气温低可不行,但是我们有我们的方式。我们这些地方用这方法生长会快几天,这也叫因地制宜。哪一个地方都不可以一切按部就班,假如这样就离失败不远了。

    此次大暑禾抢扦,据说有二十五亩左右,他们预计五天足可以完成。根据现时的进度用不了五天,大家都你追我赶,竭尽全力在干活。人人都想尽快扦完尽快抢收,因为为了抢种红薯和抢扦大暑禾,还有近二十亩地的迟禾未收割。

    旱地里有五六亩地花生待收成,这一切都等待大家去完成。面对摆在面前的生产任务,任何一份子都必须同心协力去争取时间。这种状态才称得上农忙。

    那天将近黄昏,队长又宣布尽快扦完这一点,回去吃了晚饭又要去拔秧。还是昨晚一样参加者每人一份糯米饭,社员们不用说也知道脚下的田,不插完整一块田是无法撤离的。明天又是另一个地段了,她们都叫我们先回去,剩下的尾巴很快就扦好。

    我们说走就走,很快回到家里跟母亲说,晚上还要拔秧,快点做好饭。我又去挑了三担水才吃饭,这样的季节真是人人都很忙。几乎喘气都紧张,实在没有闲人。多年前自己多么快活,什么也不用干,人就是还希望长大,长大了就有了大人的烦恼。大概这就是做人的经历。

    我吃完晚饭紧跟着大人后面,又前往拔秧的现场。到了秧地里大家各霸一方毫不客气,各自奋起争夺。都是埋头苦干,但又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力争尽快完成生产任务而努力。

    自己边拔边暗算秧把五个、十个、十五个,反正人人都这种表现,在这场合没有懒汉更没有孬种。看看大人的,再算同伴的,反正还是不相上下。你拔一个他也拔一个,这是程序上要这样,动作上都是差不了多少。

    所以数量上都基本相同,那天晚上经过两个多小时奋战。几块秧地全部完成各自尽快收拾好,又踏上了回家路,在回家的路上,还是不断地听到朗朗笑声。

    在我们这个生产队的成员,都是自己人,兄弟就是兄弟姐姐就是姐姐。大嫂婶婶都是自己的亲人,根本不会有非分之想。那就是一就一二就是二,庸俗的语言都听不到一句。这才是一家人的样子,这才像一家人的气氛。

    我们很快又回到了晒谷场,因要等待记分员过秤,这实际上是计报酬的依据。大人说一百斤是八分,大部分人上午下午加晚上。每次五十斤那只有一百五十斤,计工分才十二分。按四毛钱分值五毛钱还不足,假如当年的农民计过报酬再投入生产。田园将荒废,将会万物凋零,但没有人去计算这些。

    只是认准一条硬道理,要吃就要做,不做就没饭吃。只因如此才叫人民一条心,否则社会如何进步?人类如何发展?国家何谈强大?中华如何崛起?这就是纯朴的中国农民,这就是中国强大稳固的基石。

    今天晚上比昨晚早回了四十分钟,我收拾好换洗的衣服冲到小溪里,又洗了一场冷水澡很是舒服。洗干净自己的衣服,回到家里又吃了一碗香喷喷的糯米饭。大哥回来说明天一早全队,能挑得动五十斤的都去交公粮。争取一次性完成上交任务,下一造收成就全是自己的口粮了。

    自从大哥回到农村,一直在生产队担任会计工作。其实几十人的小生产队没有什么可算,但也不可缺少这种业务人员。整个生产队,方方面面进进出出也很多。这个人没有文化水平还真不行,大哥肯定是最适合的人选。但是可惜了自己所学的知识,登上了不是自己所选择的舞台。事已如此仍需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在农村生产队里可没有脱产干部,所有工作都是业余时间完成。有时工作需要也会抽一两天去做,例如早晚两造的分配方案,它是较为复杂的。

    但对大哥来说是小儿科之作,最重要必须熟悉算盘的加减乘除。做起来才快捷,当年没有电子计算机。弄清楚收支项目,汇总好各家各户的总公分,一切所需数据齐全,做好方案就简单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听到队长的哨子声,要求大家必须快速出击。因为这个季节,粮管所的工作人员也会相当繁忙。如不抓紧时间争取第一第二到达,将会影响到队里的扦秧。我听到哨声马上起床,挑着两担大竹箩,两担小箩到生产队仓库。

    因大嫂和姐姐还要每人挑两担水才能出发,只有自己冲在前面装好公粮,等待她们的到来。那时候我不论干什么,动作还是不甘落后于他人,我快速装好了四担谷,等待大嫂她们过来。

    他们到了仓库,我们这帮人作为第一梯队就出发了,我挑了七十八斤跟在大人后面。挑着谷担慢慢跑,我们第一批十几个人,一口气就冲到了塘尾凹的石阶台阶顶上。尽管气喘吁吁放下担子亦略作休息,当第二批人冲上来时,我们也又出发了。

    我们走出山凹,向前望去我们这一大片都未见到,其他挑公粮的队伍。不知不觉我们的队伍就到了木桥边,大人先过桥说我们万一不敢过去,他们会回来挑过去。

    大家还是自己小心翼翼地担着过桥,我虽然有过一次,但还是有点胆怯。我挑着谷担一步一步向前迈进,一会工夫全部顺利过桥。为了争取第一,我们又大踏步向粮所奔去。我们终于拔得头筹,可以松口气了。

    我们刚放下不久,紧接着第二批第三批全部会师粮管所。队长大哥找来了资深验收员李汉先,据说在他的心目中,我们生产队的粮食品质是最可靠的。但他还是尽心尽责,每一项一项过关。

    他的第一项是干燥度检测,隔几担抓一把,用他的特有工具碾一下,我看他的意思碾一下脱米率够高视为合格。

    第二用他特有的谷筛装满谷子,使劲地筛,假如筛出有沙子或不饱满的谷粒。都超出了规定范围,这批粮食就不能入库。必须经过粮所的筛子过一遍,还要用这里的风车过一遍。这样就要浪费一个小时以上。

    但是经过他的认真检验,都达到了合格的标准。这可是皆大欢喜,队长马上叫大哥和出纳下去饮食业,订好一百六十五个馒头。

    我们生产队一个大集体,在什么地方都体现出富裕的一面,无微不至地关心大家的切身利益。也赢得了大家无处不关心集体的行动,这都是相对的相互效应。

    我们按照粮所管理员的指引,全部过磅入库,经过核算全年应交总数超出六十四斤。队长跟李汉先说刚好多出的,就给我换成粮票吧,正好付给饮食业了。李汉先说这样不行,要经过所长批准才行。饮食业的事他去担保。

    真是无巧不成书,刚好所长来了。他的来意就是要我们生产队这样,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的先进集体。他说我粮食局要给你们生产队,发一面先进集体的锦旗。他问队长我明天就做一条大横幅标语,题目就写,‘向交粮先进集体广裕队学习致敬。’可以吗?我们全体社员热烈鼓掌,并说了一声谢谢所长。

    队长握着所长的手说谢谢你,他跟队长说以后你们队要换粮票买面粉,或碰到什么困难都会想办法帮助你解决。听到所长暖心的话,又得到我们队社员们更加热烈的掌声。

    我们办好了一切手续,收拾好全部工具又赶着回家了。在路上保管员说公粮交完了轻松了很多,仓库空了接下来又要大收割了。下来还有将近两万斤进仓,紧接着又要收花生。好在清空了仓库。大家都知道赶紧回家,因回去吃了早饭又要去田里扦秧,我们回到家叫弟弟拿着小竹篮去,领回来二十个馒头。

    他也马上叫母亲一起吃馒头,这馒头吃起来感觉上好像很享受。拿现代人来说,也可能认为吃馒头是最浅的食物,但是当时是比较稀罕的食品。因为广东人一日三餐主要是吃大米饭,农村人对加工馒头还是很缺乏经验。还有一个根本原因,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还是很落后的。农民缺乏见识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很快吃了早饭,开工的哨声又响,社员们深知手上的工作与责任依然繁重。马上又奔赴插秧田去了。到了田里各自进入角色,又继续进入了扦秧的紧张工作。今天是晚造第一阶段的扦秧就该结束了,大人说今天完成问题不大。

    但是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行,我还是继续昨天的送肥工作。这个工种不累,但要灵活,不能等到扦秧的人用完叫你才送。我不犯这样的错误,那些扦秧的大人都比较满意,我也认识到不论干什么,都要做到尽心尽责。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

    这一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午五点刚过就宣布大暑禾抢扦胜利完成。队长宣布今天早点收工休息好,明天全民动员齐上阵,做好准备拔花生。

    队长说花生不尽快收起来,就会在地里发芽,这样就影响了花生的品质,他说明天一早就出发。能做到全员都参加,力争明天一天就可以完成。

    那天一大早队长出工的哨声响起,那这一次可真是男女老少齐上阵,也真不知为哪般而去。我的记忆中,那时候的花生在人们的心中,还是享有极高的地位。

    农民很少饲料地种这些作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成熟后很容易被人盗吃。它拔出来洗一下剥去壳就可以吃,而且还很香又有点甜很可口。所以每一年生产队拔花生,都好像是小朋友的节日似的。

    有些家长就是贪那丁点蝇头小利,但是很多家长忽略了这一点,吃了不卫生的生花生,就会引起小孩拉肚子。也有一线希望拿十颗八颗回家,反正什么人都有,你既然都做出这样的行动了,别人又能怎么呢?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了事。

    那天大哥叫弟弟别去,他也乖乖在家照看弟妹。这一天早上是在自己屋后山的一个山窝里,一共有四块地。这四块都是沙地,花生成熟了拔起来很轻松。每一棵苗拔出来有十四五颗花生,如此奇怪的大自然,一粒花生米能产出几十倍的产量。我只能赞美天地之造化,大自然之恩赐是如此之神奇。

    这天早上人多力量大,不到一个小时就拔完了。拔花生的过程是拔五六棵苗就扎一把,就用花生苗当绳子很有韧性。他们连苗都要担回去再摘花生,大人说花生苗是农家宝。

    摘掉花生还要把苗斩成十公分左右的长度,集中在肥料仓库里发酵,让它变成顶级的绿肥。所以在农民手里样样都是宝,我们回到晒谷场。还是每人都要称重量,将花生堆放在哂谷场上。

    队长说早饭后号召老人来摘,摘好了抢天气晒,哪怕晒上一天也就不怕它坏了。当然这样的计划是好的,也是珍惜自己劳动成果的行为。

    我们吃完早饭,妇女们还要洗衣服做好家务事。这就是农忙季节的情境,不停地转动、不停地劳作。人人是这样,但始终如一,毫无怨言。都有一个愿望早日做好农忙事,希望早日得悠闲。

    我们这十来个半大小伙说干就干,听到哨声就聚集到广裕楼等待大人的到来,也就会紧跟着出发了。此时那个高中生叔叔悠哉悠哉地走来,他有些微笑着说走了,只会越等太阳越火辣了。

    我说出发了,我跟在这个叔叔后面,心想莫非太阳从西边升起?他怎么今天那么早?又莫非叔叔碰到喜事?这些都是多余的猜想,或是他想通了对命运有了更正确的认识。

    这个叔叔一共六兄弟,他兄弟排第五,他三个哥哥都是正式国家工作人员。他最大的哥哥是农民都是很朴实,极其勤劳节俭的好人。他就是时迁大哥的父亲,我也叫他叔叔。

    那时候高中生叔叔还没有结婚,只能由叔公叔祖母带着,与结婚多年的弟弟合为一家。他这个弟弟已结婚多年均已为人之父。

    这时这个叔公应该有七十岁了,但他每天还割草放牛。听祖父说过这个叔公解放前是生意人,那时自己年纪小,没有问叔公做什么生意。我总是记得每逢端午或是春节,都拿黄豆给他做豆腐。

    我十一二岁时,他这个家做豆腐,都是这个叔叔和他弟弟在操持。也是这个叔公老了,一切也由年轻人做了。这个叔公是静安公之次子,他生下人丁最兴旺。我们走着走着突然问叔叔,什么时候娶老婆,他笑着说,你那么小。你知道怎样叫娶老婆吗?我说不知道,他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说着花生地就到了,我们十几个人一到地里就开始拔。这里的土质也是带沙地很好拨,花生也长得很壮实苗头很旺盛。每一棵苗拔出来结果率成熟率都很高,大家看到都很高兴。

    也在内心庆祝生产队的花生又喜获丰收,当全部人员到齐时,我们即将完成一担了。队长大哥看到此情此景,心里肯定乐滋滋的。他突然说你们十三个马上先挑一担回去,又到回来今天上午你们专门挑就行。

    争取今天上午全部拔完,下午就全民动员在家摘花生。如果下午大家能全面完成,晚上大家都别做饭了,他和大哥商量好,马上去街上买五六斤猪肉。

    晚上全队老少分一份猪肉糯米饭,大家顿时干劲倍增。这种暖心的集体行为,无不增强社员们的凝聚力。也是大部分生产队望尘莫及的。我们生产队取集体现有的财产,也是辛劳社员们劳动成果而回报大家。

    这就是当家人的灵活与巧妙的写真,换回了劳动人们热爱集体的真心。又何乐而不为?传说出去很多外队社员,对我们生产队的行为而羡慕不已。就这个暑假包括这一次一共四次了,都做到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高兴,人人有吃这种行为真暖心。

    那天上午我这十几个跑了三回,虽然花生地离仓库也最多五百米,但每一担也差不多八十斤。也别说不累,跑三趟也够呛。我们毕竟未成年,还在成长过程。所以也不可以太过劳累,太过劳累也会影响正在发育的身体。这就是应该劳逸结合,也不可干超过身体能所承受的压强。才有益于正在成长的少年。

    经过全体社员们的共同努力,虽然超过正常收工差不多一个小时,但提前完成了预计一天半才能完成的任务。我们胜利会师在哂谷场,队长向大家宣布一点半钟,全队男女老少齐动员,集中摘花生。反正老人也希望参加摘多少是多少,晚上都不须做饭了,摘完就分糯米饭。希望大家动作放快一点,吃了午饭就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