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龙在知道孙兴被帝都来的记者拍了录像之后,顿时感觉很郁闷。
明明那么好的一个机会,现在只能放弃了。
卖人情,是为了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回报。
但如果代价已经跟回报持平,甚至是超过了回报。
那么这个人情,可就是个赔本买卖了。
作为一个标准的奸商,这点小账,赵瑞龙还是能算明白的。
可是就这么放弃那么好的机会,赵瑞龙还是有些不甘心。
既然不能从李跃忠的身上讨到好处,那就转变一下思路,换成提前已经和四叔商量好的备用方案。
那就是看看该怎么从李跃忠倒台的角度获利。
首先,想要立功,就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一些作用。
不管作用大还是作用小,都要留下自己参与过的痕迹。
这样将来随时可以拿出来邀功。
只是痕迹不能留得太过明显。
否则被李跃忠知晓了,恐怕会把怒意都宣泄过来自己身上。
道理很简单。
如果几个人一起围殴你,你注定要死,但是可以选择拉一个人陪葬。
你会选择谁?
当然是地位最高,身家最贵,势力最大的那个。
唯有如此,才感觉够本。
自己要死了,怎么可能容许对方继续快活下去。
这件事本来就没他赵立冬什么事。
他也就只是想要搭个顺风车捡捡便宜,让他去承受李跃忠狗急跳墙时候的怒火,他肯定是不会愿意的。
赵瑞龙此刻,还在沾沾自喜。
他和四叔考虑的足够全面,所以不管局势如何改变,都能够从中获利。
却不曾想到,他们现在的选择,是祁同伟最先看到的。
如果赵立冬和李跃忠真的达成了合作,成了一路人,那祁同伟可就真的难以撼动的。
内部是李跃忠权力的绝对压制,外部是赵立冬的多方围堵。
别说是一个祁同伟,就是整个京海市公安局,也不够他们塞牙缝的。
赶走孟德海,也是迟早的事情。
祁同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他们形成合作的可能性。
只要不合作,赵立冬多占去点便宜也没有关系。
因为祁同伟相信自己可以让赵立冬怎么吃去这些便宜的,将来还会怎么吐出来。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祁同伟唯一担心的,只是赵立冬选择放弃不玩而已。
只要赵立冬割舍得下这些好处,祁同伟还真拿他没有什么好办法。
毕竟,什么事都不做,就什么证据也不会留下。
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去针对他。
只要他继续参与,总有把柄被祁同伟拿住的时候。
“祁老弟,我想了想,你的顾虑有道理,既然孙兴和毒品有关,又被帝都的记者拍了证据,那我们还是不要顶风作案的好,要不这样吧,人你先扣下,我让四叔找人帮你分担压力。”
赵瑞龙虽然有了对策,但是还需要一些时间去安排。
毕竟迈出这一步,就是跟汉东省半个公安系统为敌了。
不管是为了四叔赵立冬,还是为了他自己的安全,都要慎之又慎。
以免引火烧身。
“老哥,我多嘴问一句,你别介意,这也是赵市长的态度么?”
祁同伟之所以这么问,是想要让赵瑞龙表态。
他当然知道,赵瑞龙不管代替赵立冬做出什么承诺,都当不得真。
但是,只要迫使赵瑞龙做出表态这个行为,就足够了。
因为,一旦表了态,那么接下来的行为出事,至少在明面上,都得按照表明的态度来执行。
一旦所做的事情和提前表明的态度相违背。
那么理亏的就是赵瑞龙叔侄俩。
祁同伟也可以借此来兴师问罪。
问什么罪,讨什么好处,其实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会让祁同伟自然而然的掌握主动权。
一个有亏欠的人,总是会不自觉的低人一等。
这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不会因为是好人还是坏人就有所不同。
甚至于,在坏人之间,诚信反而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彼此都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那么,唯一能够约束他们的,就只有经过一次又一次验证的诚意。
只有赵瑞龙和赵立冬,没打算跟祁同伟撕破脸。
那么面子上的事情,他们就必须做到位。
而祁同伟背靠钟家这棵大树的固有印象,决定了他们在没有必要的时候,是不可能和祁同伟翻脸的。
在复杂的关系之间,祁同伟已经把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利用到了极致,才铸就了如今这样的局面。
在所有他想要清理的人眼中,他都是个既有能力,又有智谋,且没有什么执拗信仰的存在,可以尝试拉拢。
而祁同伟又来者不拒,甚至会主动去接触他们,这便形成了亦敌亦友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才能让祁同伟和身边的人,暂时处于安全的状态。
既不用担心被人暗算,又不会和任何一个势力关系太过密切,导致无法切割。
没有人知道,祁同伟为了促成这样的局面,付出了多少努力,耗费了多少脑力。
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想到,祁同伟所设的局,已经铺成一张大网。
将所有在京海的关键人物,都框了进去。
能够被人看出来的智谋,终归只是小道。
真正的顶级智谋,是不为常人所知的。
身在其中,无法察觉,甚至于自以为是自己做出的主观选择,也在算计之中。
哪怕窥破了局,可能那一部分也是故意设计了容易被看破,借以扰乱视线。
或者误导去往背道而驰的方向。
阴谋之外,还有一种谋略,被称之为阳谋。
而阴谋和阳谋,并非对立的概念。
而是可以做到相辅相成的。
阴谋可以借阳谋之势,迫使人不得不陷入泥潭。
阳谋可以藏阴谋之隐,让人走到绝路才发现无力回天。
阴阳结合,方能成就困天死局。
只要入局,无人可破。
这样的手段,被称之为阴阳谋。
存世之例极少。
一方面,是因为值得用上此谋的人本就不多。
另一方面,是因为设下此谋之人,不会希望被人知晓。
世人熟知有二。
一为推恩令。
一为金刀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