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太子始终缺席,令人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各种猜测与谣言如疯长的野草,全然无法遏制其蔓延之态。有人声称太子或许遭遇不测,生死未卜,性命垂危;更有甚者,传言太子已然遭人囚禁,踪迹难寻。
章和帝悄然将太子最为信赖的恩师——洛伯易召至御前,期望能探明真相。
岂料那洛伯易竟直言不讳地道出一个令众人皆震惊不已的消息——
太子,竟然失踪了。
章和帝闻此消息,面色刹那间铁青。
他猛地一拍龙案,厉声斥责道:“洛伯易,你既早已知晓太子失踪,为何不上报?”
洛伯易躬身施礼,道:“陛下息怒。臣深知此事重大,若此时张扬,恐生变故,引得朝野动荡不安。再者,我们与雪霁之战硝烟方散,眼下我朝正值休养生息之际,若此时内乱外患并起,实乃雪上加霜。那些觊觎我朝疆土的邻国,或会趁虚而入,不可不防。因此,当务之急,乃是暗中加强搜寻,稳固国本,以待太子安然归来,共谋国事。”
章和帝闻言,面色稍霁,然忧虑之色仍难掩:“洛卿言之有理,朕心稍安。然太子之事,非同小可,你务必全力以赴,不得有误。一有消息,即刻呈报。”
洛伯易再次躬身领命:“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圣望,寻回太子,以安社稷。”
言罢,缓缓退出,留下章和帝一人。
章和帝凝视着洛伯易退去的背影,怒意如暗潮般在心中翻涌。
洛伯易所言虽有其理,然其隐瞒不报之举,实令人生疑。
只可惜如今,罗莱已陨,他再无得力心腹。而朝中局势波谲云诡,东宫之位空悬,不安之感愈发强烈。且他自觉年事已高,体力与心力皆大不如前,对朝堂的掌控力亦渐趋微弱。
思及此处,诺冉的身影悄然浮现在章和帝的脑海之中。
他不禁心中一动,决定去看看诺冉。
章和帝起身,在宫人的簇拥下,缓缓向着诺冉的住处走去。
他踏入长秋殿时,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袭来。
章和帝扫视着略显破败的宫殿,想起了诺冉的母亲。当年,他对她宠爱至极,她的一颦一笑仿若昨日。奈何红颜薄命,早早离世。
而如今的长秋殿,已然沦为冷宫,寂静而荒凉。
章和帝缓缓踱步,感慨万千。
诺冉听到动静,恭敬地走出殿门迎驾,他身姿挺拔如松,举止优雅得体。
章和帝望向眼前的诺冉,只见其面容俊俏,眉宇间英气勃发,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安慰。
“免礼。”
章和帝微微抬手,示意诺冉起身:“你在这长秋殿中,可还习惯?”
诺冉垂首回应:“回父皇,儿臣在此一切安好。虽长秋殿稍显冷清,但儿臣亦可静心度日。”
章和帝微微点头,又道:“朕观你举止有度,颇具风范。你平日都做些何事?”
诺冉答道:“儿臣每日读书习字,偶尔思索家国之事,只盼有朝一日能为父皇分忧。”
章和帝听闻,脸上露出一抹笑意:“甚好。你有此志向,朕心甚慰。如今朝廷局势复杂,你可有何见解?”
诺冉从容应答:“父皇,儿臣以为当下之急,乃是尽快寻回太子,稳定朝局。同时,应加强边防,防范外敌入侵。至于朝廷内部,当广纳贤才,以正风气。”
章和帝听着诺冉的回答,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继续与诺冉闲聊,询问其生活琐事与兴趣爱好。诺冉一一作答,言辞恳切,不卑不亢。在这交谈之中,章和帝对诺冉的印象愈发深刻,心中亦渐渐有了盘算。
彼时,偏殿之中,夙鸢悄然立于雕花窗格之后,静静凝视着那一幕。章和帝与诺冉在清冷的长秋殿中交谈,气氛格外温馨。夙鸢嘴角微微上扬,一抹浅笑悄然浮现。
她忽觉为诺冉而高兴,这感觉令她自己亦觉诧异。
夙鸢向来以为,自己之心早已坚如寒冰,帮助诺冉,不过是为偿还罗莱那条命。然此刻,望见诺冉在皇帝面前的从容不迫与远大志向,她心中竟莫名涌起一股暖意。
***
与此同时,东宫却呈现别样之景。
太子并非如洛伯易在章和帝面前所言失踪,而是在东宫病榻上一睡不醒。而经由数位名医轮番诊治,都束手无策,唯有声声叹息,皆言太子所患之疾沉重难愈。
洛伯易深知,此事若传出,必掀轩然大波。为保东宫之位,他决定暂瞒太子病情,对外宣称太子失踪,暗中四处寻访名医,冀望寻得救治之法。
彼时,东宫深处,太子床榻之旁。
昏黄烛火摇曳,为寂静之夜增添一层悲戚之色。
太子妃声音哽咽,道:“定是潇湘馆那些女子使了不为人知之手段,才致殿下病得如此严重。”
洛伯易微微皱眉:“娘娘之忧不无道理。可眼下不但要应对潇湘馆可能带来的威胁,还需时刻警惕朝中别有用心之人。”
太子妃点头道:“洛大人所言极是。那依大人之见,我们应当如何?”
洛伯易沉吟片刻,道:“首先,娘娘需稳住东宫众人,切不可让内部生乱。对外,继续维持太子失踪之假象,以免引起更大风波。同时,老臣会加紧暗中调查潇湘馆底细,寻找其破绽。至于朝廷方面,我们要密切关注各方动态,尤其是那些与东宫对立之势力,防止他们趁机发难。”
太子妃微微颔首,道:“就依洛大人所言。本宫会尽全力配合大人,守护东宫。只是此案,还请洛大人尽快查明真相。”
洛伯易点头道:“娘娘放心,老臣定当竭尽全力查明真相。”
然而,在这东宫之中,因太子昏迷不醒之事,众人渐渐人心涣散,议论纷纷——
“我看呐,这东宫怕是要变天了。”
“别乱说,小心掉脑袋。可这局势确实不明朗啊,万一太子有个三长两短……”
“也不知道洛大人能不能找到治好太子的办法。”
“难啊,那么多名医都没办法。我看咱们还是得为自己打算打算。”
“……”
太子妃在回廊处偶然听到这些私下议论,顿时怒从心起。
她面色铁青,快步走到众人面前,眼神凌厉地扫视着他们。
“大胆!你们竟敢在此妄议太子病情与东宫局势。如今太子病重,正是需要众人齐心协力、共渡难关之时,你们却在此散播谣言,扰乱人心。你们可知道,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东宫的安稳。”
众人吓得连忙跪地,瑟瑟发抖。
有一宫女颤抖着说道:“娘娘息怒,奴婢们知错了。”
太监也赶紧附和:“娘娘,奴才们只是一时糊涂,绝不敢再有下次。”
太子妃怒视着他们:“本宫警告你们,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从今日起,谁若再敢私下议论太子病情,一律严惩不贷。都给我各司其职,好好照顾太子,为太子祈福,盼着太子早日康复。”
众人齐声应道:“谨遵娘娘教诲。”
可太子的病症并没有好转,每当夜幕降临,东宫之中便会上演诡异景象。
那位太子殿下时而呆坐在床榻上,眼神空洞,仿若失魂,无论旁人如何呼喊,他都毫无反应。时而又会突然起身,手舞足蹈,口中发出意义不明的狂笑,仿佛在与某个无形的对手嬉戏。
久而久之,他的行为变得愈加古怪。
有时,他会突然撕扯自己的衣物,将其撕成碎片,犹如孩童般无理取闹;有时又会紧紧抱着枕头,如婴儿般吮吸着,仿佛在寻找着某种安慰。
他的言语也变得杂乱无章,时而高歌,时而低吟,无人能理解他的意思。
最后,就连他的饮食起居也失去了规律,有时整日不食,令人担忧他的身体状况;有时又会暴饮暴食,似乎想将所有食物都塞入腹中。
这诡谲景象仿佛一股暗流,在东宫之中又被人悄悄拿来讨论——
一个小太监压低了声音:“你们说,太子怎么忽然就疯了?”
“是啊,我也听说了。”
另一位小太监附和道:“之前太子还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这样了?而且更奇怪的是,十七皇子竟然在这时候忽然好了。”
“有人说,他们二人互换了灵魂。”一个声音在角落里响起,带着一丝神秘和惊悚。
其他小太监闻言,都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一个痴,一个好。”
又有人补充道:“太子疯了,他的胞弟却好了,这难道真的是天意吗?”
一阵夜风悄然吹过,发出细微的呜咽声,仿佛是从幽冥地府传来的哀怨之音。宫殿的廊柱在黑暗中如沉默的巨石,投下长长的、扭曲的影子,像是张牙舞爪的鬼魅。
这个夜晚如浓墨般在东宫蔓延开来,深沉而压抑。
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泛起一层银白的光晕,却无法驱走那丝丝寒意……
***
又过几日,宫殿前,一小太监神色焦灼,脚步不停,在原地来回徘徊。
太子妃恰从此处经过,见其这般模样,心中顿生疑惑:“你为何在此徘徊?可是有何要事?”
小太监闻声,急忙转身,双手捧着一封信笺,恭敬递上:“娘娘,此信自东粼而来,事关重大,奴才不敢擅自处置。”
太子妃接过信笺,眉宇间掠过一丝疑云:“本宫记得殿下与那边有约,若无殿下之命,不可擅发信笺,以免遭人怀疑。这信是如何来的?”
小太监低头回应:“娘娘明鉴,确是太子先发一信,对方才回之。”
太子妃蹙眉问道:“殿下何时发的信?你可知道?”
小太监面露难色,犹豫片刻道:“奴才愚钝,只记得是殿下赴潇湘馆那日前后……具体是前还是后,奴才实在记不清了。”
太子妃心下一惊,记忆中太子于那日并未寄出任何书信。
她急忙展信笺,逐字细读。
信中如常提及东粼金矿产量,以及夙鸢、李元狐等人动向。然突兀之处,在于诺冉之名赫然在列。信中赞誉诺冉于东粼非但未图私利,反以收购农田、米铺之举,稳民心,抑粮价,尽显其高风亮节。
及至黄昏,太子妃将信笺转予洛伯易,语带宽慰:“这也算是一桩好事。诺冉与殿下手足情深,若他有事,必增殿下之忧。”
洛伯易接过信笺,微微颔首:“明日朝会,老臣当借机为诺冉正名,以防他再累及殿下。”
太子妃闻言,轻叹一口气:“也不知殿下何时能好?”
洛伯易闻言,神色微敛,沉默片刻。
他目光轻扫信上“诺冉”二字,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思。
近来章和帝对东粼案件的结果似乎并不在意,反倒对诺冉颇为重用,即便宣王一直在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