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二十回
作者:菩提   还珠格格之缘定此生最新章节     
    自永琪有了办学馆教书的想法后,便立刻着手筹备起来。他和小燕子、陆羽夫妇一起,在小镇上寻了一处闲置的院落,经过一番打扫修缮,布置得颇具书卷气。屋子的墙壁上挂上了一幅幅字画,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还在院子里种上了几棵翠竹,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倒也添了几分清幽雅致。

    开学馆的消息在小镇上不胫而走,不少人家都对这个新鲜事儿感到好奇,纷纷带着自家孩子前来瞧一瞧。报名的第一天,永琪早早地就站在了学馆门口,一袭青衫,身姿挺拔,面带温和的笑意,让人见了心生亲近之感。

    小燕子也在一旁帮忙,她热情地招呼着前来的家长和孩子们,嘴里不停地说着:“快来呀,咱们这学馆可好了,永琪哥哥学问可大了,一定能把孩子们教得特别棒呢。”

    不一会儿,学馆里就坐满了孩子,有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也有文静乖巧的小女孩,大家都睁着好奇的大眼睛看着永琪。

    永琪走上讲台,先是作了个揖,然后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同窗,今日起,咱们便在这学馆一同学习了。我叫永琪,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在这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习得为人处世之理,增长学识才干。”

    底下的孩子们听着,虽然似懂非懂,但也都跟着鼓起掌来。

    第一堂课,永琪打算先从启蒙的《三字经》教起,他拿起书本,用那温润的嗓音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孩子们也跟着一句一句地念着,那稚嫩的声音回荡在学馆里,宛如一曲美妙的乐章。

    可没过多久,就有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坐不住了,开始在座位上扭来扭去,还拿着毛笔在纸上乱画起来。小燕子瞧见了,走过去轻轻敲了敲他的脑袋,佯装生气地说:“你呀,好好听讲呢,永琪哥哥讲得多有意思呀,可不许调皮哦。”

    小男孩吐吐舌头,不好意思地说:“小燕子姐姐,我觉得好无聊呀,不想念这些了。”

    小燕子哭笑不得,把小男孩拉到永琪跟前,说:“永琪,这小家伙坐不住了,你快想想办法呀。”

    永琪蹲下身子,看着小男孩的眼睛,耐心地说:“同窗,这《三字经》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呢,你要是乖乖听讲,我一会儿就给你讲好不好呀?”

    小男孩一听有故事,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连忙点头说:“好呀好呀,永琪哥哥,那我好好听,你可一定要讲哦。”

    就这样,课堂又继续有序地进行下去了。

    到了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一下子都涌到了院子里,嬉笑玩耍着,有的在追着蝴蝶跑,有的在玩跳房子的游戏,学馆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时,一位家长来给孩子送忘带的书本,看到这热闹又融洽的场景,笑着对永琪说:“永公子,把孩子放在你这儿呀,我们可放心多了,瞧这学馆里的氛围,孩子们学得开心,我们也高兴呢。”

    永琪拱手回应道:“多谢您的信任,我定当尽力,让孩子们都能有所收获。”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永琪的教学也越发得心应手起来。他除了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还会给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像什么“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常常缠着永琪再多讲几个。

    有一回,永琪在讲“囊萤映雪”的故事时,一个小女孩好奇地问:“永琪哥哥,他们家里那么穷,为什么还要这么努力读书呀?”

    永琪微笑着回答:“因为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有智慧,能明白很多道理,就算家境贫寒,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呢。”

    小女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那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读书,以后做个有用的人。”

    看着孩子们那认真又充满憧憬的模样,永琪心里满是欣慰。

    然而,办学馆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段时间,小镇上闹起了旱灾,不少人家的收成都受到了影响,生活变得拮据起来,有些孩子便没办法继续来学馆上学了。

    永琪得知后,心里很是着急,他和小燕子、陆羽夫妇商量着说:“这学馆不能就这么停了呀,孩子们没学上可不行,咱们得想办法帮帮他们。”

    小燕子一拍手说:“对呀,咱们可以不收那些家里困难的孩子的学费嘛,反正咱们之前卖艺也攒了些钱,先撑一撑呗。”

    陆羽也点头赞同:“这倒是个办法,不过光靠咱们这点积蓄也不是长久之计呀,咱们还得想些别的法子。”

    于是,他们决定在学馆举办一场义演,邀请镇上的百姓们都来观看,然后让大家自愿捐款,所得的钱财就用来资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

    消息传开后,到了义演那天,小镇上的百姓们纷纷赶来捧场。永琪和小燕子自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表演了各种精彩的节目,陆羽夫妇也在一旁帮忙,又是维持秩序,又是帮忙收钱。

    这场义演很是成功,筹集到了不少钱财,足够让那些孩子继续在学馆上学了。

    经过这件事,学馆在小镇上的口碑变得更好了,大家都夸赞永琪不仅学问好,心地更是善良,都愿意把孩子送来这儿学习。

    而永琪看着学馆里越来越多认真学习的孩子,心中满是成就感,他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要在这小小的学馆里,继续播撒知识的种子,让它们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日子依旧在这充满爱与希望的节奏中缓缓流淌,学馆里每天都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那声音仿佛是小镇上最美的旋律,诉说着美好的未来与无尽的期许。

    随着学馆的日益发展,永琪愈发用心地经营着,孩子们也在这儿学到了不少知识,变得越发懂事乖巧。

    一日,永琪正在学馆里给孩子们讲解诗词,他站在讲台上,手持书卷,摇头晃脑地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孩子们也跟着齐声诵读,那稚嫩的童声回荡在屋子中,煞是好听。

    念完后,永琪笑着问道:“各位同窗,你们可知这诗里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呀?”

    一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举起手来,脆生生地回答:“永琪老师,我知道,是诗人想家了,看着月亮就想起自己的家乡了呢。”

    永琪赞许地点点头:“说得真好呀,这位同窗理解得很到位呢。诗词呀,就是这般奇妙,短短几句,便能道出千般思绪、万般情感。”

    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个调皮小男孩嘟囔着:“哼,想家了为啥不回去呀,这月亮有啥好看的嘛。”

    他这话一出口,周围的孩子都哄堂大笑起来。永琪也不禁莞尔,走到小男孩身边,摸摸他的头说:“同窗,有时候人漂泊在外,身不由己呀,回不去家乡,就只能借这月亮寄托思念咯。等你长大些,经历得多了,或许就能体会到这其中的滋味啦。”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不再吭声了。

    下课后,孩子们又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玩耍。小燕子蹦蹦跳跳地进了学馆,手里还拿着几串糖葫芦,笑着喊道:“孩子们,快来呀,看我给你们带什么好吃的了。”

    孩子们一看到糖葫芦,都欢呼着围了过去。

    “小燕子姐姐,你真好呀,每次都给我们带好吃的。”

    “哇,我最喜欢糖葫芦了,酸酸甜甜的。”

    小燕子把糖葫芦分给孩子们,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自己也笑得合不拢嘴。

    “你们可得好好学习呀,不然下次可就没糖葫芦吃咯。”小燕子佯装严肃地说。

    “知道啦,小燕子姐姐,我们肯定好好学习。”孩子们齐声回应道。

    可没过几天,学馆里却出了件麻烦事儿。有两个孩子不知为何起了争执,还动手打了起来。永琪听到吵闹声赶过去的时候,两人正扭打在一起,书本撒了一地。

    永琪赶忙上前拉开他们,皱着眉头问道:“你们这是怎么了呀?在学馆里怎么能打架呢?”

    其中一个小男孩气呼呼地说:“老师,他抢我的毛笔,还把我的本子弄脏了,我让他道歉,他还不乐意呢。”

    另一个小男孩也委屈地说:“我不是故意的呀,我就是想借来用用,谁知道不小心碰到墨汁了嘛。”

    永琪听了,叹了口气说:“同窗之间,有了矛盾要好好说呀,动手可解决不了问题,大家在学馆里本就是要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的,一支毛笔、一个本子算得了什么呢,可别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呀。”

    两个小男孩听了永琪的话,都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老师,我们错了,我们不该打架的。”

    永琪笑了笑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你们互相道个歉,以后还是好朋友,好不好呀?”

    两个小男孩互相看了一眼,然后走到一起,小声地说:“对不起呀,我不该动手的。”“我也不对,我不该冲你发脾气的。”

    看着他们和好如初,永琪心里也松了口气。

    又过了些日子,镇上要举办一场学问比试,各个学馆都会派学生去参加,胜者能得到丰厚的奖励,还能为学馆争光呢。

    永琪把孩子们召集起来,鼓励道:“同窗们,这次的比试是个难得的机会,大家这段时间要好好准备呀,不用太有压力,尽力就好,咱们学馆呀,不论输赢,只要你们能从中学到东西,那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孩子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眼神中透着兴奋和期待。

    在准备比试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格外刻苦,每天早早地就来到学馆读书,互相提问、互相探讨,那股认真劲儿让永琪和小燕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比试那天,学馆门口站满了来给孩子们加油助威的家长和镇上的百姓。永琪带着参赛的几个孩子来到了比试场地,看着周围其他学馆的对手,孩子们心里难免有些紧张。

    永琪蹲下来,看着他们的眼睛,轻声说:“别紧张,就当是平日里在学馆里做学问,相信自己,你们都是最棒的。”

    比试开始后,孩子们都全神贯注地答题,有的眉头紧锁,认真思索;有的则奋笔疾书,胸有成竹。

    等到结果出来,永琪的学馆居然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有两个孩子还名列前茅呢。

    孩子们欢呼雀跃着,小燕子激动地抱住他们,大声说:“哎呀,你们太棒了呀,我就知道你们肯定行的,这下咱们学馆可出名啦!”

    永琪也是满脸笑容,对孩子们说道:“这都是你们努力的结果呀,不过可不能骄傲,以后还要继续努力,学更多的知识呢。”

    家长们纷纷围过来,夸赞着永琪教学有方,对孩子们的进步感到无比欣慰。

    而这一场比试过后,永琪的学馆更是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孩子慕名而来,学馆里每天都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永琪、小燕子与孩子们的故事也还在这小小的学馆里,继续书写着,温暖着小镇上的每一个人……

    自学问比试大获成功后,永琪的学馆愈发热闹了,来求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原本的院落都有些显得拥挤起来。永琪和小燕子一合计,决定把学馆再扩建一番。

    这天,永琪正带着几个工匠在院子里丈量尺寸,规划着新的教室该怎么建。小燕子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的想法:“永琪,我觉得这儿可以再建个小花园呀,孩子们读书累了,能去花园里走走,看看花花草草多好呀。”

    永琪笑着点头:“你这主意倒是不错,不过地方有限,得好好规划规划,可不能影响了教学的地方。”

    这时,一个工匠走过来,拿着图纸对永琪说:“永公子,按照您的要求,这几间新教室这么布局,您看看行不行呀?”

    永琪接过图纸,仔细端详着,还不时提出些修改意见:“这儿呀,窗户可以再开大些,采光好,孩子们读书眼睛也舒服些。还有这过道,得留宽点儿,免得人多了太拥挤。”

    工匠连连点头称是,便又去忙活了。

    学馆扩建期间,教学也没落下,永琪把孩子们分成了几个小组,在院子里的空地上上课。

    有一回,永琪给孩子们讲《论语》里的句子,他问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窗们,你们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一个小男孩站起来,挠挠头回答道:“永琪老师,我觉得就是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就会很开心呗。”

    永琪笑着说:“嗯,大致意思是这样,但更深层呢,是说志同道合的人相聚在一起,那是一件特别让人愉悦的事儿呀。就像咱们在这学馆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也是很快乐的呢。”

    旁边一个小女孩却举起手,疑惑地问:“老师,那要是来了不喜欢的人呢,还会快乐吗?”

    永琪被她这天真的问题逗笑了,耐心地解释:“这呀,咱们可以试着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呀,说不定相处着相处着,就成了好朋友了呢。”

    孩子们听了,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就在学馆扩建快要完工的时候,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那是个穿着华丽锦袍的中年人,身后还跟着两个仆人,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学馆。

    永琪迎上去,客气地问:“这位先生,不知您来学馆有何事呀?”

    中年人上下打量了永琪一番,傲慢地说:“听闻你这学馆办得挺红火呀,我家公子也想来这儿求学,不过嘛,我可得先看看你这老师有没有真本事,别是徒有虚名啊。”

    小燕子一听就不乐意了,走上前叉着腰说:“哟,你这人说话怎么这么不客气呀,我们永琪老师学问可大了,这镇上的人都知道,哪是你能随便质疑的。”

    中年人瞥了小燕子一眼,不屑地说:“哼,我自会判断,你一个小丫头片子,插什么嘴。”

    永琪赶忙拦住小燕子,依旧礼貌地说:“先生既然有疑虑,那我自当证明给您看,您有什么想考校的,尽管说便是。”

    中年人冷笑一声,便开始出题,从诗词歌赋到经史子集,问了个遍。永琪不慌不忙,一一从容作答,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

    那中年人听着听着,脸色渐渐变了,收起了之前的傲慢,语气也变得客气起来:“永公子果然学识渊博啊,是我之前唐突了,我家公子能在您这儿求学,那真是他的福气呀。”

    永琪笑着说:“先生过奖了,只要孩子愿意学,我定会倾尽全力教导的。”

    学馆扩建完成后,焕然一新,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别提多带劲了。

    可没安稳几日,又出了个难题。镇上有个老学究,觉得永琪这学馆的教学方法太新颖,不符合传统,便来学馆找永琪理论。

    老学究拄着拐杖,气呼呼地说:“你这又是带着孩子做游戏学知识,又是讲那些故事的,哪有个学馆的样子呀,这学学问就得正儿八经地死记硬背,哪有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永琪耐心地解释道:“老先生,我觉得学习也可以是件有趣的事儿呀,用些有趣的法子,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也记得更牢呢,并非是不尊重学问呀。”

    老学究却不依不饶:“哼,我看就是歪门邪道,我在这镇上教了一辈子书了,还能不如你个毛头小子懂得多?”

    小燕子在一旁听不下去了,说:“老先生,您不能这么固执呀,您看孩子们在这儿学得开开心心的,又学到了东西,这不就挺好的嘛。”

    老学究瞪了小燕子一眼:“你懂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在这儿掺和什么呀。”

    永琪赶忙打圆场:“老先生,咱们也别争了,不如您在这学馆待上几日,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再做评判如何呀?”

    老学究哼了一声,算是答应了。

    结果这几日下来,老学究看着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对知识理解得又透彻,渐渐改变了想法,最后还对永琪竖起了大拇指:“永公子啊,是我老顽固了,你这教学方法确实有独到之处呀,这学馆呀,往后肯定能培养出不少人才呢。”

    永琪赶忙谦逊地说:“老先生谬赞了,还得多亏您肯给我这机会,让我能证明一下呀。”

    经过这一桩桩事儿,学馆在小镇上的地位愈发稳固了,永琪和小燕子继续用心经营着,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他们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等待着在这学馆里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