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糖瓜儿
作者:丘二加   1955,开局就要被辞退最新章节     
    简体繁体两类字,再加上相应的词组,差不多得有一千来个字。

    高明启手中的笔丝滑地在纸张上面移动,什么是横平竖直,在这上面体现的淋漓尽致,满满当当一张纸铺满了字,却根本不感觉拥挤。

    如同整齐的队列一般,看上去就令人感觉到愉悦。

    等他放下了笔,关胜达这会儿都已经不想要他的教材了。

    “三儿,干脆你把这张纸给我得了,我用课本和你换。”

    他可不是开玩笑,这种手写出来的优美字体,看着就比那字迹粗糙的印刷体好看。

    “师兄,你别开玩笑了,这纸用不了几天就坏了,你好好练练字,肯定也能写出来。”

    教材毕竟是专门印刷装订的成册书本,更容易保存。

    关胜达并未强求,不过提起了另一件事,“过年的时候,三儿你给我们写对联吧。”

    以前家里用的对联是托院子的老师傅来写,虽然不用花什么钱,总得支一份情。

    那还不如让自家师弟来写,在他看来,自己师弟写的东西不比老师傅的差。

    “行,这没问题,只要你们不觉得我写得差就行。”高明启点头应了下来,这点小事自然不会拒绝。

    高明启他自己的书桌早已经做好了,这几天下班了他在家不是画连环画,就是练毛笔字。

    所以他才能上手就写出这般规整的字迹来。

    晚上吃完了饭,在高明启屋子的书桌前,何雨柱已经拎着板凳坐到了旁边。

    在桌子上,就是高明启下午给他抄写的简化字。

    高明启没啥教课的天赋,不过这些东西简单易学,他找了块木板,又用纸包了半块煤。

    他在木板上先写了五个字,何雨柱虽然没上过学,但是平常看菜谱也能认识些字,所以他对记忆这些简化字并不感觉到困难。

    “备,准备的备。”

    “备。”

    高明启念一个字,何雨柱就在后面跟着念叨,然后再用笔写在自己的本上。

    何雨柱的字迹就太烂了,歪歪扭扭,要不是知道他写的是备字,估计分辨不出是什么东西。

    俩人一个教一个学,念字的声音向外传了出去,好几个看热闹的邻居都聚到他们家屋子里面,借着和老高说话的空,看他们的热闹。

    “我说各位叔叔婶子,你们小点声,我这脑瓜子都嗡嗡响。”

    何雨柱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外间说话声音响起来,他手下的字就写不好。

    好不容易熬了一个多钟头,高明启教给他二十来个字,何雨柱伸了伸懒腰,露出一副解脱的模样。

    “终于结束了。”

    “明天我去买糖瓜儿,到时候给你们带点。”

    何雨柱为了答谢高明启,让高明启突然意识到,马上就要到小年了。

    他口中所说的糖瓜,正是小年这天用的东西。何雨柱不只是给他们购买,连厂子里一些同事都托他帮忙带。

    腊月二十三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也叫送灶,就是送灶王爷上天。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述职,禀报一年里这家人的善恶德行,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的时候,灶王像前面的供桌上会摆放上一碟糖瓜儿,一碗清水,一碟料豆秣草。

    祭拜的人把糖瓜儿烤化,抹在灶王爷的嘴巴上,意思就是用糖糊住嘴了,见到玉皇大帝时嘴巴要甜,只说好话,不说坏话。一边抹还得一边说着:灶王爷,上天嘞,多说好,少说坏。

    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往前能够追溯到周代。不过自从建国以后,过年祭灶的习俗慢慢就在全国各地消失了,封建迷信的行为被人们按压了下去。

    虽然祭灶的习俗不在了,但不影响人们过小年,没有灶王爷的年画贴,买来了糖瓜儿就给孩子吃。

    如今这年代,物资短缺,平常吃的东西油水少,总觉得嘴巴没滋没味,高明启也乐得吃些甜口东西。

    记得前几年还小的时候,李清过年前拉了几趟大活,特意买了些麦芽糖给他们熬制糖瓜。

    用大铁锅把麦芽糖熬成汁状,待汤汁微微冒泡的时候,再加入了炒制过的白芝麻,持续不断地翻炒,差不多炒个十来分钟。炒好的芝麻糖平铺在案板上,碾成饼状,放在阴凉处阴干。

    等芝麻糖冷却凝固以后,就能切成小块拿来吃了。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芝麻糖的用料简单,却是他记忆里童年少有的快乐时光。

    如今自己熬制糖瓜儿的人少了,不仅费功夫还废料,只要是买吃食上的东西,让何雨柱出马肯定没问题。

    大伙公认的,他买的糖瓜儿最甜最好吃。

    时间已经很晚了,凑热闹的邻居早已经离去,待何雨柱领着何雨水回家以后,高明启这才收拾了桌子上的东西。

    把自己的书本纸张规整一遍,然后抽出了一本语文课本来,这是明天晚上夜校要上的课。

    语文课本拿回来的那天,高明启已经通读了一遍,除了文章里的繁体字的认起来比较困难以外,内容上并不算难理解。

    因为简化字刚开始推行,这些教材又是前些年出版的课本,所以里面的字体全都是繁体字。

    而且,行文规范是从上而下,自右向左。

    至于说教材里的内容,很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

    诸如‘歌唱祖国’、‘我们有强大的国防军’、‘忠实的水兵’、‘愚公移山等等。

    里面有不少课文,从标题来看就极为有意思,像是‘列宁在理发室’、‘马丽石华给斯大林的信’。

    放好课本,高明启看着干净平滑的书桌,想着要不要在上面刻个字,例如‘早’字。

    后来想了想这是自己辛苦制作的桌子,实在舍不得在上面刻画。

    突然之间,高明启听到院子里传来何雨柱的喊叫声。

    “吃糖喽!”

    紧接着,小孩的哭声就响起来,还有大人的叫骂声。

    似乎是贾东旭的儿子棒梗在哭,口中呜哇呜哇的叫唤,而他奶奶贾张氏正站在门口骂何雨柱。

    何雨柱从高明启家出来后,正往自家屋子走,就看见贾张氏抱着棒梗,俩人裹着棉被坐在门口。

    同时,在何雨柱耳边竟听到若有若无女子哀怨哼唧的声音。

    他猛然间发觉,声音是从贾家屋子里面传出来的。

    虽然他还没结婚,但是在厂子食堂里总听那些老娘们说荤话,听出了这是什么动静。

    瞬间他就在脑海里面勾勒出一个画面,他那如花似玉的秦姐,口中吟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