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中举
作者:养发不熬夜   都是穿越,为什么她这么穷?最新章节     
    七叔公打发自己两个儿子回房开心去。

    堂屋里就剩下他跟宋忍冬还有宋仁恒宋仁宗两兄弟。

    七叔公:“大恒,大宗啊,秋意此前跟你们讲过,要帮你们用水泥方子谋取一官半职是吧?”

    宋仁恒:“嗯,是的。秋意侄儿是这么说过。”

    七叔公:“如今看他们四个可以去京都当官了,有没有意动?是不是想要趁着天使在就把方子贡献上去?”

    宋仁恒诧异七叔公洞悉他的想法,有些不好意思,“确实这么想过。”

    七叔公能够理解,人往高处走的想法,“不怪你们有此想法,不过我得跟你们说一句,现在贡献上去不是最好的时机。”

    七叔公说完,目光移向宋忍冬,示意她来解释。

    这大半年来,他也算看明白了,这个孙女不是等闲之人。

    宋忍冬款款道来:“恒堂叔,宗堂叔,此时上献方子,朝廷虽也有奖励,但是朝廷如今国库空虚,并不能立马用上,也就可有可无。”

    “且堂兄尚未入朝,上献方子朝廷中无人帮忙说服,会让水泥的效果可信度降低,不被重视。”

    “再有,杏花村刚有粮种上献,又来一个水泥方子,恐成为众矢之的,被有心之人觊觎,但是我们无力反抗,恐有灭族之灾。”

    宋仁恒宋仁宗两人越听越胆寒,他们听得出来侄女所说不是故意吓他们,而是真的可能发生的。

    他们哪怕再浅薄,也明白利害关系,遂连连点头。

    “我们现在不奉上水泥方子,等侄女你和秋意定时间!”

    宋忍冬欣慰两位堂叔的理性和信任。

    宋忍冬:“到了时间,我会告诉两位堂叔的。”

    “不过,两位堂叔放心,水泥砖还是可以继续买卖的。”

    宋仁宗:“好!我跟哥哥会谨慎着卖。”

    不能过早暴露出来,好在制作过水泥砖的都是自家堂兄弟们。

    三日后。

    宋仁山、宋仁川、宋仁怀和宋仁成四人在家族祠堂祭拜祖先后。

    在一大家子人的依依惜别中,踏上了上京城做农官之路。

    队伍因为要运送所有土豆,被拉的很长。

    除了传旨天使带来的二十名御前护卫外,林县令也派了二十名衙役和民壮组成的小队随行护送。

    ……

    “咚咚锵!”

    “咚咚锵!”

    节奏欢快喜庆的锣鼓声从村外进杏花村。

    前头一个带路衙役,后面缀着两个身穿红色衣服的报喜先生。

    报喜先生一个抱鼓一个提锣,笑容满面,喜气洋洋。

    衙役进村,见到一个村民,拉住人询问:“这位大哥,你知道宋秋意宋举人是哪处房屋吗?”

    宋仁里被衙役抓着,本还有一些害怕,听到衙役问路,抬起手就指了地方。

    在一行三人带着锣鼓声过了小桥才反应过来。

    “宋举人!秋意是举人了!哈哈哈哈哈!”

    他也不顾自己本来目的是何,撒腿往七叔公家里跑。

    一路上家家户户都被这声响惊动了,纷纷出了屋子看热闹。

    他一句也不管其他人问什么,边跑边喊:“七叔!咱们宋家有举人老爷了!七叔宋家有举人老爷了!”

    与七叔公面对面时,七叔公已经知道了,连忙笑皱巴一张老脸,“是不是秋意那孩子?”

    宋仁里:“对,就是秋意侄子,他成举人老爷了!”

    七叔公:“哈哈哈哈哈,好啊!”

    此前自家两个儿子当上八品农官他都没有这么高兴!

    “走!咱们去秋意家热闹热闹!哈哈哈哈!”

    七叔公笑得合不拢嘴,宋仁里也一样笑得见牙不见眼。

    学堂里读书的孩子,听到宋秋意成了举人老爷,读书更加有动力了。

    七叔公到达宋秋意家时,报喜先生和衙役各自得了红彩头,笑呵呵的便是还有事,不多留了。

    其实若是按照他们本意是要留下来吃一顿饭的,也好与举人老爷有同桌共食之情,不过林县令嘱咐过,赏钱可以拿,但不能久留。

    无奈,他们只能接了赏钱,找借口离开。

    七叔公等两个人走远了,才抓住宋秋意的手,激动的问:“秋意啊,名次是多少啊?”

    宋秋意:“回七爷爷,淮州府第一。”

    七叔公喜道:“解元啊!若是我老头子没有记岔的话,秋意你之前已经中了三元?”

    宋秋意笑道:“七爷爷并没有记错!”

    七叔公心情兴奋无比,“哈哈哈哈,如今已是四元了,宋家兴盛有望啊!”

    光宗耀祖放在任何一个族长身上,都是诱惑力极大。

    宋秋意莞尔一笑,接下来他也很期待呢。

    一场喜宴自然不可避免,周围乡绅富户纷纷送上厚礼。

    林县令带着县衙一干官吏也来恭候。

    前有四人得圣旨封官赏银,后有四元举人,一时间杏花村的名头在安福县家喻户晓。

    杏花村学堂,家家都想让自家小孩去。

    有行商过来杏花村,采购今年的杏子罐头,偶有听闻惊奇不已,离开安福县后,与人说起,让杏花村之名,传扬更远。

    ……

    今年丰收之年,又有朝廷年岁,年底无雪也不担心来年饥饿。

    一村人都过了一个热闹富足的年。

    翻了年,各家便开始翻土准备春种。

    宋忍冬给了宋仁里水车图纸,有劝说七叔公在村里建设水车,避免干旱时农田浇灌困难,也了在雨水过多时预防洪涝。

    除了水车还有沟渠挖掘和疏通,最好用上水泥将沟渠固化。

    七叔公现如今对宋忍冬的主意,只要有用合理,无有不应。

    于是今年村里的集体活动,成了挖沟渠和造水车。

    林县令巡查各地,得知他们村的举措,大加赞扬,并让他们在村里去建成后,去帮助其他村子造水车。

    当然,是有偿的,材料人力由各个村子自己出,县衙负责他们的工钱。

    宋仁里作为水车组领头,宋仁恒宋仁宗两兄弟作为挖掘领头人。

    林县令为此写了三封奏折给他们表功,在他管辖内,他也有绩效,他是明理通透的人,自然不会埋没能人巧匠。

    宋忍冬对此也是后来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