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刘阿奶
作者:一缕香气   立女户,农门长姐来做主最新章节     
    “哎,在家呢。”向枣儿忙应声,拉着两个小丫头出了屋。

    只见院门外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面容和蔼,头发整齐盘成髻,衣衫虽有些旧,却很干净,一看就是个勤快人。

    一手牵个小男娃,一手提个盖了块粗麻布的条编篮子。

    小男娃约莫两三岁,小脸蛋胖乎乎,头戴一顶虎头帽,愈发显得虎头虎脑。

    妇人牵着小男娃走进院中,将篮子递给她,“农户家里没啥拿得出手的,自家做的杂面窝头,别嫌弃。”

    “老妇是旁边的刘家,我儿子刘大壮和你阿爹,还有赵家兄弟,小时候天天凑一起玩哩。”

    向枣儿被她一句老妇整得有些不适,虽说古代成亲早,但一个比自己亲妈年纪还小的妇人自称老妇,真有些难接受。

    春荒时节,谁家粮食也不多,能舍得送她们吃食,这份心意的重量她自是晓得。

    何况她早喝够了粟米粥,现在有杂面窝头吃,哪还能嫌弃。

    于是她开心地双手接过篮子,感激道:“刘阿奶,我就不跟您客气了,见天喝粟米粥,早就想吃窝头了。”

    刘阿奶听了此话,面上显出几分同情和心酸。

    她从儿子那听说了昨日的事情,枣儿丫头是个有心气儿的。

    只是这世道,穷啊!

    眼瞅着该嫁人的姑娘,偏还带两个那般小的妹妹,一般人家怕是不敢娶,哪里养得起呦。

    想想就愁人,自家能帮一点算一点吧。

    两个小丫头也朝刘阿奶道谢:“谢谢刘阿奶。”

    乐得刘阿奶笑弯了眼睛,将小孙子推过去,“好好好,真乖,狗蛋跟着姐姐们玩去吧。”

    三个小孩子也不认生,手拉手跑去玩了。

    向枣儿请刘阿奶进屋坐炕上,又倒了碗水给她。

    “枣儿,我听你大壮叔说了,你阿奶实在是......唉......都是穷闹的。”

    刘阿奶拉起她的手,发现她的手粗糙且有老茧,心中又是一酸。

    “你阿奶是心里别住劲儿了,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说没就没了,连最后一面也没见着,任谁能不怨呢,何况你娘当年......不说了,不说了,往后有什么事就吱声,你一个小娘子不容易。”

    向枣儿自是知晓向家不认她们,除了阿爹的原因,估计也是怕被她们拖累。

    她不是这里的人,不想像其他人一样,十五六岁由家里做主嫁人,向家不认她们正好合了她的心意。

    向枣儿苦笑道:“我们毕竟没在她跟前长大,能理解。”

    “你和你阿爹一样,心善。只是你们分出来单过,日子怕是得辛苦些。”

    “不瞒您,之所以狠心断了那最后一点情义,就是不想他们拿血缘亲情对我们姐妹指手画脚,往后无论我们姐妹过得怎么样也不会去寻向家。”

    不知为何,她对刘阿奶有种莫名的信任,可能因为她和爷爷一样慈爱吧,不由对她吐露心里话。

    刘阿奶立马明白了她的意思。

    战乱年代,肚子都吃不饱,哪顾得上什么礼义廉耻,能活着就不错。

    将儿女换粮食的人比比皆是,如今新朝初立比战时好不了多少。

    人心最是难琢磨,如果向婆子以长辈的身份拿捏三个孩子,她们不听就是不孝,名声就坏了。

    哪怕不顾及名声,向家要真卖她们,别说村正就是官老爷也不能说什么。

    这样一想,顿时觉得向枣儿有成算。

    她拍了拍向枣儿的手,道:“你是个好的,只是苦了你还要拉扯两个小的。”

    刘阿奶对她好一顿夸。

    向枣儿趁机询问了关于村里的人和事。

    荷花村一共二十多户,约莫二百来人。

    不像其他村子各家都有点沾亲带故,荷花村大都是逃荒落户在这里的。

    谁家从哪里哪年逃难来的,谁家与谁家不对付,谁家媳妇与婆母闹别扭......

    养了几只鸡,喂了几只猪,啥时候生崽......

    刘阿奶如数家珍。

    还得知邻居是个猎户,有一个三岁的儿子。

    向枣儿实在佩服她的记忆力,要搁在现代妥妥清北的料。

    不知不觉两人聊了一下午,天色渐暗,刘阿奶才领着小孙子回家。

    晚食,向枣儿熬了粟米粥,馏了杂面窝头。

    将热乎乎的窝头切开,均匀地抹上一小层荤油,再撒一些盐。

    荤油在窝头中融化,一口咬下去,油香夹着咸味在口腔中四溢。

    真香!

    三姐妹吃地欢腾,时不时还就着碗沿吸溜一口粥。

    一口窝头一口粥,甭提多美了。

    “大姐,明天还吃窝头吧。”向桃儿嘴里嚼着窝头含糊不清道。

    向枣儿笑着应好。

    这边吃得正香,而村西的向家老宅却气氛沉闷。

    “老头子,那是卖地的钱,凭啥退回去?”向婆子拉着脸抱怨。

    向老头瞥了她一眼,再看向其他人,问:“你们都觉得我不该把这钱退回去?”

    几人垂头不语。

    “你们真当我是个傻的,白给她不要,非要拿钱买,她就是拿钱堵咱的嘴。该分给来福的地,咱收了钱,让人戳脊梁骨子,往后在村里怎么行走。”

    向老头看向大儿子,“老大,你怎么想?”

    “爹,咱们都听您的,您说咋样就咋样。”向来旺不敢有意见,苏氏诺诺跟着点头。

    “大哥你这话说的轻松,大郎都十九了,你不着急给他娶媳妇?”杜氏撇着嘴嘲讽。

    大房两口子忍惯了,只垂下头不会理她。

    向老头又看向二儿子。

    向来财赶紧表明态度,“爹,咱本是要分给她,是她自己非要买,村正都给咱当了见证人,别人能说啥,而且家里不是正缺钱嘛。”

    “是啊,爹,三郎可是您老的亲孙子,眼瞅着到了说亲的年纪,您不能不管啊。”杜氏哭诉。

    向老头心中顿感疲累。

    向来旺和苏氏生了两子一女。

    大郎向平十九,二郎向安十七,至今都没有说上亲。

    四娘向杏儿十二。

    向来财和杜氏生了两子。

    三郎向喜十五,五郎向乐十岁,早产儿,小名五毛,为着取了贱名好养活。

    娶媳嫁女,哪样都得花钱。

    向家没分家,这钱总得从公中出,他们怎么能不着急。

    往年有来福捎来的钱,加上一年的收成,除去赋税和一家子嚼用,总能剩下几个钱。

    自从来福没了,他们家就一直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向婆子想起自家老三,心中难受,“他爹,这钱咱该收,还不都是咱老三挣的。”

    “他娘!你怎么......”

    “老三没了,我心疼啊......”向婆子将胸脯子拍的啪啪作响。

    向老头真是怕了她,对老妻的吵闹向来没辙,说了句“随你”。

    终是为五斗米折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