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收割神器
作者:金子座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最新章节     
    一路走走停停,两人终于到了自家的地里,淳于氏学着太史慈教的方法挥动掠子,刚开始不熟练,试了几次之后果然比用镰刀快了太多。簸萁口朝下竖着向麦子一挥,锋利的刀刃直接把好几排的麦子割掉,顺势向上一兜,割下的麦子就全部躺在了簸萁里,再一翻转便全倒在了田边。

    “好好好,此物神奇,割一次抵镰刀10次,本来阿母还怕你我二人收割不完这10亩地,现在完全不用担心,吾儿太厉害了。”淳于氏双眼放光,夸奖道,不光效率十倍于镰刀,关键还不用一直弯腰,可是省了好大的事。

    太史慈嘿嘿一笑:“都是阿母生的好。”随即拿起一捧麦子,在禾桶面前摆开架势干起活来。

    “臭小子,知道取笑阿母了。”淳于氏笑骂一句,又开始埋头干起活来。

    就这样,一边割麦一边脱粒,两人速度飞快,不一会就装了两麻袋麦子。

    期间有好奇的村民过来看新鲜,一见就惊为天人,村子本来就小,没多久就传遍了。

    等到晌午,里长听到消息,带着一大批村民浩浩荡荡的过来。

    “里长?你们这是?”看着浩浩荡荡的人群,淳于氏不知何意,有些紧张的问道。

    “无事无事,淳于氏不必紧张,吾听闻太史慈发明了新农具效率十倍于旧物,特来看看,还请演示一番。”里长郑重的行了个礼,目光炯炯的看着淳于氏手上的掠子。

    “喏。”淳于氏与太史慈对视一眼,点点头,又开始收割,一蓬蓬的麦子被轻易割倒,不一会就只剩下一片片的断茬,看的村民们啧啧称奇。而另一边,太史慈重新脱麦,飞快的脱粒速度和方便性让这些没见过世面的村民们惊讶不已。

    “好哇!好哇!”里长捋着胡子,看着两人飞快的作业速度不断称好。

    “淳于氏手上之物比之镰刀快十倍不止,太史慈这木桶不光幼儿可用,还能随地脱粒,不占空间,实在是方便,这一物就可抵3-5人之力了。”

    叫来淳于氏,里长说道:“慈儿聪慧,此二物果然神奇,老朽有个不情之请,此二物可否交于村里制作方法,吾再交于族中,相信族里肯定会嘉奖一番。”

    淳于氏直接把锅甩给太史慈:“这是我儿做的,他拿主意吧。”

    看所有人眼睛都在看着自己,太史慈也有一瞬间的紧张,咽了口口水,定定神说道:“吾乃太史村人,吾家近些年承蒙各位邻居帮衬,里长爷爷的要求吾答应了,算是我身为太史族人为族里做的贡献。”

    里长喜道:“慈儿小小年纪如此仗义,汝家家风果然优秀,父母明事理,孩子识大体,我在这里代乡亲们和族里谢过二位义举。”说完退后一步双臂上举深深的鞠了一躬,这是很正式的礼节。

    “谢谢二位。”其他人也纷纷道谢道。

    “使不得使不得,各位都是父老乡亲,折煞我了。”淳于氏连忙上前将里长扶起,说道:“吾家麦子还没收,等收完麦子我儿必将制作方法教与各位。”

    “不用等,麦子我帮你收,就请太史慈小弟将方法告诉我们。”

    “是啊,我们帮你收,你们负责将新农具做出来便好。”

    “活都不用干了,我们包圆了,你们歇着就行。”

    “那怎么好意思。”淳于氏嘴上那么说着,但还是被其他人将农具拿了,赶二人回村。

    无法,淳于氏与太史慈便回村跟村里的木匠和有闲暇的老人制作两件农具。

    掠子和禾桶都不复杂,做了两次之后便都学会了,在大家的努力下,3—2天就做到了几乎一家一套的地步,整个村子的工作效率陡然加快,原本至少半个月干完的收割和脱粒工作,一个星期便搞定了,现在只需要每天轮番晒麦扬场便好,比往年轻松了不知多少,而闲不住的人现在便开始补种大豆,今年遭了人祸,粮食被糟蹋了不少,这季的大豆便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麦豆轮作的方法,夏天收冬小麦后不翻地直接种大豆,等秋天收完大豆再深耕土地种冬小麦,挨过冬季后等来年夏季收割周而复始,这样既能补充地力还能多收粮食。这是自天气变冷之后北方的普遍耕作方法,本来中原地区也可以种植水稻,而现在只能种植小麦这种抗旱的作物,等到再过几百年,长江流域也需要这么耕作,水稻只能退到更温暖的更南方,气候也是出现南北朝汉人浩劫的重要原因之一。

    活有人帮忙做,厨房和库房的大缸里装满了黄橙橙晒干筛好的麦子,目测得有几百斤,淳于氏终于有时间给麦子脱壳,一粒粒麦子被连壳磨成粉末,又筛了一遍筛掉麸糠得到白色的面粉,晚上太史慈终于吃到不带杂质的饼了,虽然硬了些,但也比麦饭好吃多了。

    “阿母,下次做饼,可以团成面团后等两个时辰,面团会变大,更松软也更好吃。”太史慈小嘴塞得满满的,还不忘说话。(面食发酵国外是2600年前的埃及发现的,中国则是诸葛亮征南蛮期间发明馒头时发现的,东汉末年还不会发酵。)

    淳于氏伸手点了一下太史慈脑门笑骂道:“贪吃鬼,你怎么知道面团会变大?”

    太史慈也不收敛,大大咧咧的说道:“我是神童嘛,阿母信我就行。”

    “哈哈,还从来没见过如此自夸的人。”淳于氏笑了笑,随即严肃起来说道:“慈儿,这种饼虽好吃,但不能多吃,这次收成不好,一亩只得2石而已,要省吃俭用才能挺过来年。”

    太史慈点点头说道:“阿母不用担心,我醒的。”

    淳于氏摸了摸太史慈的头欣慰的说道:“我儿真乖。”

    吃完饭,淳于氏收拾碗筷,太史慈拿起一根弯曲的木头摆弄起来,点起火堆,再在弯曲处一点点边烤边浇水,让弯曲的幅度更大,手边已经有了几块半成型的木头,一套木匠的工具摆在旁边,那是里长见太史慈有木匠天赋特意送的。

    过了许久,终于弯成想要的弧度,太史慈将其余几根木头通过榫桙连接起来,底部横着的木头尖部固定住一个三角形的铁尖,尖的上面固定一个稍扁有弧度的椭圆形的金属片,不是正正好好安装,而是向一侧稍稍倾斜,这样一个类似犁的东西就完成了,与现在用的直辕犁相比,太史慈做的犁更小更简单,辕是弯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