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太史慈便骑马直奔郑玄府,其坐下战马神骏非常,眼神灵动,乃是孔融送的新婚贺礼,名踏雪乌骓,其身上毛色黑亮如缎子一般反射着阳光,全身无一丝杂毛,只有四蹄上有雪白的毛发,好似踏在雪地上一般,故而取名踏雪乌骓。
不一会便来到郑门前,被仆人请到大堂,郑玄及其子前来相迎。
聊了会家常,太史慈开门见山的说道:“小子前来乃是有求于先生。”
郑玄好奇的问道:“吾只是一介文人,不知是何事有求于我?”
太史慈抱拳,一脸郑重的说道:“吾欲在民间普及教育,让百姓无论贵贱贫富都可读书识字,现已在剧县东面十里处的太平村弄了几套院子,预计学生会有千人上下,可先生却不够。因此,厚颜来求先生介绍一些学子去做先生。”
郑玄皱眉问道:“学习学问费用昂贵,现在的百姓刚刚安顿下来哪里负担的起?若因读书导致生活无以为继,吾不为也。”很明显,郑玄想岔了。
太史慈连忙摆手道:“请先生听我慢慢道来,此次普及教育时间只有二至三年,非是为了收钱或是为了培养官吏,而是为了开启民智,让百姓能够掌握最起码的读书识字的能力,包括算数和一些常识,因此只会收取极其微薄的费用,并且在中午学校还会为孩子们提供一顿饭食。吾此次欲做一次实验,若是有益,便可以推广开来。先生想想,到时我大汉百姓人人皆可识字明理,那将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
郑玄显然被打动了,点点头道:“此乃利国利民之事,吾会召集弟子选出一些人来助你,到时直接去汝那里,汝随意安排。”
太史慈抱拳谢道:“谢先生,如此,在下告退。”
另一边,蔡邕府上,内院。
蔡琰正在自己的院子里招待客人,便是太史慈之妻张宁。
“不妥不妥,吾只是妇道人家,这为人师表之事岂是吾能插手?”听明白张宁的请求蔡琰连连摆手拒绝。
张宁连连劝道:“妹妹为何拒人于千里之外?此次有四百余女娃上学,我们不能没有女先生啊。”
蔡琰还是摇头:“可吾毕竟是妇道人家,且是书香门第,做先生固然是好事,可这经常抛头露面的,到时定会多出很多流言蜚语,人言可畏,若是有损家族清誉,那便是百死莫赎了。”
张宁劝道:“妹妹缘何如此迂腐,若妹妹担心这些,那姐姐可每天来妹妹府上,你我结伴而行当无虞也,况且妹妹可带些识字的侍女跟着,这样一来可多几个先生,二来也可堵住幽幽之口,此事由吾负责,可一言而决。”
蔡琰奇道:“难道此事非是太史将军首倡而是夫人?”
张宁摇摇头道:“此事确是夫君首倡,但夫君公务繁忙,因此此事全权交由吾负责。”
“妇人也可掌事吗?”蔡琰有些发愣,对于传统的古人来说,女子出来抛头露面还做执掌一块事务的领导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何不可?”张宁反问道,随即有些骄傲的说道:“夫君曾言,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本无高低尊卑之分,只是擅长的领域不一样,能坐上什么位置,应当取决于能力高低,而非男女更非出身。因此,女子只要有能力也可以做一番事业。”
这闻所未闻的言论彻底震惊了蔡琰,尤其是这些话居然是太史慈说出来的,震撼程度近乎于颠覆了蔡琰的固有认知:“女子也可以这样?”
“当然可以。”张宁坚定的点头道:“而且不做过怎么知道不行?男子能做到的,我们女子一样能!”随即又换成一副祈求的样子说道:“好妹妹,女子能证明自己的事情不多,就帮帮姐姐,也是为了给全天下的女子做个榜样。”
这顶大帽子扣过来,蔡琰有点接不住了,沉吟一番,蔡琰还是说道:“嗯…夫人所言所行令人敬佩,但,吾还需阿父同意才行。”
张宁虽然也有些失望,但还是笑着说道:“那姐姐就等着妹妹的好消息。”
等张宁走了没多久,太史慈也登门求见蔡邕。对这类教化众生之事,蔡邕这位正统儒家学者自然也很感兴趣,将太史慈的请求满口答应下来,太史慈满载而归。
而等到太史慈离开,蔡琰直接来找蔡邕,将张宁邀请她去做先生之事和盘托出。没想到太史慈家里人会这样,蔡邕愣了愣才回道:“既然太史将军的夫人如此安排,那应当无碍,去或不去汝自斟酌吧。”
“喏。”
见过蔡邕后,太史慈直接去相国府向孔融汇报,对于此事,身为孔子后裔的孔融当然乐见其成,不光承诺派一些文士帮忙,更是大笔一挥承诺每个月提供一千石粮食,这可帮了太史慈大忙,虽然除去学生的口粮和先生的俸禄还有一些缺口,但已经足够将学堂运行起来了。
没过几天,各方提供的人和物资都到了,之前那个怒斥太史慈是逆贼的公孙方居然也来了,理由很搞笑,防范普及教育这件事有什么不利于朝廷的阴谋…太史慈当时看着公孙方那张双目圆瞪的认真脸差点没笑出来,但也接纳了对方,毕竟这种有些执拗的性格确实适合做先生。
确定了薪资和教学内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很快,到了开学的日子,天还没亮,太史府中便驶出一架马车,几个仆人跟在左右,太史慈骑着踏雪乌骓走在前面,直奔蔡邕府上。
来到府门前,早有仆人等在外面,很快,面上蒙着面纱的蔡琰便走了出来,见到太史慈,微微施了个万福,太史慈也抱拳回应,二人都未说话。上了马车,张宁在里面接着,这是事先说好的。随后又从府中驶出一辆马车,那是蔡蔡琰几个识字的侍女。
出了县城一直向太平村行去,等到天亮已经走到太平村,这村子和附近的村落主要居住的都是太平道信众,此地也是淳于氏和太史洵武以及曾经的乡亲们的安身之地。
来到那巨大的院落面前,此时,无数百姓和孩子们早已等在门前,那些孩子明显清洗过,没有蓬头垢面的样子,衣服也相对干净,正睁着怯生生的眼睛看着大门前站着的先生们。先生早已到来,很多已经搬进了村子的农户家里,以免误了时辰。
张宁与蔡琰下了马车,张宁走上前高声说道:“今天是个好日子,进了这个院子,你们的未来将不限于田地之间,而会有更多的可能,做将军、做大官也不无可能。以后,你们可以自豪的说自己是读书人……”
听着张宁的话,那些孩子还懵懵懂懂的,那些父母眼中都亮起了光芒,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
太史慈看着看着面前一个个稚嫩的小脸,面上云淡风轻,但心中则心潮澎湃,这是自己在这个时代做的第一件大事,现在还很不起眼,那些士族现在还没反应过来,可这件事如果普及下去便有机会打破士族所建立的牢不可破的阶级壁垒。只要打破士族阶级对知识垄断让百姓都有文化,那么,百姓就不会轻易被其蛊惑,也有能力参与到国家的国家的管理中来,进而打破士族对官职的垄断,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可能。
虽然现在只是一颗微小到随时可能熄灭的火苗,可有朝一日,这小小的火苗早晚会变成燎原之势将所有落后污浊之物燃尽,化为新世界的养料,以滋养那崭新的未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