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人人平等
作者:金子座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最新章节     
    工坊中央的广场上建立起一个高台,台下工坊中的工匠聚集在此等待着,大略看去有数百人左右。

    太史慈走上高台,面对着看着自己的一双双眼睛不禁有些感慨,这些人眼睛里充满了敬畏,也充满了小心翼翼和对权威的服从,却独独没有自尊自信。这是一群多么聪明勤奋又任劳任怨的人啊,职业被人鄙视蔑称为贱业,辛苦一辈子却得不到尊重。可就是这些一直在社会底层还不怎么识字的人才是暗自撑起了文明发展的重任,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就是这群人在默默的发展科学技术却不被人所理解甚至于污蔑,那些上层的老爷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着他们的成果嘴里却斥之为奇淫技巧,这跟吃着饭菜骂厨子有何区别?

    太史慈不禁深施一礼大喊道:“大家辛苦了!”

    这突如其来的一礼让场面瞬间冷场,下面的工匠们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了,这可是东莱的太守,东莱的天,怎么上来就给卑微的自己行礼呢?往日训话也不是这样的,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居高临下的之乎者也在哪里?努力干活不求回报以报皇恩在哪里?

    太史慈重新挺直腰杆对大家说道:“我知道大家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感谢大家?因为你们值得,因为你们受得了这一礼!”

    “世人被蛊惑皆称百工为贱业,可在我看来不是如此,世界本不应该是这样的,在我看来人有身份地位的差别,但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合法的工作就应得到尊重,尤其是匠人是很重要的职业,于国于民功莫大焉。大家都知道,我也算半个匠人,跟大家一样,如此我才能知道工匠并不卑微,并不低贱,他反倒很重要,很崇高!若是没了匠人所有人都要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就不可能有这么灿烂的文明,工匠是不可替代的,就是再多的圣贤书也代替不了工匠的地位,你们是一个文明的基础!”太史慈说到这停了一下,观察下面工匠的反应,可让人失望的是,大多数人都是一脸迷茫的样子,对太史慈的慷慨激昂并不感冒。

    太史慈也不气馁,接着说道:“很多人可能并不理解,也不认同我说的话。但是!事实如此!百工低贱乃是很多读书人的污蔑,事实并非如此。三皇五帝皆是因为创造发明而被尊为圣贤,有巢氏创造了房屋;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知生氏发明了衣服;伏羲氏创造八卦、文字、渔猎与婚姻制度;神农氏尝百草、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治麻为布;黄帝创文字,制衣冠,造舟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便是蚩尤也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这些说明什么?说明匠人本不低下,甚至于本是受人尊敬的领袖!每一任先贤都会发明创造,也因发明创造使百姓得到实惠进而才有了他们现在的地位。因此,只要有利于百姓者都应受到尊重,而我要做的,我想做的,是让百工脱离人为施加的枷锁而恢复他本来应有的地位,到时百工再非低贱之人,而是人上人。”这样讲,下面有些人的眼神才灵动了一些,显然才听进去一些,可常年压抑的生活依然让场面很尴尬。

    一个年轻的学徒不禁问道:“大人您说的都是真的吗?”

    太史慈用鼓励的眼神看了看他说道:“那是自然,绝对不会有假。”

    这时,巨老忽然站出来紧盯着太史慈问道:“主公,可世人皆言人分三六九等,有些人天生尊贵,有些人天生低贱。”

    太史慈答道:“巨老可曾听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确实天生是不平等的,有些人天生聪慧、有些人天生驽钝、有些人身体强壮、有些人体弱多病、有些人生在富贵人家锦衣玉食,有些人出身贫苦朝不保夕,这是事实。但是,出身不代表我们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人格是平等的,将人分成三六九等本身就是陋习,若是人天生就被定下来了,那活着有什么意思?我要做的便是消灭这种不平等,只要是合法的,靠自己本事吃饭都应当得到尊重而不分什么三六九等。我虽只是一老农,但在权贵面前我也能挺直腰杆做人,而不是天生低人一等,这才是我理想中的理想社会。”

    巨老仔细看了看太史慈认真的脸,有些激动的半跪下来大声喊道:“主公慈悲。”其他人才反应过来,纷纷跪下跟着喊。

    “好了快起来吧。”太史慈连连摆手,也不管工匠们听没听懂,接着说道:“可能我说的有些抽象,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只要大家尽心尽力,卿不负我我不负卿,现在只是开始,待日后大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定不吝赏赐,只论功绩无论出身,便是所谓贱业,也可封侯拜相。”

    “谢主公恩典。”众人纷纷回应,那声音带着激昂的情绪,比刚刚真情实意多了。

    “好了,大家去忙。”太史慈摆摆手赶紧结束了这次有些尴尬的演讲。

    张宁和蔡琰崇拜的看着太史慈,只觉得此时的太史慈那么伟岸,好似带了一圈光环。

    出了工坊,太史慈才想了起来,跟张宁说道:“拿一些纸给我,编书有用。”

    张宁点点头答应下来,此时天已有些暗淡,太史慈带着张宁回府,蔡琰也跟着。蔡琰和那些侍女暂时都寄宿在太史慈府上,也是为了她们的安全着想。

    回了府中,蔡琰自然回了偏房,太史慈夫妇进了内院。

    淳于氏正坐在织机前织布,太史询武的大儿媳抱着孩子在旁边陪着聊天,见二人进院,淳于氏有些埋怨的说道:“大忙人终于回来了,还知道有这个家啊?”

    太史慈二人同时有些囧,张宁连忙岔开话题道:“这不是太忙了嘛,这得怪您儿子拿媳妇当牛马使唤。”说着还瞪了太史慈一眼。

    太史慈一时间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明明是你喜欢做事好吗?干的可起劲了呢,这回怎么还怪上我了?

    淳于氏接着絮叨道:“毕竟是妇道人家,怎么能成日忙于外事不顾家里?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怀个一儿半女的,给我太史家开枝散叶。”

    一提到孩子,张宁的脸色一下就暗淡了下来,显然是想起了之前夭折的孩子。

    太史慈连忙解围道:“阿母不用着急,我们还年轻,现在东莱百废待兴,孩子的事不着急。”

    淳于氏不依不饶的说道:“别人家像你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每次看到孩子我都喜欢的紧,我什么时候能抱上孙子啊。”说的张宁不知如何是好,可能是之前流产的原因,虽然和太史慈也有夫妻之事可肚子不知为何一直没有动静,这也成了张宁的心病,毕竟她的年龄在当时的环境来说确实是有些偏大了。

    太史慈岔开话题问道:“阿母,我们忙了一天了,歇会行不?饭菜好了吗?我都饿了。”

    一说到饿了,淳于氏指着里面说道:“饭菜早已做好,快去吃吧,别饿着。”

    “好嘞。”太史慈连忙拉着张宁逃也似的进了屋,只留淳于氏摇头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