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无论你有多么高的成就,不会自我保护,一切都归零。
作者:倔奇   人生如大海,来了,别白来最新章节     
    昨夜,头疼欲裂,不知是什么原因。现在想来,多半是劳累的缘故。累在哪儿?我觉得是写作的原因吧,现在基本能保证在每天五千字左右,别小看这五千字,可是不小的脑力劳动量,需要动用自己的大量脑力内存,身体主机明显有些超负荷,出现点儿小状况了。

    体力劳动是劳动,脑力劳动更是劳动,而且是更加累人的劳动,你想想为什么有的孩子宁愿下苦力也不愿学习就知道了。

    古人有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虽然有封建残余的味道,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实际上,当你置身于网络信息化人工智能高科技社会,读书、学习、知识、文化、技能、见识、学历、阅历、认知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如果你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很容易与时代脱节,让自己陷入非常的被动,工作、学习和生活遇到困境,是十分令人同情又无奈的。

    一个人笨一点不要紧,只怕你懒,特别是懒得行动、懒得思考,那样便坏了。人家都在进步,你却蜷缩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出不来,别人就是想帮你也无从下手啊!

    无论你曾经多么窘迫,无论你曾经多么狼狈,只要你还有一颗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心,你就有救,别人拉你一把,你一定能从困境、险境、绝境中挣脱出来。

    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人。那些在你困境、险境、绝境中拯救你的人,可能是父母,如果不是父母,那也恩同再造,实如再生父母。大恩大德,当永世不忘。他们比金子还珍贵,比珍宝还宝贵!

    一个人必须学会自我保护,你不会保护自己,无论你曾经有多高的成就,你都不堪一击。要保护自己,你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精细的辨别力,善于从细节、从蛛丝马迹中获取丰富且真实无误的信息,再去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三国时期蜀汉先主汉昭烈帝刘备。刘备本是布衣出身,虽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到了刘备这一辈已经沦为平民,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只能依靠织席贩履维持生计。如此低的起跑线,却成长为三分天下的一代雄主,可见刘备刘玄德的胸襟、气度、气魄和雅量!

    不止如此,为了生存,为了拯救苍生、匡扶汉室的伟大理想,刘备刘玄德还是一位自保专家、逃亡高手。关于刘备的胜利大逃亡经历,史书上记载的至少有十三回。让我们看看刘备的逃亡阅历吧:

    把上司督邮揍了,第一次被迫从安喜县尉任上逃亡——No1.安喜逃亡;

    盗贼攻破了他的辖区下密,第二次被迫逃亡——No2.下密逃亡;

    刘备与袁术对垒之时,吕布趁机偷袭下邳,刘备回军抢夺不敌吕布,第三次被迫逃亡——No3.下邳逃亡;

    下邳丢失后,刘备收拢败军与袁术作战又大败,手里的军队被打散,只得带领少数败兵败将第四次逃亡海西——No4.海西逃亡;

    迫不得已,刘备投奔吕布,吕布让刘备驻守小沛,结果刘备很快募集万余人的部队,让吕布忌惮,吕布攻打刘备,刘备被迫第五次从小沛逃亡,投奔曹操——No5.小沛逃亡;

    在曹操处,刘备并不得志,择机脱身,进攻下邳,杀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曹操马上攻伐刘备,刘备兵败第六次从徐州逃亡,投奔袁绍——No6.徐州逃亡;

    在袁绍帐下,官渡之战中,袁绍命刘备和文丑于延津攻打曹操,结果大败,文丑被斩,刘备第七次从延津逃亡——No7.延津逃亡;

    还是在官渡之战,袁绍后来又命刘备与汝南刘辟袭击骚扰曹操的大后方,没成想曹操派曹仁出其不意发动攻击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第八次逃亡,逃回袁绍帐下——No8.汝南逃亡;

    官渡之战过后,刘备又一次在汝南作战,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不敌,第九次逃亡到荆州刘表那儿,刘表让刘备驻守新野,抵御曹操——No9.汝南再逃亡;

    在新野之时,刘表命刘备北上进攻曹操。进至叶县,遭遇夏侯惇、于禁、李典,刘备失败,第十次逃亡——No10.叶县逃亡;

    后,刘表让刘备驻扎樊城,曹操南下攻取荆州,刘备见大势已去赶紧第十一次逃走——No11.樊城逃亡;

    刘备南逃期间,在当阳境内被曹军追上更加凶险,好不容易第十二次逃亡——No12.当阳逃亡;

    刘备称帝后,为替二弟关云长报仇雪恨,进攻东吴,在夷陵附近被东吴主将陆逊击败,输的格外惨烈,几乎全军覆没,仅带领少数人逃回永安白帝城——No13.夷陵逃亡。

    大家看,刘备刘玄德,从踏上东汉末年政治军事历史舞台开始,终其一生不是在逃亡,就是在逃亡的路上。特别是夷陵一战,刘备几乎输掉了自己的全部家底儿,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经历如此惨痛失败,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虽然到处逃亡,但刘备依然创建了蜀汉政权,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不失为一代英明伟略的雄主。

    刘备的一生,秉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宗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愈挫愈勇,失败的多,成功的更多,完美地阐释了“唯有会自保,才会有前途”的金科玉律,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