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开始向传统道德宣战
作者:七月糯米饭   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最新章节     
    她相信民众的智慧,选三百千作为启蒙读物一定有它的硬道理。

    《三字经》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其中自有历史常识和人生道理在,三观包涵“仁、义、诚、敬、孝”,充满正能量。

    虽然受历史局限,跟《弟子规》一样,有其“迂”、“愚”的一面,但瑕不掩瑜,而且有些案例,她完全可以拿来充当反面教材啊。

    林桑决定,今天的文科开蒙,就是它了!

    除了文还有理,秀才的算筹书有《九章算术》和《十部算经》,孩子能不能看懂她不知道,林桑翻看过一遍,她反正是弄不明白。

    所以林老师将自己小学时候的数学书掏了出来。

    很快课表也排出来了。

    “国文、数学、历史、地理,还有理化生,加上音美体,一共十门课。”

    “哇——”

    虽然不明觉厉,可是孩子们光听林老师报课表就觉得过瘾。

    就这样,她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本替代了秀才那一摞书。

    今天第一课,准备有些仓促。

    林桑回了趟房间,取出一沓空白的牛皮封面笔记本,和一把朴素的铅笔。

    家里没有文房四宝,她空间里也没有。即使有她也写不好。小时候院长爸爸带他们练过软笔,但她早就丢到爪哇国去了。

    古朴的笔记本看在孩子眼中依然相当新鲜,小南问她:“娘,这都是什么?”

    太神奇了,这跟他们从前用的都不一样。

    林桑随口胡诌:“这都是今天集市上买的,这叫铅笔,写错能用橡皮擦,小中他们刚学写字,用铅笔更方便。”

    她给孩子们人手发了一份,先带大家写名字。

    除了三个大孩子自己能写,另外三个女孩和两小只都要重头学。

    小东教自己媳妇写“刘桃”,小南教小米写“林米”,小西写完自己的,教弟弟妹妹写名字,林桑就教银子。

    “钱银”。

    幸好这俩字的繁体都不难,林桑在空白地方写下来,然后让银子描一遍,再独立写一遍。

    原来她被喊了十三年的名字,写起来是这样的。

    银子心咚咚挑着,近乎虔诚地描着一笔一划。

    “写上名字,这本子就归你了,以后就用它来练习。”

    听了伯娘的话,银子将本子紧紧抱住,像抱住了什么信念。

    写完名字正式开课,林桑也翻开一本笔记,在空白页上飞快写起来。

    古代的繁体字她能认,但很多不会写。

    好在开篇的这几句繁体的不多,除了“迁”字她没印象,别的都还能写两笔。

    先写一个简体的“迁”充数,她写完前八句,带着孩子们读起来。

    三字经很容易上口,意思也浅显明白,东南两兄弟简直是秒懂,两位媳妇和几个孩子也能顺畅地跟读下来。

    林桑第一次念方言版的,有些发音特别萌,几次要将自己笑喷。

    不行不行,教学是严肃的,她得带头尊重课堂。

    “嗯哼——好了,都跟着我再念一遍。”

    孩子们见老师教得这么开心,满眼笑意都藏不住,被感染得也都语调带笑,嘴角拼命地飞起。

    读了两遍,林桑问大家:“有谁记住了,可以默诵出来的?”

    小东小南有一定基础,对他们而言这几句相当简单,但兄弟俩很有默契地没有抢风头。

    第一个开口的竟然是小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操起一口方言,认真又自信地背下去。

    其他孩子在小中开口的一瞬,也跟着念起来,很快就顺利地背完,

    第一课林桑没打算多教,这八句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女夫子满意地点头:“都念得不错,那我要再问问,这八句说的都是什么意思?”

    孩子们念了这么多遍,早就一遍遍在心里琢磨背后含义了,听林桑一问,有的抢着要说,有的欲言又止,生怕说错什么。

    林桑给他们示范。

    “以后的课堂发言都要举手,好,小南举手了,你说——”

    小南两颊红红,但是磕磕绊绊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林桑点点头,鼓励了一番,继续问大家:“你们谁有不同意见?”

    小中刚才就举手了,只是动作没二哥快,见还有机会,边高举着双手,边抢着表达了。

    看不出来,熊孩子虽然有胡说八道的成分,有几句竟然很有道理。

    难道这就是秀才公的良好基因?

    接着又有孩子举手,林桑给积极发言的都做了肯定,又继续鼓励。

    “还有谁想说说的?说错不要紧,但我想听听每个人的看法。”

    在她的鼓动下,八个孩子陆续发表了一圈,林桑表扬完大家,然后逐句讲解了意思。

    “大家理解各不相同很正常,有时候也没有严格的对与错,只要我们肯动脑、积极交流,懂的就会越来越多。”

    这是她第一课想要传达的理念。

    有些话他们现在不一定能明白,但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往往会对某一些道理突然顿悟。

    她就是在张大以后,理解院长爸爸许多当年对她说过的话。

    小西很快就有了第一个顿悟。

    “娘,不对,老师,怎么你给我们讲解了意思后,我发现一点都不难记了。”

    林桑满意地点头。

    “钱西说得不错,理解能帮助记忆,记忆又能增强理解。”

    哦——孩子们一脸学到了的表情。

    “娘就是厉害,以前爹都没教我们这些。”林老师课还没上完,就收获了一波学生粉。

    听说读写,今天还差最后一步。

    “现在要求大家先临摹一遍,然后默写这段话。”

    这对初学的孩子有一定难度,林桑本来以为最小的龙凤胎会觉得最难,没想到俩孩子吭哧吭哧,虽然写得歪歪扭扭,但默写的速度一点都不慢。

    反倒是小桃和小米没能全篇默写。

    小南第一个写完,但他表情看起来又迷惑又纠结。

    林桑发现了。

    “钱南你有什么问题,尽管提。”

    小南把心一横,指着那个“迁”字:“这个字,似乎,好像,不是这样写的。”

    他也不敢肯定,同音的字有很多,他更不敢质疑亲娘。

    林桑一下笑了。

    “不错,这个字确实另有写法,但是比较复杂,所以我发明了更简便的写法。”

    她大言不惭,直接将简体字的发明安到自己头上,还问两兄弟,“你们知道正确写法吗?”

    两兄弟都说会,抢着写了,写完发现确实过于复杂。

    林桑故意留着这处,看有没有谁会提出来。

    一件事也看出了小南性子更活泛,敢于自我表达。小东更尊重母亲,宁可留着疑问。

    林老师现场教学。

    “哪怕是圣人也会犯错,所以老师也好,书本也好,都是能提出质疑的。”

    她绕着课桌走了一圈。

    其实她只这一句话,就已经开始向传统道德宣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