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桑还没说话,一旁的老梁脸色已经变了,一下站了起来。
“老邓头,是老邓头家里对不对?”老梁对村子很了解,他猜得一点都没错,孩子们嘴里说的饿晕过去的正是邓阿爷。
前些日子阿宣带人来宣州安装沼气设备,顺带把小北小中也捎来了。这段时间林桑一行人借住在老梁家,跟村里的百姓打得很熟悉。
小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了走到何处教学到何处的习惯,这些天他发动同盟,教村里的孩子认了不少字,也交了不少小伙伴。
每天的课间时间,大家会在村子的草场上做游戏,草场边每天都会坐着一位老大爷。
小北注意到大爷好些天了,他似乎天天都会出来晒太阳,一晒一整天。
她还上前跟老人家搭过讪。
“阿爷你为什么总晒太阳,你身上很冷吗?”
“阿爷你还是歇歇吧,我娘说了,太阳晒久了不好,我扶你去树荫地下坐一会儿好不好?”
小北的心善软萌可是连心如死灰的狠人太后都扛不住的,别说村里的老大爷。
没多久小北跟老人混熟了,知道他姓邓,六十好几了,年轻时干活伤了身子,下不了地,如今跟着儿子儿媳过活。
但每次小北要扶老人家去树荫底下时老人总是摇头:“不,不,让我再晒一会儿,这秋天的太阳可金贵着呢,晒一日就少一日啦。”
小北拿邓阿爷没办法,只好经常跑去跟他聊天。
但是今天阿爷的精神特别差,跟他说话总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到了后面好像连声音都发不出了。
小姑娘握住老人家的手,今天的阳光依旧耀眼,可是老人的手却冷得像冰。
“阿爷,阿爷,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小姑娘一喊,小中和阿宣,还有村里的其他孩子,包括老邓头的两个孙女都围了过来。
老人依然没说话,看上去相当有气无力,过了一会儿,他就像一张废纸一样软绵绵从树墩上滑了下来。
这下孩子们都急了,这中间阿宣最大,他一下抢了上去,握住老人冰凉的手:“阿爷你这是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告诉我?”
老人嘴唇动了动,阿宣差点没听清。小北将耳朵附过去,依稀听见微弱的几句,小姑娘眼泪一下涌了出来。
“阿爷说他饿了,饿得一点力气都没有,身上越来越冷……阿宣哥哥,我们回去拿吃的给他吧……
”“走!”阿宣拉着小北的手就往梁家跑。但等他们取来吃的时,老邓头已经晕了过去。
“阿爷你张嘴啊,吃下去就有力气了。”小北将一勺粥喂到他嘴边。
她记得太后阿奶当年饿晕时,娘亲也是给她喝的小米粥。
老邓头一动不动躺着,牙关紧闭,汤汁顺着嘴脸全滴到了地上。
邓家的孙子孙女年纪都跟小北差不多,一个个只知道傻愣在一旁盯着发呆。
阿宣问他们:“你们阿爷身上有什么病吗,以前有没有晕倒过?”
婶婶说过晕倒有各种原因,不能随意推动,随意乱摇晃。
但他问了个寂寞,那几个孩子除了摇头什么也不会,阿宣问十句,这几个一句也答不上来。
“阿宣哥哥,我们快去找我娘!”小北急得掉眼泪,出了事她只相信娘亲,这个时候只有娘出马才能救邓阿爷了。
发了一半工资的林桑被孩子们领到草场上,老梁已经一溜烟先跑了过去。他又气又急,吩咐家里人去镇上请大夫:“还有,把邓家那两个畜生给我喊来!”
为什么会饿晕?
这又不是灾年,地里刚刚打上来粮食,虽然今年的收成也少得可怜,交了赋税所剩有限得很,但也不至于马上断粮。
他说的邓家畜生是邓宝邓康两兄弟,都在造纸厂上班,还是老梁保举的。
其他人听了这话不敢吱声,只有老梁儿子告诉他:“爹,上了一个月工,兄弟俩这会估计都在厂里排队等着领工钱呢。”
“爷老子都快饿死了,他俩还有脸领工钱,都给我叫来,老邓头要是有事这俩一文钱都别想要!”
这当然是气话,这个月虽然是试用,但这俩只要没在厂子里作奸犯科,工钱无论如何是不会少的。
不过梁士绅这些年来一直在造福乡里,威望摆在那里,兄弟两个虽然不知道什么事,还是召之即来。
这边老梁一看到他们就眼里冒火:“两个畜生,看看你们做的什么孽,家里吃不上饭了吗,怎么把个老父饿成这样?”
老梁年轻时家里更穷,他是宁可自己饿着也要让父母吃饱的,完全不能理解这种畜生行径。
邓家兄弟大的那个没说话,小的邓康看了一眼刚刚被老梁掐人中醒过来的老爹一眼,满脸不在乎。
“梁爷,你也知道,我爹是我大哥家供养的,是死是活别问我呀——”
这说的是人话吗,别说林桑,连还不懂事的几个孩子都瞪大了眼睛。他们以为梁爷要骂人,但他叹了一声,转头看向邓家老大邓宝。
邓家当初分家他是知道的,甚至可以说是在他的主持下分的。
这件事别说老梁门清,就连林桑都知道一二。
因为在介绍邓家兄弟入厂时他提过一嘴,一提到邓家,他也是这样叹气。
“这兄弟两个虽说不甚孝顺,不过手脚是勤快的。”其实他也纠结得很,“论人品俩人不好说,不过,邓家实在是需要这份工作。”
听他这么说,林桑有了办法。“反正我们试用期是两个月,就给哥俩一个机会,要是好就签正式合同。”
劳动合同这一招很有效,一年前从大塘村开始试点,得到国君的认可,半年后是颁布了相应法令的,谁也不能违反。
老梁觉得这样最好,他虽然有帮人之心,但也不能因此就损害了人家全厂的利益。
他告诉林桑:“邓家老汉家里有八个孩子,只得了俩儿子,其他都是女儿,所以这两个儿子就养得宝贝些。”
是啊,听名字就知道,父母视孩子如珠如宝,希望他们一生安康。
“要说重男轻女,村子里都有一点,但这邓家却有些特别。”说起这个老梁只是摇头。
“其实老邓头自己还好,主要是他家那婆子,一味只喜欢儿子,自己生的几个女儿全然不在意,到了年纪就都打发嫁出去了,一心守着两个儿子过。”
类似的故事林桑听过不少,之前的大塘村就时刻在上演。
后来林桑的雄起打破了寡妇啊女流之辈的刻板印象,加上小西、银子,甚至还有小桃小粟她们都争气,这股歪风算是扭转了许多。
但故事肯定没这么简单,果然,老梁接着说:“这邓婆子疼儿子,但家中的老大和老幺却不是一视同仁。
她本来就偏疼嘴甜的小儿子,加上老大家一连生了几个都是孙女,她就越发不喜欢了。”
说起邓婆子的偏心眼子,十里八乡都很有名。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因为大儿媳没能给邓家续香火,所以老婆子不仅厌恶儿媳,不喜欢孙女,就连亲生的大儿子在亲娘跟前都不受待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