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蹊跷就出在这次买卖上
作者:七月糯米饭   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最新章节     
    刚坐完月子的小桃也一个劲给妯娌分享经验。

    “水下分娩一点都不疼,而且有我们在呢,不用怕。”她算了算时间,“二弟也算着当爹的日子呢,说不定过几日就回来了。”

    小南远在大理,隔着苍山洱海,来回一趟哪那么容易。

    小米知道夫君回不了,但只要有婆母在身边就安心,她今天只抓着林桑不放。

    “有娘在就行了,我才不管他回不回来呢。”

    时间也是凑巧,当天晚上小米肚子发动,林桑跟阿顾两人忙了一夜,凌晨的时候,小米顺利生下一对男婴。

    萧绰第一次见产妇跟泡澡似的坐在浴桶里悠哉悠哉生产,中间肚子饿了还端着碗补充了一碗又一碗,吃完咸的吃甜的。

    最后两个皱巴巴的小猴子相继出世,小粟一手抱一个。

    “啊呀,真是可爱,等姐夫回来一看我姐姐给他添了两个这样好看的小子,还不乐疯了?”

    林桑已经习惯了孙子孙女生下来丑兮兮的样子,这两小只不仅红彤彤皱巴巴,就连头发也没有。

    但是自带光环,萌得老奶奶的心又化了一次。

    小粟泡完澡从浴缸里出来,却是满心委屈。

    生产很顺利,就像大嫂说的,没有什么不适,可她心里苦啊。

    “怎么两个都是儿子呀,说好的一儿一女呢?我话都跟小南放出去了,这下怎么办,回头怎么跟他交代?”

    看她的样子,就跟那些经年生不出儿子的怨妇一个样。

    她委屈是有道理的,当初药王孙可是帮她切过脉,说孙家有一门秘技,能从脉象中把出胎儿性别。

    大嫂第一胎是女儿给他说中了,第二胎的龙凤也号得很准,怎么到她这里就翻了车?

    女儿贴心又可爱,加上婆婆又疼孙女,她就盼着生个哆哆那样的小天使。

    结果是大嫂这个已经有了女儿的再添一女,她怎么两个都是儿子?

    命运就是这样不公。

    萧绰看得咋舌。

    这些汉人真是古怪,生孩子不叫稳婆边泡澡边生也就罢了,生下双生儿子非但不高兴,反而嫌弃得要命。

    结果过了两天,一直被大家念叨着的孩子父亲还真回来了。

    一个修眉俊目,神采飞扬的年轻小伙乐颠颠进门,一听两个都是儿子,眉头顿时拧成一个疙瘩。

    “怎么没有女儿,我女儿呢?”

    他满屋团团转,好像谁藏起了他女儿一样。

    “按理说孙药王的脉不会错啊。”

    要不是生在家里,他简直怀疑抱错了。但他很快想出一个更加荒谬的点子。

    “大哥,你不是都有哆哆了吗,刚生的那个闺女,跟我家小子换换呗?”

    他一脸馋涎欲滴的讨好样,把小东给雷到了。

    看他那个样子,很像不是要回去养,而是讨回去解馋的。

    他没好气地笑骂弟弟。

    “哪有当爹的嫌弃孩子的,你们俩还年轻,想要女儿就多生几胎,总能有的。”

    这也算安慰他?

    小南不干,他立即就想要有一个小公举,不依不饶缠着他大哥。

    “哥你就跟我换一个吧,反正孩子都养在一起,又没差别,谁也受不了委屈不是。”

    他就是想听一声软软糯糯的“爹爹”,怎么就这么难?

    小南这副德行,还得亲娘收拾他。

    林桑听了半天,见这小子竟然来真的,忍不住拍了他一下。

    “你少胡来,难道这个时候回来,是专门跟你哥抢闺女的?”真是不知所谓,皮痒得很。

    被这样一问,小南这才想起来。

    “是了,我这次中途回来,一来看看家里好不好,二来也是有一件怪事,想请教娘亲。”

    他带着大部队在大理已经呆了半年,大理是大宋的属国,但各种基建还没跟上宋国节奏。

    官家派了不少人过去,小南看准这是个机会,主动将分公司发展到大理。

    “那边的橡胶园还有花园果园都已经建好,还找到了几座大理石山,已经初步在开采。”

    大多都是计划中的,石山是意外惊喜。

    “哦对了,茶园也已经开起来,明天春天应该就能采摘第一茬的。”

    一说到正事,小南立即收起刚才吊儿郎当样。

    这孩子虽然才二十出头,从当初的铜矿开始历练,这五年来不知道独立创办过多少企业,效率上林桑是信得过的。

    看着一摞摞的账簿递上来,林桑都只是略翻了翻,很是放心。

    “这些账簿以后你自己收着就是,不用经常拿给我看。还是老规矩,每家公司我一年对一次账。”

    用人不疑,不仅是小南这里,钱家其他孩子负责的公司也是一样。

    林桑懒得查账,但小南一递账簿,其他几个也马上跟风。

    小东的电器厂,小西的纺织厂,还有小川的工程队都第一时间送了来。

    不在村里的几个,像阿若的物流队,钱满的田庄,钱车的医馆,钱银的学校等等,甚至加盟的酒楼和钱庄,都开始络绎不绝送账簿。

    这还不是钱家的全部产业,这下将萧绰差点惊掉眼珠子。

    富可敌国,原来传言不虚。幸好她及时抱住了土豪大腿做朋友。

    土豪还一脸嫌弃地怪儿子。

    “都是你带的头,我这几天还想在家歇歇,现在可好。”这趟回来她是来享受天伦,含饴弄孙的。

    “我也不是特地为了交账回来。”

    小南扁扁嘴收起账目。

    “是因为正好遇到一件事情想不明白,我觉得奇怪,所以回来问问娘。”

    小南这些年跟着娘亲没少学经济学常识,又积累了许多经验,连他也想不明白的事,林桑也来了兴趣。

    “什么奇怪事,你说?”她坐正了身子,“你们大家也听听。”

    不仅钱家在汴京的几个孩子在,就连萧绰也有幸参加了这次家庭会议。

    “事情是这样——”钱南清清嗓子。

    “我前阵子在大理选了个村子做橡胶园,见那边村民用的还是陶锅,家里的刀也又锈又钝,就从赫州发了一批铁锅和菜刀过去。”

    这事她知道,林桑点头。

    那个时候她虽然身在辽国,但时不时回汴京。

    刚好那天她在跟官家商量辽国的事,收到小南的奏报。

    “你这个儿子很会做贸易嘛。”官家看完奏报,先是当着林桑夸奖了一番。

    “别小看这点锅碗瓢盆,跟石矿茶园比确实是小生意,但涉及到老百姓的民生,其实不是小事。”

    别看利润小,但是购买基数大啊。

    他们在大理又拓展农业又发展工业的,百姓有钱了,接下来就是改善民生。

    民以食为天,第一步就是饮食大事,钱南的眼光很精准。

    “我就喜欢这孩子的格局,本来这样一点刀啊锅啊的小事,不用告诉我,他自己做主也就是了。”

    自从有了热兵器,官家不再禁制民间铁器买卖,不管哪家商行自行贸易了,朝廷也无话可说。

    但小南不是这样想的,这笔买卖他没打算自己独吞,而是让利给了国家。

    “这小子心中有沟壑,不仅有大局,贸易运转上也玩得熟练。”

    这次调货他没从经过睦州直营铁具厂,而是选了离大理最近的赫州厂子。

    赫州有铁矿,自然也有各种钢铁制品的作坊。

    这样一来虽然东山物流队少接一单大活,但是从长远看,正是降低内耗,通盘考虑的做法。

    官家对这事相当满意,林桑转述这些给儿子时,忍不住也肯定了几句。

    但是小南一拍案几。

    “别提了,蹊跷就出在这次买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