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几乎在登基前驾崩
作者:七月糯米饭   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最新章节     
    “什么!跑了?”

    台上监军带头奔跑,兵将也纷纷仓皇逃命。

    台下一片愕然。

    这一跑可谓是起到了表率作用,接下来连着几座城池,效仿逃窜的兵将无数,金军简直是长驱直入,轻轻松松兵临汴京。

    “临阵脱逃,这可是要砍头的呀!”

    台下有几位文官喊得尤其大声。

    林桑听得清楚,其中一位就是那天接兵符的兵部侍郎杜谦礼。

    她身边两位皇子也咬着牙,这戏分明是在抹黑大颂将士。

    但俩人都得喊庆丰楼这位东家一声林老师,也只敢心中腹诽。尤其是赵日盛,看得出来心里不知道将这位主导大戏的林老师编排成什么样了。

    但这才哪到哪,林桑不为所动。

    因为戏台上更夸张的一幕出现了。

    当守军将士望风而逃的消息传回宫廷,龙椅上的皇帝也打算来一个实力效仿。

    他叫来自己大儿子。

    “桓儿你看你年纪也不小了,父皇打算将整个大颂都交给你,你看怎么样?”

    “啊?”

    这节骨眼上,还真不怎么样。

    二十五岁的赵桓当然年纪已经不小,可对于突如其来的登基消息还是吓傻了眼。

    尤其是在这样大军压境的前提下。

    “我,我当皇帝,那,那父皇呢?”

    “嘿嘿——”他父皇干笑着,“你都登基了,父皇自然是去品茶吟诗,过自己的人生啦。”

    他显然就是齐咚呛吐槽过的,除了当皇帝,什么都擅长的那一位天子。

    自己是专业人士,还养了一班文雅臣子。

    历代皇帝厚待文人到底起了作用。

    这帮文臣竭力歌功颂德引导舆论,将大颂花钱买来的太平归功于天子圣明。

    皇帝呢,索性将国家太平的重任交给禅师道士。虽然不确保有效,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安心吧。

    历代帝王中,眼前这一位尤其喜欢当鸵鸟。

    他从此不再关心军事和天下格局,一心以为这世界其实太平得很,而颂国也富庶得一批。

    所以他安心带着一帮文化修养都不俗的臣子,没羞没臊地过着他们诗词歌赋的先锋人生。

    结果有人突然将幻境打破,把真相赤裸裸揭露在眼前,试问他一颗纤弱的文人之心怎么承受得了?

    就这样,赵桓眼睁睁看着转瞬已成太上皇的亲爹仓皇出逃,还卷走不少细软。

    据说是逃去惯常逛的红灯区会他的师师姑娘去了。

    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乍然面对重压的赵恒都吓得六神无主,差点哭晕在强行按头坐上去的龙椅上。

    陛下再这样哭下去不是个办法啊,眼看哭得要在登基前驾崩了,武将李纲挺身而出。

    “陛下不用怕,只要有臣在一日,绝不让金人攻破我京师城郭!”

    这样掷地有声吗?

    赵桓绝望中听到一丝希望,从泪水中抬起了头。

    “对对对,李将军布防守城是最拿手的,至于带兵出城给金军痛击嘛,我看钟将军最合适!”

    紧要关头,有人毛遂自荐,也有人极力推荐。

    钟将军都七十几岁高龄了,他是听到金军入侵后唯一率兵勤王的一路军马。

    刚刚一路疲于奔命都耗去他半条命,但听到这样的呼声,老将还是抖着手重新披起战甲。

    没办法,谁让大颂会打仗且愿意打仗的将领太少了。

    看着钟将军颤颤巍巍的老迈英姿,大家都担心他随时会坐不稳栽下战马。

    可就是这样的一员老将,外加李纲的紧密配合,还是让金军统领,如狼似虎的完颜宗望领教了败仗的滋味。

    “麻勒个巴子,我们还是大意了!”

    完颜宗望看着死守的城门,狠狠吐了口唾沫。

    “想不到生死存亡,大颂还是有几个硬骨头的。这次我们准备不充分,粮草也不足,孤军深入,再这样下去很危险。”

    完颜宗望为他的轻敌懊悔,但并不怎么遗憾。

    毕竟来日方长,大颂这块大肥肉他是啃定了。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何时来啃,都由他说了算。

    “派人传信给那个只知道写字作画的皇帝老儿,只要他献出足够财帛城池,我就暂且退兵。”

    金国的使臣领命而去。

    很快他就给自家主帅带回一个好消息。

    “大颂皇帝不是之前吟诗作对的那一个了,换了个看上去更不中用的年轻小子。”

    这算什么好消息?

    大颂换谁做皇帝对完颜宗望这样的嗜血狼王来说都一样。

    他不齿地发出“嗤”的一声。

    “那这个没骨头的新皇帝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

    使臣笑嘻嘻。

    “他年轻没见识得很,一听说我们肯退兵,就激动得什么都一口答应。”

    所以说这是好消息呢,年轻人刚登基,除了保命加保住皇位,估计什么都来不及想吧。

    使臣趁机狮子大开口,狠狠宰了新皇一笔,然后拍拍屁股鸣金收兵。

    完颜宗望走之前还给赵桓传话。

    “你最好保证这笔钱财够我多花一阵子,要不然我很快还会回来,哈哈!”

    他倒是皮一下很开心,又将年轻的赵桓下了个够呛。

    台下的赵日新差不多也在这个年纪,身为皇储,他不禁也在反思,假如换做是他坐在赵桓这个位置上,能不能做得更好?

    虽说赵桓又是割地赔款这一套,没什么新意,也没什么骨气。

    赵日新沉思。

    “但总算将金人打发走了,剩下的时间,大颂总该好好练兵守城了吧?”

    将士临阵脱逃这样的事故绝不能再发生了。

    “没用的。”

    一旁的小中抱着胳膊打断他幻想。

    这些年他跟着几位兄长姊妹忙东忙西,给他们打下手,还要兼顾学业,竟是最忙的那一个,也就一直没来自家会所看过戏。

    但这几日的大颂风云声势浩大,百姓们虽没机会大饱眼福,大街小巷早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这下弄得跟戏台绝缘的钱中也坐不住了。

    这小子虽然才十几岁,针砭起时弊来比谁都不留余地。

    以前一起上课时他就经常噎得赵家兄弟说不出话来,偏赵日盛喜欢跟他抬杠。

    “怎么没用,金人退兵了,不是我们绝佳的反击机会吗?”

    不知不觉,他也将大颂代入到自己的宋国中。

    小中不屑地一摆脑袋。

    “想得美,你以为完颜宗望是什么人,他会给敌人喘气的机会?”

    他算是看透了这头狼王的本性。

    “他敢放心撤兵,就是断定大颂那帮软骨头掀不起什么浪花,不信你们等着看吧。”

    这也太侮辱人了。

    赵氏兄弟不服气,官家爹依然沉默。

    他大概也猜到了钱中这小子为何敢这么说。

    果然,金人一退兵,本该是论功行赏的时刻。出人意料的是,钟、李二位将军非但没有得到嘉奖,反而还被朝堂上的文官群起而攻之。

    “臣有本要奏,臣要弹劾钟将军拥兵独大,金人明明退兵了,他却不顾陛下圣旨,硬是追出二里地去。”

    这位言官看起来凛然又气愤。

    “敢问钟将军,违抗圣旨,你这安的什么心?”

    大伙看得清楚,这位大声弹劾钟将军的言官,赫然就是大战前夕力荐钟将军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