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城市热岛
作者:红薯七十二变   给古人直播上课,他们都学疯了最新章节     
    在大部分古人思考的时候,教室里有同学起来回答了郭老师的问题,大体思路和沈括的差不多。

    听完,郭老师笑着点点头:“请坐。这位同学讲得很好,看来你已经掌握了今天的学习内容了,给你点个赞。”

    被夸了,回答问题的同学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

    古人们发现了,好几个老师会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夸上两句,有时候学生的回答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他们现在知道这种教学方式了,鼓励式教育。

    开始很多古人不太懂,后面发现在老师给予鼓励后,学生之后听课会特别认真,回答问题也会变得很积极。

    于是他们懂了。

    某个朝代的学堂上,一位夫子试了一下鼓励式教育。

    结果那名学子吓了一跳,还以为自己哪里做错了。

    其实夫子也不太习惯弄这种,他带的学生有点皮,经常不认真听课,学业差。

    他就想着无论怎样试一下吧,他是真的想教好学生的。

    倒也不能怪那名学子,他们夫子为了震慑他们,天天板着一张脸,不苟言笑的。

    平时对他们要求严格,从没见他给过谁一个笑脸,这突然的夸赞可不得吓到他们吗?

    这件事之后,好几个上课会走神的学子在课堂上变得规规矩矩的,生怕夫子不满意告家长。

    夫子以为是自己的夸奖奏效了,之后时不时点名学子回答问题,然后不吝啬地夸奖,这些学子只能越来越认真。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过总体来说是好的。

    课堂上。

    郭老师:“不过这只是我们的个人猜测,毕竟三国是一部小说,还带了一点神话色彩,当时具体发生了什么,可能只有作者本人知道了。”

    明朝。

    罗贯中:。。。。。。那个,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是一个编故事的人。

    他真没想到有人会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他的故事情节。

    什么热力环流、高气压、低气压的,他其实没太听懂。

    看来以后自己要在书中加一句【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深究】。

    魏晋三国时期。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也是有点懵,这个情节是真的,还是只是一个故事啊?

    司马懿想:不行,让人去查一下有没有上方谷这个地方,以后绕着点走,要是诸葛孔明真的在这个地方设置一场火攻......

    先不说会不会下暴雨,现在孔明知道这地方会出现这个什么热力环流,他肯定会想其它办法的。

    看视频里的司马懿差点就交代在这个谷中了,自己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诸葛亮:无论视频里是不是真的,热力环流的现象值得自己注意。

    他叹气:“哎!”

    自己虽然够聪明,但也不是什么都知道,后世的知识也算是让自己长见识了。

    郭老师:“说到大气热力环流,我们要提一下城市热岛环流。”

    古人:???这又是什么东西?

    郭老师:“城市里人口密集,汽车数量多,工业发达。工业和居民生活会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废热。”

    “加上城市建筑密集,地面硬化,吸收的太阳能辐射会比郊区多。这就导致了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变得像一个热岛一样。”

    唐朝。

    李世民:“这就是热岛的由来啊?”

    名称倒是挺形象的。

    要这么说的话,房子或者人员集中的地方确实会比郊外热,不过他们大唐可没什么工业生产。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是不是可以多种点树啊、草啊之类的东西,或者在市区多弄一些河流、湖泊?

    李世民觉得这个城市热岛环流看起来就不是一个好东西,太热了人民生活也不舒服啊。

    所以重要污染物是不是那些工业?

    他寻思:看来后世的高楼大厦问题也挺多的。

    不过按照后世的人口,好像也没办法,只能暂时先这样了。

    郭老师讲完城市和郊区的空气交换,大家对大气热力环流的印象更深刻了。

    专注听课的人觉得还好,能听懂。

    郭老师:“城市热岛环流和城市化密不可分,它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城市里铺设了大量的水泥路、柏油路、墙体等,地表吸热能力变强了,含水量减少了,温度就会上升。

    同时这些建筑变多了,绿化、湖泊的面积也相应变少了。

    二是城市大气污染,也就是刚刚说到的车辆、工业生产和人类的大量活动,这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尘等,产生温室效应。

    总之,这些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舒适度。

    不过有能力的城市已经在慢慢地进行城市改造,减缓这种热岛效应了。”

    接下来郭老师还讲了缓解方法,比如增加城市绿化、阳台绿化、道路洒水降温,倡导市民尽量乘坐公交车,将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之外等。

    古人们:这,我们好像不用担心。

    他们发觉科技落后的好处可能就是这些了,污染物少。

    秦朝。

    秦始皇:后世的环境问题还是有点严重的。

    很多课本上都提到这些问题了,看来这就是科技快速发展付出的代价了。

    难怪之前出学校门口的时候,他看到裴姝他们的城市里在挖路、种树。

    裴姝的爸妈在车上还吐槽,说搞绿化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天栽树,过几天又砍树,来来回回,一年要弄好几次。

    明明上次种的那些就挺好的,感觉就是吃饱了撑的,真能折腾。

    当时他听到的时候也觉得好奇,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得出,城市里这些行道树是需要花钱的。

    反反复复地挖了又种不浪费钱吗?

    唐朝。

    李世民觉得虽然现在长安城没有明显的热岛效应,还是可以适当地给长安城弄点绿化的。

    他感觉现在长安城的绿化面积少了一点,为了以后不要出现后世的情况,提前种最好。

    李世民把这个想法说出来。

    魏征:“臣反对,没必要弄这些,我们这里又不是后世的那种钢筋水泥城市。”

    这纯纯浪费钱。

    李世民:“可你们没发现吗?长安城人口越来越多,夏季的温度确实比以前要高很多。”

    魏征:“您住在宫里面,有后花园,怎么可能感受得到?”

    李世民:。。。。。。

    老哥,你脑子转得真快,我一时不知道要怎么反驳了。

    “朕说的是在市民居住的地方增加绿植,也不是说增加皇宫里面的。也得让百姓的居住环境变得好一点吧?”

    这样他们对大唐不就越来越会有认同感吗?

    他这样一说,魏征无话了。

    李世民的想法是,有了后世的对比,百姓们私底下肯定会拿自己生活的时代和后世比较的。

    和那些比较差的朝代比没什么关系,就怕和好的时期比,时间长了会是一种隐患。

    要想提高他们对大唐的好感,尽量让他们过得舒服是好的。

    靠世家振兴大唐就算了,不一定靠得住,他得拉拢普通百姓。

    这些百姓的力量现在可能比较小,但可以慢慢培养嘛,他打算走聚集小水滴的路线。

    要把百姓的心都拉到他这边,就得通过各种各样的好处不是?

    这时房玄龄出来说话:“臣觉得陛下的想法可行,不过我们不用大面积弄,只要让百姓感受到是为了他们种的就好。”

    杜如晦也出来说话:“臣也觉得可行。”

    也有大臣反对,不过赞同的人多,李世民就下命令去办了。

    于是接下来几天,长安城里传出公告:

    陛下为了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下令对长安城进行小改造,改造费用有一部分还是皇帝自己的小金库。

    有百姓欢呼,也有百姓吐槽:有这功夫还不如给我们发钱、粮呢。

    不过吐槽的声音比较小,很多人还是感受到了他们的皇帝陛下对他们的关心的。

    讲完热岛后郭老师就没接着讲其他内容了,这些已经够大家消化好一阵了。

    还剩几分钟,她出了几个题,让大家绘制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图。

    下午的课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