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芸欢在去村正家的路上,不停的回忆着赵云暖说的话,还有她说话时的神情。
其实赵云暖能这么懂事,她是早该料到的。
这个年代养孩子跟二十一世纪又不一样,赵云暖和赵云升才刚明白事的时候,父母去世了,被阿哥和阿姐一手带大,跟着一起饿过肚子,见过家里的贫困,感受过生活的苦难。
像她在二十一世纪看的育儿综艺,这家孩子的父母是博主,那家孩子的父母是老板……他们都有钱有时间好好教育孩子,好好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事情,但这个年代,连吃顿肉都是奢侈,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闲心去考虑孩子的感受。
赵芸欢到村正家后,说了自己的来意。
村正点了点头:“这是好事!”
赵家的跷跷板,他也听说了。孙子今天早晨还缠着他,让他也去找黑木匠做一个。
“这样,我出粮食让黑木匠再多做一个跷跷板,村里的小孩多,一个跷跷板不够玩的。”原本就打算找黑木匠做一个跷跷板的村正开口。
正好他也不想把跷跷板放在自家院里,省的村里的小孩老来家里找范大头玩。
他是村正,村正的家是随随便便让小孩玩的地方吗?
赵芸欢笑了笑,客套的开口:“那我就先替村里的小孩们谢谢村正了。”
她能想明白村正为啥非得再做一个跷跷板,无非是因为他是村正。
他们赵家就五个小娃娃,没个大人帮衬,都给村里捐了一个玩具,村正身为一村之首,怎么能甘于落后。在村里人乱嚼舌根之前,倒不如直接出些粮食再做一个跷跷板,反正对村在而言又不是什么值钱东西。
其实,村正不止怕村里人背后乱说闲话,还担心自家孙子想玩跷跷板的时候排不上队。
小孩和大人可不一样,不懂事的小孩才不管你是谁的孙子,自己还没玩够,怎么可能让着你。
若是他也捐一个跷跷板,自家孙子想去玩的时候,插队也是占理的。
·
下午,村正找村民把赵家的跷跷板搬到官田边上的大槐树下。
“村正,你看要不在这立块牌子,写上大槐树广场?”有村民开口问。
方才村民问村正,跷跷板要搬到哪里。
村正说,大槐树广场。
村民一头雾水,大槐树广场是哪。
村正这才想起,他们以前都是说官田那边,大槐树那边,今天赵芸欢去找他的时候,提了几次大槐树广场,他倒也说顺嘴了。
“行!等会我去找赵二郎写块牌子。”
跷跷板搬到大槐树广场,村里的小孩都跟过来凑热闹。
赵芸欢看着一群一群的小孩,头疼劲又上来了。幸好把跷跷板捐给村里了,要不这么多小孩都去家里玩,还要把家里掀翻了。这些小孩在大槐树广场玩跷跷板磕了碰了,可跟他们家就没关系了。
小孩们围着跷跷板,兴奋的吵着闹着。
有些小孩不好意思去赵家,又想玩跷跷板,正闹着让父母也找黑木匠做一个,但一些人家的粮食都不够过冬,怎么可能拿粮食去找黑木匠做跷跷板。还有些人家跟赵家没什么交情,不好意思带孩子去赵家。
这下,跷跷板不属于赵家,属于村里,每个小孩都能玩了。
有村民走到赵芸欢身旁,羡慕的开口:“三娘,你家这些日子可真风光,又是用红薯换粮食,又是捐跷跷板。”
赵芸欢不知道村民是真羡慕,还是在给自己家拉仇恨。
赵芸欢用力拍了拍手,吸引周围人的注意,然后大声开口:“大家先别着急高兴。”说完后,故意顿了顿。
???
大家看赵芸欢的目光都带了几分不明白,什么叫先别着急高兴?
不会玩这跷跷板还要收费吧?
赵芸欢见大家都安静下来,笑着继续开口:“村正还请黑土阿叔做了一个跷跷板,等那个跷跷板做好,也会送到大槐树广场这边,到时候孩子们就有两个跷跷板能玩了!”
“两个跷跷板!”
“好啊!好啊!”
“村正阿叔,你真好!”
“村正阿爷,你真厉害!”小孩们围着村正,兴奋的蹦着跳着。
村正摸摸这个小孩,摸摸那个小孩,笑的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享受着村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赵芸欢年龄不大,倒是会为人处事,知道让村民们感谢他这个村正,而不是感谢赵家。
处理了跷跷板,赵芸欢晚上都睡的好了,不用再担心第二日有小孩跑来家里玩。
但第二日,赵芸欢在家里正削着红薯皮,院门突然被人敲响。
不会又有小孩来了吧?
赵芸欢起身,皱着眉头打开院门。
只见院门口站着个大人,还不是他们村里的人。
赵芸欢看着面前的人,觉得眼熟,但半天没想起来这人是谁。
门口站着的男人笑着开口,介绍自己是云来饭馆的小二。
赵芸欢点了点头,终于想起:“奥!是你啊!叫大江,对不对?”
那日去云来饭馆送红薯粉条的时候见过一面,当时她没注意,只隐约记得对方好像是叫:“大江。”
“我家小掌柜说店里的红薯粉条快用完了,想请你们再送些,这是定钱。”孙大江从衣袖袖中摸出钱袋子,交到赵芸欢的手中。
赵芸欢看着鼓鼓囊囊的钱袋子,掂了掂重量,还挺沉。
“那么多红薯粉条,这么快就用完了?”赵芸欢开口问。
她还估摸着,谷仁惠要红薯粉条怎么都得再五六天之后了,看来云来饭馆的生意比她想象的要红火。
“多亏姑娘那日教的蚂蚁上树,不少人慕名去店里,专点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