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使得更多读书人开始怀疑自身的道路是否能够解救夏国于陆沉。而就在这时,一种儒家思想误国、文人乱政的言论蔓延开来。该种言论认为:儒家思想复古、守旧、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将人变成鬼,使得夏国错过多次发展的机遇,最终被外邦侵略。许多学生纷纷改换门庭,希望与腐朽落后的儒家思想划清界限。
当然,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总会出现几个人才,部分不甘心儒家思想没落的人开始反思这一切,在历史的角度上看宋朝以前的儒学似乎都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于是他们认为:宋代开始儒学就已经走向错误的道路,所以需要对宋朝以前的儒学思想做出现代化改造,使得其符合当今的社会状况。而当前世界的混乱程度丝毫不亚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于是,这些人才开始以东周儒家为核心开始儒家思想现代化改造。
历史纵横:孔子之能
当时的人员据史书《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身高“九尺有六寸”也就是两米二一。(后经过考证是一米九)在《吕氏春秋》中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也就是能把约800斤重的城门举起来。《淮南子》记载孔子能追上狡猾的兔子。《礼记射义》、《论语·述而》中提及:学宫中看孔子射箭的人围的像城墙一样,孔子能击落空中的飞鸟。60多岁的孔子能给学生表演战车驾驶,可以指挥军队打败来犯的敌人……这一切让当时的人员如获至宝,认为这才是救国救民的道路。
虽然传统的儒生对此口诛笔伐,但这另类的改良儒学还是成立了。相比起能够大幅度动员群众的墨教,改良儒学的思想虽然诡异,但能够提供真正有才能并且愿意听从他人指挥的人才,于是这种思想还是如火如荼的传播开来。
君子六艺
作为古文化复兴的一种表现,改良儒学也是较好的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点。
众所众知,君子六艺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分别对应了祭祀丧葬礼仪、音乐、弓箭、驾驶战车、识字、算数。但显然,如此简单的科目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国际形势。
于是,书生们对传统的六艺进行现代化改造。
学院要求:每一个从儒学院毕业的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传统文化,应当具备音乐鉴赏能力与现代科学素养,学会使用、组装、保养、制造轻武器,学会驾驶装甲车、战舰、战斗机,在现代的科学杂质或文学期刊上发表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完成高等数学学习。
这样的教育方式提升了我国顶尖人才的储备,培养了民族的血性,向高等教育现代化迈出坚定步伐。
学思之窗:有人说实战课程提高了人才门槛,阻碍了部分有能力但没有武力的学生顺利毕业,是人才培养上的败笔,对此你怎么看?
儒家改良主义的影响
儒家改良主义出现在华中、华东地区,这里即是传统上的文化兴盛区域、又是改良儒学的诞生地。
在国内文化上,尤其是改良儒学的影响范围内,尚武文化重新兴起并且在全国蔓延开来。许多人都希望得到一把由学宫颁发给优秀学子的大口径手枪用以彰显自身的能力。
在政治上,学宫培养了一批正真有能力的人才,为夏国的同一和深入的地方治理创造了条件。
经济上,学宫本身不具备很强的经营的能力,但背后的世家和商人非常愿意花钱买荣誉和人脉,这也为后来政权的发展埋下隐患。
军事上虽然没有出现非常优秀的将领,但也培养了堪比墨教的飞行员(pS:后勤保障就不好说了)和丰富的基层军官,这些素养过硬但是心怀仁义道德的前线指挥官为后来的兼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国际事务上极大的推动了东方文化的传播,尤其是体格强壮的学生出国学习时给对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里冲击,改变了部分人对夏国的认知。
历史纵横:周游的传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孔子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文化与思想,这个传统在现代得以保留。
在学宫毕业的官员接受邀请赴任之前,会提前参观区域,了解自已的职责,同时传播思想,寻找合适的学生来传承文化。
在国际上也会组织开展辩论,与西方思想家进行交流,虽然经常被治安人员看作是潜在危险,但也促进的思想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重要事件:1919年巴黎和会
“你们的国家或许强大无比,但你们自己的命只有一条。如果你们再提这份条约,我手上的手枪里有六发子弹,可以随机枪毙五个人,剩下一发留给自己。”这是某外交家在现场用流利的英语说的原话。
专业的素养,拼命的意志,还有据说是墨教特别行动处搞到的武器和军火,最终在世界各国眼中刻意塑造出一种外交疯子的形象。
很快,夏国的外交官成为了一道风景线。
他们能和友善的国家谈笑风生,也可以说到一半拍案而起准备火拼,再加上将近一米八的身高和满身的肌肉,使得他国的外交人员压迫感拉满。
即便是他们的对手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另类的外交官一定程度上为那个腐朽落后的政权换回了一点脸面。”
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是儒家学子学习目标的一大高度总结,也是许多学子的人生目标。
与墨教不同,他们并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一般人打不过他们)也没有群众基础,但是在岗的区域行政人员许多都有在学宫学习的经历。因此儒家实质上掌控着部分区域的行政权力。
1931年抗战爆发,改良儒家成员在劝说军阀势力无果之后默许了墨教的大清洗行动,并且帮忙处理好后续的行政问题,稳住国内局势,在国际上斡旋于各国之间,使得各国至少没有加入侵略战争当中。
抗战期间,落实“边打边建”的纲领,学宫正常上课,而学宫的上空守护学宫和这片土地的是刚从学宫毕业的飞行员。
抗战结束后,改良儒学并入新政府专职培养高端人才。
于是,改良儒学作为伪政治势力的存在结束了。
至少在明面上,结束了。
结语:改良儒学在文化领域上一定程度上消磨了满清政权屡战屡败的影响,重塑民族信仰,极大的提升了民族的士气。培养了足量的高端人才,重塑政权组织体系。极大的降低了我国在衰弱时外交劣势所承受的苦难和损失。
————节选自夏国国民教育版历史课本
基于历史,我们可以得知以下势力特性:
起源:文化改良主义
简介:通过对原有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得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效果:可以直接继承原先儒家学派人员,相较于其他文化在东方文化圈获得传播速度加成。
思潮:
权威主义(认为文明需要统治者进行强有力的领导),有条件的和平主义(和平的前提是把那些蛮夷全部打服),唯物主义(格物致知带来的思想修正)
传统:
互敬互信(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要尊重知识,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增加社会稳定度,获得人才学习能力加成。
仁而有序(“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要求社会上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降低幸福度,降低组织成本,提升稳定度。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每一个渴望知识的人都应该能得到教育,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升人才储备,提升人才能力上限,提升高等教育普及率。
微言大义(他们会热衷于记录下历史,并且喜欢在其中参杂一点个人的主张。),提升思想传播速度,拥有历史解释权。
重义轻利(钱?身外之物!但你能没有吗?)腐化速度提升。
格物致知(这套失传的理论又给找回来了!)信仰重新偏向唯物主义。
政策:
理想本心(组织成员拥有坚定信念,并且时刻准备为此奉献一切),获得幸福度加成。
哲人王(仅仅依靠普通的统治是不够的,组织必须由一个拥有足够智慧和知识的王者来领导它们。)当领导者服众时获得幸福度、稳定度、建造速度加成、反之亦然。
内圣外王(这个安静平和的社会不愿意接受不懂得他们生活方式的外来者。比起外界的一切,他们更乐于留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不受打扰。但也丝毫不介意从外边薅点东西回来。)内部稳定度增加、思想偏向排外主义。
高等教育(比较重视的教育水平给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解锁政策高效吏治,提升领袖能力上限。
高效吏治(该社会以高效着称。我们不仅列车准点,运行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庞大的官僚机器也如流水线般精确运作。),降低设备维护费用,提升社会稳定度,解锁法令《长期计划经济》。
长期计划经济(政府有能力对某一项或某几项计划进行长期规划落实。)解锁部分超过当前生产力水平的工程。
杰出的外交官(这个政权所产出的外交官总是能很好的达到社会要求,通过道理和物理的方式,让他人信服自己的观点。)额外提升该国的外交权重,降低综合国力劣势所带来的外交损失。
尚武文化(接受过教育的人知道,武力是让民族重新回到世界民族之林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外提升该国征兵速度,军队建设和组织速度,提升该国军事工业产出。
文化霸权(在东亚地区,该种思想在精神领域上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可使用特殊政策“封圣”,提高该统文化的传播效率。
孝廉(该种文化比较看重人员的品行。),幸福度,稳定度增加,获得效果:“腐化。”
封圣(总会有那么几个人或者是几个集体,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刚获得多方势力和大部分民众支持时,封圣成功。授予对方活圣人的称号,大幅度提升双方的影响力。
入仕(该组织最后是融入了政府。),执行后大幅度提升该政权的影响力,继承部分传统和政策,改良儒学彻底消失。
资料部分摘抄至百度百科,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