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天生嗜血的不多,但人有狂野的兽性,就看如何去激发。
所有人在这一刻发愣,也正是徐守仁回首观看的时候。
在经过一瞬间的愣神之后,战斗依旧继续。
但局势却因为这一声爆炸,而发生了质的转变。
人,在无力自救、生存无望的时候,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歇斯底里地毁灭欲。
他的心里所想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拖所有人一起陪葬。
有了前一个青壮的临死反击,学样就成为了这些青壮求生无望下的不二选择。
叛军士兵害怕,所以,他们杀得更起劲,在他们心中,只有将这些人全部杀尽,才能避免再一次遭遇无妄之灾。
也正因为叛军士兵的血腥屠戮,更激发起了青壮们毁灭的*。
于是,一个接一个的地雷被引爆,一声接一声的爆炸响起。
直到爆炸将城墙上囤积的地雷完全引爆,一切在剧烈的爆炸声之后,安静了。
没有人能逃脱这种连锁的爆炸,叛军近五千人全部死于这次爆炸,而还在城下没有爬上城墙的两千多人也因为爆炸所激起的城墙碎块或死或伤。
而青壮中幸存的五人,四人是爆炸发生之前因伤被抬下去医治,唯一完好的幸存者是因为爆炸发生前装死,为了装得更象,拖了几具尸体盖在自己身上,而逃过了这一劫。
这与他事后所说的那种大义凛然是完全两回事。他只所以逃过徐守仁的惩罚,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徐守仁需要英雄。属于大理自己的英雄。
只有这样,明国才能迅速掌控大理政局。
英雄有时是被捧起来的,真正的英雄很少,少到屈指都不可数的地步,因为英雄几乎都短命,他们挨不到活着享受别人的敬仰,正如那些青壮中真正的英雄。都死于爆炸之中了。
而幸存的这五人,无一人真正地参与了这次与敌同归于尽的惨烈自爆。
高方一万大军就这么土崩瓦解了。
他甚至感觉有如在梦中一般。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灾难?
在这一刻,他吐血了,但他感觉不到自己在吐血,若不是随从使劲地捂着他的嘴。高方忍不住想将全身的血都吐干净。
他一下子觉得自己老了,老到甚至无法理解眼前发生的事实。
明明已经到手的南城门,就在这呼吸之间,胜负易手了。
高方已经绝望,就算身边还有五千弓弩手,就算现在去占领南城门,问题是能守得住吗?
明军的火器实在太可怕了。
何况南城门已经坍塌成一堆废墟,想要过去,还哪有路可走?
若绕到东、西城门。至少要半天时间,而腾冲城还能等待自己半天时间吗?
这让高方长时间地愣神,不知所措。
而已经离开城墙数里之外的徐守仁。也被这一连串的爆炸所震惊,他甚至在回首后,亲眼看见南城门城楼在那剧烈的爆炸中灰飞烟灭。
他无论怎么也不能理解,区区五百大理青壮能整出这么大动静。
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百里无忌的嫡系军队中,尚可能理解,但发生在大理百姓中。这让徐守仁实在无法想通。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徐守仁并没有下令回转,他知道。现在自己回去根本无济于事,他所能做的,就是立即会合北门明军,然后再图收复南门。
当徐守仁赶到北门时发现,北门的战斗简直如同儿戏。
据明军校尉禀报,叛军除了第一次攻城相当凶猛之外,接下来的进攻如同演戏。
当第一次攻城,被城上明军和四千青壮用如雨的手榴弹炸退之后,叛军就没有一次象样的进攻了。
沉吟许久,徐守仁露出了笑意,他想通了。
外面的敌人,很有可能是想成为“自己人”了。
徐守仁知道,城外叛军可能还在犹豫,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准确的消息。
但现在有了,北门高方部被重创消息很快就会传到他们耳朵里。
该是时候重返他们了。
徐守仁令明军校尉选一个机灵点的士兵,从城上系绳索放下城墙,去劝降城外叛军。
徐守仁写了一封劝降信让士兵带着,信中写着,南门叛军重创,尔等若立即投降,则既往不咎并保留官职,若继续助纣为虐,待明军主力赶到,一切就晚了。
正如徐守仁所料,城外两镇节度正在观望,一万大军在第一波攻城中就损失了千余人,这令他们深感恐惧,如果再攻上几次,就算北门被攻下,自己至少折损一半兵力,那么,以后怎么办?
在这个以军队为身家性命的时代,再没有比这更让他们恐惧的了。
而让他们最害怕的是,他们的敌人是明国。
面对如此巨大的敌人,他们想想都感觉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是人都明白,就算现在叛军取得全部胜利,可真要把明国惹毛了,大军压境,靠自己这些军队,被歼灭也是早晚的事。
他们至所以上高方这条船,那是因为开始时,高方的对手是段思聪,而当时明国是声言支持高氏的。
到后来,高方劝说他们,要以占据大理府为与明国讲条件的筹码,以争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他们想想也对。
但他们并不想真正与明国作对,这样以卵击石的事,傻子才做呢。
他们在等待,等待南门的消息,如果南门被高方突破,那么他们就全力攻城;可如果高方进攻不利,那么就休怪他们无义了。
无疑,这两镇节度是骑墙派,他们深知投降与谈判完全不同,投降很可能丧失现有的官位,谈判则可能保留,对于二人而言,利益就是亲娘,谁给他们的利益多,他们就听谁的。
所以,他们不再真攻,而是拖延,甚至连箭矢都不再往城上射,因为害怕造成明军的伤亡之后,就没得谈了。
他们期盼着城上明军能派人与他们谈判。
而幸运的是,北城门上已经派人下来谈判了。
仅用了半个时辰,一个明军士兵就搞定了一万大军,这是何等的效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