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年间。
顺德府。
一辆马车行驶在前往丘县的官道上。
此时的马车里坐着三位男子,其中一人目光威严,那大马金刀的架势,俨然一副上位者的姿态。
而另外两名男子,一个圆头圆脑,油光满面;一个略显干瘦,捧着个大烟袋锅,抽的津津有味。
这三人正是乾隆皇帝,军机大臣和珅,以及大清第一才子,纪晓岚。
此次三人是微服出行,目的地未知,单纯就是闲着出来转转。
轿厢这种狭小的空间,很快就变得烟雾缭绕了起来。
和珅实在受不了这烟味,被呛得差点咳出血来,他掀开窗帘,嘴里骂骂咧咧道:“快呛死人了!死老纪你能不能别抽了!”
纪晓岚要是能听他和珅的话,那就不是纪晓岚了。
这一点和珅自己比谁都清楚,所以他说归说,骂归骂,还是自觉的把头伸窗户外面找点新鲜空气了。
果然纪晓岚非但不听,还仰头吐了口烟,闭着眼一脸陶醉道:“嫌呛到外面去,三爷都没说什么呢,哪儿轮得到你。”
乾隆不是不说,是没来及说呢。
他正要开口呢,忽然就听和珅激动的叫道:“三爷,老纪,你们快来看啊!”
堂堂一品大员,看见什么能值得如此的大惊小怪,乾隆不禁皱起眉头道:“大惊小怪,有什么好看的。”
纪晓岚转头掀开自己这边的窗帘,嘴上道:“真是的,一副没见过世面......”
后面的话没来及说完,纪晓岚张着嘴愣住了。
乾隆一看他这样子,立马也坐不住了,瞪着眼道:“看到什么了啊,老纪?”
说着也顾不得什么身份了,干脆上前把轿帘给掀开了来。
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无比的黑色大道,宽约五六丈,一眼望不到头。
路面上画着几道长白线,有虚有实。
而在那些白线之间,又画了很多白色的箭头。
整条道目光可及之处都非常的平整。
想想马车如果在这样的路上行走,一定不会有丝毫的颠簸。
这时和珅凑过来道:“三爷,你看这道儿修的,是不是也忒好了些。”
他还想说的是,这路比紫禁城里的还要好,但这话可不敢随便乱说。
纪晓岚感叹道:“确实,纪某活了快半辈子,还是头回见这么平整宽阔的大道。”
他跟和珅斗了小半辈子,今次也是难得达成一次共识。
乾隆正要开口,这时车夫回过头来,用一种比较异样的眼神看着三人。
就像是看没见识的乡下人一般。
“咳咳!”
乾隆直觉得两颊发烫,赶紧把帘子放了下来。
皇帝的脸皮一向都是比较薄的。
和珅也觉得丢脸,不过一时又想不出安慰主子的话来。
纪晓岚的脸皮就比较厚,脑袋钻到帘子外面向车夫请教道:“老乡,这条道是......”
车夫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道:“这条道叫平安大街,像这样的大道,咱城里一共有三条,另外两条分别是幸福大街和中兴大街。”
“其他像那些窄一点的马路,或者是小街小巷,实在是太多了,数也数不过来。”
“总之咱们丘县的路,比那京城都好的多哩!”
车夫说到最后,脸上明显带着骄傲。
纪晓岚的心里十分的震撼。
光是眼前这一条道修起来就很不容易了。
没想到还有很多条......
接下来纪晓岚又简单打问了几句。
得知这些路都是去年新上任的知县命人修起来的。
知县姓郑,名经,字良翰。
纪晓岚脑袋退回轿厢。
轿厢里乾隆跟和珅俩人能听的也都听的差不多了。
马车上了大道,速度明显快了很多,但是却更稳了。
然而没过多久,君臣三人正感叹呢,忽然“铿”的一声,三人直接就从座位上弹了起来。
和珅大怒:“干什么呢这是!”
他也顾不得自己的屁股,赶紧转头向主子询问道:“爷,您没事吧?”
乾隆的脸色不是很好,不过还是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
这时车夫的声音传来:“对不住啊三位爷,刚过了个减速带,这畜生今天不知怎么地,不太听话。”
闻言三人不禁都愣了一下,旋即不约而同的抢着把头探出窗外。
就见刚刚走过的路上,一条黄色路坎横贯了整条大道。
这次不待纪晓岚开口,乾隆先问上了:“老乡,这本来挺平坦的大道,却为何又弄了这一个什么减速带出来?”
车夫朗声答道:“为了安全嘛!”
“这路修好了,大家伙的车自然跑的快了,到了人多的地方就容易出事。”
“而有了这减速带,大家伙都能慢点,就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事了。”
三人一听是这么个理,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纪晓岚又问道:“老乡,那这个减速带也是咱们知县大人设计出来的了?”
车夫脸上洋溢起自豪与崇拜,道:“那是自然,我们知县大人是全天下最聪明睿智之人。”
一听这话,乾隆顿时有点不乐意了。
和珅察言观色,立刻大声的怒斥道:“大胆刁民,这全天下最聪明睿智之人明明是当今圣上!”
车夫毕竟就是个普通老百姓。
一听皇上都搬出来了,顿时也是吓得够呛。
连声道:“是是是,这位爷说的是。”
纪晓岚赶紧打了个圆场,道:“行了老乡,继续赶路吧。”
路边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
轿厢里和珅替主子掀着窗帘,纪晓岚借光一起朝外面看着。
本来是没什么的。
忽然间马车转了个弯,二人的眼睛顿时就瞪得直了。
一片一望无际,金灿灿的麦田出现在了窗外。
和珅注意到二人的反应,忍不住探头看了一眼,顿时两眼瞪得堪比鸡蛋,难以置信道:“爷,这......”
三人不是没见过这般场景。
但这两年北方普遍干旱,农田大幅减产,尤其直隶一带最为严重,为此朝廷每年还要倒贴几十万担粮食出来。
而且三人这一路从京城走来,实际情况也并无太大出入,干旱是肉眼可见的。
可眼下这又是什么情况?
这里的田地不要说减产,就算是风调雨顺之年,这地里的麦子恐怕也长不成这样吧?
难不成是见了鬼了?
三人正费解呢,只见远处的麦田里一股浓浓的黑烟冒了起来。
三人脸色齐齐骤变。
不好!
着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