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在一条宽敞的大路上,赶往我下一个想要到达的城市。路途中多了很多各式各样同行的人,他们有的很富有,有的穷困潦倒,更多的是那些介于两者之间的人们。我应是要与他们同行很长一段路途,即使在以往很长的时间里,我更习惯于一个人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喜欢和他人同行。只是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并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目的地,同行总会带来过多的迁就和取舍。人群沿着大路的一侧缓慢的前进着,稀稀疏疏、三三两两地蔓延了很远很远。队伍里和我走在一起的是一家3口,30岁左右的夫妻带着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丈夫长得高高大大的,面色有一些沉重,除了和妻子在路途中交谈一些必要的话题外,都是默默地赶路。妻子牵着小女孩的手,紧跟在丈夫的身后,面色倒是颇为缓和。周围的每个人、每个同行的团体,都表现着不一样的情绪,大家显然对这次的旅程抱有不一样的态度和看法,但是他们应该都抱有一样的目的,不论出自什么原因。或许是早已听说过这片区域会经常遇到这种类似于朝圣一般的队伍,所以我倒也没有过于惊奇。一路上,我都难以克制的抱以审视的态度看着这支前进的队伍,甚至对他们向往的那只魔鬼产生了一丝好奇。
在我还在很北方的一座小城的学堂里求学的时候,我曾经在书中读到过:在西南方的诸多山城里,有一座很大的城市,城市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且拥有丰富的资源,人们生活需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可以压缩在一个很低很低的程度。这座城市拥有很强的开放性,愿意接纳每一位前来安家的人们。但是城市的主人要求所有前来的人必须从自己原来居住的地方步行来到城市,不论路途多遥远,所有前来的人都不得乘坐交通工具。当时,我已经去过很多的地方,也看过很多介绍各个城市的书籍,这些描述几乎会出现在每一个城市的简介里,后来我看到这些真假互掺的描写,很难再带有求知的情绪,即使是这座城市对想要定居的人这条有些刻意的要求,我也只是觉得有些意外,也并不能让我多有兴趣。然而,书中对这座城市最后一段也是最长篇幅的描写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浅褐色的纸张上印刷的每一个字都显得和这本官方统一印刷的,严谨、力求真实的地理类书籍格格不入,但也因如此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书中对这座城市的最后一段写道,这座城市的主人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年轻的人,有一头纯白色的头发,长的有些矮小。然而在很多代之前编辑的书籍里,对这座城主人的描述也是如此:白发,有些矮小的年轻人。城市在每一年的秋天刚来到的时候,会集中接收前来投奔这里的人们,城主会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下的人们,吟唱一些古老的词句,然后接引每一个人入城。而进到城中的人,出城来探亲和寻友,对城主和城中的生活也是一个字也不会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