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分泰诺与泰雅都顶着宽大叶子遮阳,背着荆筐沿着宽有五米两边栽了树的土路,在中午时分走近了淡水移民基地商业街。越走近两人有些小心翼翼,后面的泰雅还东张西望本想向泰诺问什么见泰诺不似平日那样总是挂着笑容,也只能把话吞了下去。
进入商业街店铺很多人却不多,这也正常,原来移民这时加一起七八万,三分之二住在各自村子里,一般十天左右休息一天也不可能都上商业街。
还有三分之一干工程的好几千现在在鸡笼干活,守备队也分散驻扎,工程队各处施工,砖窑等工人都在上班,建房施工队各处建房。反正名义上基地这时有接近二万人那是计算了所有非农人口,这些人并非是都居住在基地。
还有这时名义上为基地也就是淡水镇的人不少长期在外面干活,在这镇子上的人青壮年这时又都各自所在地干活。所以商业街平日早晨忙一些,过后很少见人。
可每家商店都摆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商品,让泰雅奇怪没人干吗摆那么多东西?其实这里商店生意还特别好做,主要是每一个放假上街的人都带有不少采购任务。
进店往往直接开口某某来三斤、某某来五瓶,或者问某某有没有有就买一袋。所以这里不似后世逛街人多入店人少,入店人看得多问题多、问了讨价还价多真正购买十中无一。更类后世进超市什么都往购物车扔,不讲价的。
当然这里商店大部分交易也不讲价,没什么虚价实价。如此大家省力,还有农民放假不会人人上商业街,来的人都有采购任务外他们这时手头也有钱,所以平日生意不多多时卖与数钱也来不及。
这让听到别人传言第一次过来的泰诺兄妹肯定有看不懂的疑惑,第二个念头乃是这新来的汉人真是富裕,店铺里那么多货物。再见到街上与店铺里的人都穿着齐整,再看兄妹两人也就土麻布围了腰及泰雅有土布裹了下胸,让他俩不禁生出自惭而愈加拘束了。
不一会儿泰诺看到了他俩此行的目标进了一家店铺,在与一个营业员比划加语言一番交流后,在营业员指点下又走过了几家店铺找到了他应该来的第一个地方。
原来兄妹两人听人言传带了村子一些土产,到商业街来换东西了。刚才乃是见到商品就要去换,那知这里商店没有直接换货的交易,为何如此乃是估价需要一点专业知识,换来后又仍然交易给专门商店的。
于是有了换货交易后这里就设立了专门店铺,当然还要摸索出给予各种土产的评价标准,还有它们的去路,如果收来了没什么用那收来干什么?
还好土著带来的主要是兽皮,还有金沙。金沙最好估价纯度相差不大称重就可以,就按八比一换银子,其实也没多少赚头的因为金沙还要熔炼。
反倒是兽皮好坏差价大,定级尺度自由度大,需要有专门技术及熟悉市场价格。好在土著以往也卖不出高价,对这里收购价没什么不满意,收购进来后比赚钱。
最麻烦乃是肉干、菌类、野菜之类,那些东西无法保证质量与安全,也不好长期保存所以一般会拒收。不过后来这东西少见了,却有活禽或猎物带来,甚至是还有他们的农作物。
所以交换或收购杂物的店员会碰到各种难题,因此用的店员也是比较会分析各种情形,有时吃不准也试用很低价格拿下,收了再往外推销十之八九不会亏本。
反正随着移民增多不免与早期移民及土著会发生接触,其中早期移民对大批移民过来知是有势力之人,一开始不敢接触,知为这里为福王封地了移民也是他组织的有喜也有忧。
喜的是这里成为朝廷之地他们不再为化外之民,还有之前不少物资这里根本没有,有人从大陆贩来也太贵了。移民多了大规模开发,运过来的物资也多了,他们可以也享一点好处。
可不仅有好处,早期移民也担心福王贪得无厌直接占了他们的耕地所以也是有担心的。后来知道有十年缓期,十年后分别各征百分之十,即行政百分之十。还有教育、医疗、救济储备等百分之十暂时松口气却仍然不能完全开心。
毕竟他们这时不用交任何税费的,不过有十年缓期都觉得看看再说。当然就此让他们离开或暴力抗争不可能,历史上后面几十年和兰人一样征税比这还高不也忍了,直到郑成功过来才一起将和兰人赶走了。
所以常洵不打搅他们他们也一直在旁观,等看到移民生活一年大翻身,他们有了两种意见,一种索性加入福王的移民计划,一种为宁肯穷一点也要自由。
不过这分歧主要是自去年底开始,再前面他们中有的人来基地试着想采购物资。对此基地的回答可以不过价格比内部供应会高一些,那也是常洵早已决定的,因为这免不了而要融入他们就不可能拒绝,也不必要一视同仁。
对此回答早期移民有些担心有些欣喜,欣喜乃是至少想买有地方买,担心就是这价格是否太高。后来发现他们的采购价基本上比内部价高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二百,可如盐虽卖内部价百分之二百却比他们之前买到的均价低一倍以上质量却更好还稳定。
因而他们开始对常洵好感增加,年底见常洵组织的移民一切都是他支出,可一年翻身比他们的日子更好过许多,难免有人动心有人不舍得自己辛辛苦苦开垦的地,或者舍不得自由。
毕竟常洵这里移民都参加了合作社、分在互助组,每个组许多农活都是组内集体一起干的,种什么也不完全由自己作主。
而随着垦荒范围扩大,原来避开他们的垦荒也开始要动他们的土地了,给出的政策为卖地与房子离开或加入进来。这政策也不是在逼死他们,因为大陆上卖了地买不回来了。这里卖了地可以另找地方垦荒,不过辛苦些但钱肯定够他们垦荒建新家还有多余。
第二条路是加入进合作社,他们的土地可以有百分之二十分成,其他不必由移民部门开支的一切如初期建房、供粮等可以作一部分价,给予一次性补贴。
这让大部分早期移民倾向接受了第二个方案,不过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只‘兼并‘了几个小村子。其中离开的约三分之一,去向为其他早期移民村子为主,可也有其他村子换地换到这几个小村子的。
那就是人各有志或更准确地说常洵的办法一样具有两面性,合作社互助组办法最合适移民初期大家有拼搏精神,没什么底子,肯付出肯吃亏才行得通。
因为大家一起干活终究有的人付出多一些,有一些人其实受到了照顾。大家不在意或无法在意时私心少劲往一处使,各方面会好许多。
当然充足的畜力,先进一些耕作技术,这时最好的农具,蓬勃向上的追求,加强有力的组织及物资供应等,让移民比早期移民生活迅速好转只一年就比之生活还好许多。
那是因为早期移民虽说自由却各方面物资与经验都缺乏外,他们的单打独斗加得过且过态度也不可能发展多好。
但互助组最怕人人斤斤计较,谁也不肯多出力。再加上怕上面各种瞎搞造成生活水平停滞,让农民的集体制生产陷入困境。好在常洵只搞互助组,由他们决定自己的合作程度,只要土地的租子限定此时水平陷入赤贫的农民就没有了。
常洵实际上也不保证合作社加互助组的效果会有多久,不过等效果渐弱农民也有了一些积蓄。还有那时可能将发展大农业了,他只是需要几十年而已。
但相比早期移民这办法还是有吸引力的,一为集体劳动制度初期优势大。有镇子将有娱乐场所,比如准备组建一些小剧团轮流去各村演出,各村此时也有钱付帐并也愿意。
还有常洵这里可以提供足够的生产生活物资,而早期移民粮食不缺其它一切都缺,总而言之仅比吃不饱好一些。
另外常洵这里移民各村开始办小学了,就是教简体字也是识字。另外医疗方面也是在镇上建了医院后各村也将设点,这对早期移民吸引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