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支队传来的好消息让参谋部松口气,因为这一来所有的军官可以确定下来。少征上万士兵也会省下不少事,一万士兵从军服、毛毯、装具等等到军营、武器、后勤供应等等再加上各种动员、军属安置等等及各种训练与配套等等工作量非常大。
作为上层军官他们确实是也希望辖下兵马愈多愈好,只是常洵的士兵属于精英化的军队,所以一下几倍扩编的难度实在不小。如果只是将农民召集起来粗粗训练一下队列,人手一杆长矛就不费多少事了,只要有粮就行。
参谋部甚至是民政方面工作轻松不少常洵也是一样不过有了闲他又要去关心其它方面。比如瓷砖与陶瓷地砖、内外墙砖、陶瓷洁具、水泥、花岗岩大理石片材等等产品在生产工艺上已经完全成功并有小批量生产了。
其中水泥在灵山岛对岸与大员岛的工厂产量还不小,又不断在扩产之中。可是水泥长途运输代价大会影响到运用的,还有瓷砖之类即便是用于出口在大员岛生产不合适。
为什么不合适在于大员岛不论陶土还是高岭土矿不多,人力资源也缺乏,最合适放在闽广两省生产,后世这东西也是这二地产量最多,闽省此时也是出口瓷的主要产地之一。
但之前这些产品常洵没有马上拿出来去闽省、广北、浙南办厂就是担心声势太大了。这些都是劳动力比较密集又需要壮劳动力,一办起来就是几万人后面会有几十万人规模的,所以常洵决定缓缓再说。
但这时就不必顾忌了,而且他本来就积存了几百万两银子,这笔钱投下去会迅速改变这几地不少穷困山区面貌,所以这时这方面许多工作队正在组建。
这些工作队包括有熟悉工艺的工人,有各种管理人员及大批实习人员。而这实习人员就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青人,之前他们将抽出来充入军队所以七拼八凑不好办,这时省下上万人挑选余地就大多了。
当然也好在之前常洵就派出过调查队,对各目标区域的矿产资源、人力、运输,以及地方势力都进行过调查,随后展开了可行性分析及如建设的初步分析。
这些工作虽远未能全部完成,找到一些矿藏与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供这时建设几个厂足够了。也许这些厂会很快无法满足需要,可是这时只要及时走出第一步之前的工作十分重要,因为节省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常洵有了闲就与各项目工作队讨论建设与开发计划,只是瓷砖之类产品要生产都需要压机模压才行。为什么的原因在于之前瓷器基本上靠转盘用手工,边捏边抹完全是手上工夫制作的,只有特殊形状例外。
所以那样的方式要生产形式、大小之类完全一致的碗、碟等真是不容易,一个工人的手上工夫差距多少存在,有些高要求的器物一般人根本做不了的。
常洵的骨瓷也是专门请了高级制瓷与高级窑工等过来才开始生产的,而且一开始他仅是提供一个方向,即瓷器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牛骨灰生产出来的瓷器会洁白到半透明。
就这样一个方向还有就是一开始用各种配比可以多试几次,别害怕失败有了方向再细化的办法加资金,这骨瓷就成了。
有这方向,有较先进试验方式,有充足资金骨瓷是不可能搞不出来的。之所以这东西反而西方人搞出来乃是在中国瓷器生产经验太成熟了,普通老板不可能投资瞎试的。
可骨瓷成功后要生产高质量产品不容易,普通瓷工生产的大差不差放一起就差大了。为此常洵采用了粗坯半模压,干燥后统一用定型砂轮水磨再干燥进窑的办法。
这办法就是让普通瓷工将器物粗坯拉出来后用模具压一下,如此粗坯可以达到一致了只是表面光洁度不够,只能干燥烘烤后定型砂轮水磨。
这一来看似工夫大了其实支出反而更少,因为这时高级瓷工工钱也高而且数量少,普通瓷工拉粗坯比成品可以二三倍增加,压制一下再加水磨也只是与普通瓷工生产效率差不多,因为成品高了。
还有压实的瓷器强度更高,器物可以更薄一些。在生产批量产品这工艺才是最高效的,至于瓷砖之类更不可能用转盘生产,因为它们需要大小一致、厚度一致、完全平整,所以只能用模压。
这模压压力必须较大特别是内外墙砖更加如此,而且这料必须水份少,不然压不实,在干燥时容易变形。为此之前试生产费劲搞出螺杆拌和机与压机,此时投入大生产还缺大批这类机械。
当然这时所缺的机械乃是傻、大、笨、粗的手动机械而已,又有制成品了只要按照木模生产就可以了。但问题在于鸡笼的铸造厂本来就无力短时间生产出来,况且这时大建设需要的各种物资大增这生产力缺口很大。
对此常洵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让各方面多努力了。还有各种叫苦、告急才是事业蓬勃发展的标配之一,如后世常有人抱怨十年前的桥造小了、路造窄了,事实上乃是大家都想不到发展如此迅速,本来以为可用三十年结果六七年就饱和了。
常洵这时也一样这几年都在快速发展,可每年都是这缺那缺没一年不缺什么,而且缺口越来越大了。当然这也正常,一开始只需要几万人的农具工具之类,这时乃是几万工人的设备。
缺设备问题也不大,只要将工厂建设多分几期就可以了,毕竟这东西少一点不影响到民生。至于外贸产品此时西方人才运去打样,本来也不可能马上需要多少的。
倒是新首都会全方位采用,可新首都建设高潮今年不可能的,逐渐扩大产量没什么问题,因而在安排一番后常洵关注重点转向了此时不少农具改良。
水稻在农业粮食作物中乃是产量最高的,也是付出劳动最多生产最复杂的。当然刀耕火种最后割了稻穗最简单,付出许多劳动与用复杂的耕作制度就是为了多收粮食。
为此常洵为大员岛移民准备了最好的牛拉犁与耙子,不过这只能解决田的翻垦与平整,可整个水稻种植还包括做秧田、洒种、拔秧、插秧、摸草、收割、脱粒、扬谷。
这些工序此时只有扬谷可以用风车解决,其它都全是用手或手持农具进行。而且拔秧、插秧、收割、脱粒都是劳动强度大又需及时完成的。
对此移民刚来时那怕北方人也非常积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种三季稻也坚持干。那只因他们之前生活贫困差点儿饿死,所以刚开始收割下来的粮食明明有余也不舍得卖。
几年下来就不一样了,因为此时粮食作物产量虽低水稻每季也有二三百斤,一年产量在七百斤以上。这产量二个人加些杂粮也可以活命了,可是他们这时每户五人左右,仅稻田就有十亩以上,交了四成仍然足够有余外,还有一些旱地会种一些麦子与杂粮。
如番薯、土豆、大豆、赤豆、绿豆、玉米、南瓜、高梁、芋艿等等,这些各有所需却也顶一部分粮食,过去有这些他们已经觉得太幸运了。
正是如此移民此时粮食交了四成仍然真是足够有余,而连续多年粮食吃不完,种甘蔗之类经济作物手上也有了余钱,对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就开始下降了。
此也十分正常,快饿死时问他只要有白饭吃愿意每日干十小时。吃了几个月饱饭就觉得光白饭滋味太差,有了配菜几年后觉得干活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