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他们痛哭流涕心里不知有几丝悔意一会儿常洵再次出声让他们站了起来,用他们的罪错敲打他们并不是今天会议的目的。
等他们回到坐位常洵开口谈了对他们的、对京营各案的处理决定,凡是占役、空饷、贪腐的都将按有账可查全部退回外加罚一倍。挂名领饷者也一样处理,虽说这乃是已经成算不清楚的账了,也只能宽大为怀。
总而言之之前可以从宽一些,再犯就必须按律严惩了。至于个人方面爵位就不削了,挂名的一律清退,贵族家出身的正经军官也与其他军官一样处理,即罪大肯定不可能留在京营了,其他人考核合格进入培训班。
还有贵族家有各种封赏地,对此不变。不过将移往南洋,大家都一样只有二种选择:肯按账面数而不是按各种手段搞来的数字二倍给予。这些土地由朝廷出资并组织移民过去开垦,只是收租只能四成不可超过。
另外各家也可以自己组织移民前去垦荒,也可以弄少数土著或其他人开垦。土地已经找到,肥沃程度不亚于大员岛,只是那里开垦不可过度这方面会有规定。
还可以多种香料、水果之类,并非是一味种田的。那里还是大明土地,执行大明律,但当地实行总督制,总督由皇帝任命。平日治安由总督府负责,向朝廷上交百分之三收成,外敌由朝廷负责。
各位爵位不夺了,官职就没有了。后面爵位继承会保留的,可继承人成年后可以加入士官培训班毕业了进入军中。其他成年人也可以考士官培训班的,以后爵位只有尊崇职位就要靠自己努力。
爵位拥有者另外有一个特权,年过四十立有功勋或在某业有所贡献者,年过五十生平清白者可以成为贵议院议员。这方面细节今后再说,不会马上成立。
如果不愿意将封赏地移往海外,今后这地也不可能仍然是你们的了。因为今后爵位将分六等,土地封赏只有前三等也只会在海外总督区。
为什么如此乃是各位圈地太厉害,将你们放一起就会好了因为除了你们的封赏地,余下来可以开垦的土地有限,也可能随时封给别人的。
当然好处是那里你们更自由了,可这自由仍然不能突破大明律的。至于没什么封赏地的人这时去会有一个保底数的,如伯爵一万亩加一个大优惠,就是爵位并非世袭削藉了这些土地仍然可以保留三代。
听常洵如此处理他们让英国公张维贤、成国公朱鼎臣等人都是愣愣地,实在属一点也没有想到。论起来张维贤大节上还是可以的,那些占役之类成为习惯根本不觉得或知道不可,人人如此不能免俗甚至只是一向如此还不大清楚。
等京营查出那么多问题才知道他们自己就是京营的大蛀虫,而且这事不揭开盖子都不觉得什么,一揭开才知道问题严重。
主要是常洵抓住了不放,这一来就不好说了。因为这事可以雷霆万钧揭开了轻轻放过,一句下不为例的话过去了。如上纲上线削他们的爵也没什么人会替他们求情的。
因为京营之事上在京的军功封爵者一个也不落下,戚亲封爵人数少爵位低与他们交往也不多啊。就郑贵妃的兄弟郑国泰可以递话,而且郑国泰在蜂窝煤上与他们有所合作。
那知郑国泰并未封爵今天不在场,郑贵妃也不让郑国泰插手其中。郑国泰也知道常洵有主见不好说话,还没想好怎样说话反被常洵叫去私下交谈一回。
在私下交谈时常洵向他透一点底,即那些贵族位尊可不通世务,聚在京城没什么才干一起步任为高官,这样的人对皇家有多少助力?反倒是这时海外还有广阔的无多少人的肥沃土地,先去帮助占住了多少也有一点功劳。
如此安排贵族子弟欲在朝廷发展仍也可以来大陆,凭自己能力文武都可以。实际上对军功勋爵子弟这才比较好,不似之前如笼中鸟、栏中猪似的,一代代看似尊崇不过为米虫蛀虫罢了。
在京城老牌军功勋爵如此,皇家戚亲贵族留京城也没什么好处。有些仗着女儿为皇后肆无忌惮有什么用,不过一代而已,还不如在海外占一块地。
即使今后爵位没有了只不过多交点税,常洵也不允许大陆再留任何贵族,所以今后任何贵族都会不允许在大陆占一亩地,因此常洵劝郑国泰带头去海外发展,表兄郑养性可以留下来进士官培训班今后从军,如从政也可以。
所以勋贵们去了海外子弟反而可以自由发展,而不是顶个爵位。当然这时郑国泰只是挂名左都督还没有爵位,但常洵许诺不久会授他一个的,并让他去任第一届总督。
这让郑国泰喜出望外,不料新官上任三把火,外甥上任一日三把火,但这火还于他有这样大的实利好处。
何况知道常洵的‘底‘实际上并不会严惩那些贵族,只会给他们另一种生态。这生态看起来不及在京城那么荣耀光鲜,可是却与前朝一样也有了自己真正的‘封地‘。
当然想有所作为必须从基层干起了,可是年轻人还是有追求的多,在京城当纨绔子弟也是之前他们无可奈何的生活,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其它可选呀!
既然那些人并不会被严格清算,郑国泰就不必为他们再求情了。还因为常洵吩咐并不敢对他们提前透风,所以这时他们被常洵的话说愣了,根本不知道这新办法于他们的意义利害得失。
常洵知道他们这些人几代都无所事事,已经肠肥脑满不似文官精于计算,也不多为难他们让他们回家考虑三天再回答即可。
而那些人懵然回家郑国泰与他们请的师爷自会向他们分析利害得失,分析下来封赏地移往海外短期会有不小损失的,可也远比削爵甚至是抄家好。
这时他们的错处被常洵抓住了,文臣可是不可能为他们求情。一方面文臣最想将他们打压到更低位置没落井下石算放了他们一马。放他们一马也是文臣自己也有大麻烦在,文臣们的麻烦他们也帮不上忙,无法互相帮助。
而且移往海外也不一定全都是坏处,好处为去了后封赏地大了,也没多少文臣盯着,与古代封爵更接近了。
至于那里没有京城繁华,但会设一个总督城的。只要大家聚在那里也可以形成一个远比府城更大的城市,如此绝大部分商品与服务业都会有的。
年轻人可以回来发展也是好处多,毕竟他们自己那时也对无所事事的日子并不满意的。再说他们的子弟也并非从士卒开始,读了士官毕业一个连排长。当了兵也成熟快些,好过只知在街上晃荡或驾鹰走狗胡行。
还可以考文官了也有一些子弟肯定高兴,他们不知道文贵武贱将终结了,只知道此时武官在文官面前十分憋屈,武官高了二三品还给文官下跪呢!
这样一分析那些军功勋爵立即同意常洵的安排,不过不可能马上会走,第一步会退赔这些年占役与贪腐、吃空饷等的钱、财、物,其次清理封赏地要还出来的,其它土地强卖强买的要退赔原主,其它土地也要处理。
要处理的包括店铺、自建住房。还有清理仆役,凡是用了强制威胁手段的人要给予赔偿,放其自由离开。如此处理才能换取常洵免予追究,前账一笔勾销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