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三章 农书
作者:社会和谐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最新章节     
    县衙的大堂有糜竺和孙孙乾简雍等人处理一些公务。在后面的院子里,却是改成了一个大学堂。一群文质彬彬的读书人,排排坐,老老实实的听着前面那一脸沧桑的老农民讲话了。老农不识字,面前的大黑板他一笔没动,都是旁边的助教帮他执笔。他信口的说,只是将一切经验进行输出,要靠旁边两个写字快的助教迅速总结出来要点,写在黑板上供听课的官员们抄写。老农很是拘谨,在官衙又是给那么多读书人讲课。一开始放不开,斜着眼低着头的念经一样的讲。不过在助教频频帮忙,时不时递上茶水,无微不至的照顾,而这些当官的学生们又个个毕恭毕敬,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来,他也逐渐进入了状态,慢慢的红光满面的,声音也洪亮起来。像他这样的老农有五个。都是董良在南昌县搜罗来的,着名的在乡间种地产量高的人家。而且一询问,还是从中原逃难来的。种过旱地,种过水田,耕作经验,丰富,耕作技术高。让他们来给这些分配到董良手下的劝农官们传授种地的经验。而这些官员已经对于农业有过早期的学习和预备。他们都在董良的组织下进行了《泛胜之书》的学习。《泛胜之书》为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着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汜胜之是汉成帝时期的议郎,在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这部农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可以说功德无量了。不过这本书主要总结的是黄河流域的农业。如今来了这长江流域,当然不能生搬硬套。于是乎只能作为参考文献来阅读,本书中关于农业的基本情况还是比较有价值的。只不过具体操作细节需要进行修订。于是董良就让印书坊大量印了一批,分发给官员们,让他们先心里对于农业有个基本的大框架。所以这些官员,每天晚上都要在私下里自习农书。白天记录老农的经验。这些从中原逃来的老农民,在这里耕耘了多年,一开始北边的农业经验一定在南边不能适用,碰过壁。但是农民的智慧让他们自己调整适应得到了不错的成果。董良请来了他们,给了他们家大量的赏钱,购买他们的经验。他们的儿子也被董良送去了书院读书识字,将来做个读书人,当然如果天赋不够,那么就让他们专门负责农业工作,毕竟农民出身,家学渊源,技术好。而除了这些学徒官员之外,还有两个是董良在官吏中选拔出来的,对农业和《泛胜之书》学习过的。这可不容易,《泛胜之书》可不是谁想看就能看的,或者说天下所有的书都不是谁想看就能看到的。何况有机会看书,虽然知道农业是根本,但又有几个读书人能放弃经史子集,放弃兵法韬略去看农书呢?所以董良能见到这两个人也是惊喜。于是让他们做教习,旁听老农的经验,再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学识,按照《泛胜之书》的底子进行记录。并在课后让这些官员们上交学习心得,最后进行一个大总结。先初步以豫章郡南昌县为例,出一个《豫章农书》。把这东西大量刊印,分发四郡官员,学习农业,再让他们在本郡,本县劝农。而这些院子里学习的官员,也都是要下放到四方,按照董良的吩咐和要求,推行农业技术。并且再按照他们实地的经验,在各郡各县,进行农书的微调。因地制宜的开发农业技术。董良如今是提供一个基本教材。最终的《豫章农书》要靠豫章农民在大地上书写。而其余各郡视情况而定,能适用的适用,经过本地农官进行微调。如果出入较大,或者有本地的典型问题,则根据本地情况,进行本地的农书编撰。而董良则会派出学生,对相关典型问题进行根本性的研究和探讨一般规律。董良如今的技术推广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就是分工。有落实在大地上技术,有教材中总结的普遍规律和技能。也有进行最终的追根究底的纯理论研究人员。当然这些人员是从多到少的配置的。而董良自己也会给这些官员,学生,教习,讲课。董良擅长的不是农业技术,但是擅长案例分析。董良通过自己对农业的学习,经过对老农经验的总结,再加上于河湾,于山地,于平地耕地的具体情况的调查。通过几个方面去分析,使之成为一个粗浅的案例。然后董良将这些案例分析讲解一下给这些人听。教会他们总结提炼的本事,教会他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本事。教会他们对着主次矛盾分析以及辩证看待问题的本事。主次矛盾与辩证眼光,并非许多人认为的专门用来屠龙的技术。事实上,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辩证法与矛盾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是至理名言,都是圣经。这边大院里,农业官员,董良每日讲一节课。他要尽快的将这些人初步的用起来。一定要在过年前,把这些人撒出去。把农业技术的种子撒出去。这样在春耕前,给他们留下一个教导他们负责的各地本土官吏和农民的机会。这样,在开春第一季,就能应用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这样的效果一定是惊人的。在三辅之地,有好的耕作方法推广的时候,收成能翻倍,而其中的好手,还能再次翻倍。而三辅之地,一直是秦汉的核心区,作为经济政治中心,其本事的技术就有优势,还能再翻倍,就不用说还在刀耕火种的长江以南了。纵然现在董良推广的技术没有经过本地的实验,未必是最合适的技术。但是以中原最先进的经验,比中原更好的工具,即便是农田还不成熟,但是产量翻个两三倍还是绰绰有余的。毕竟南方大部分地区,现在还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连中原产量翻倍前的产量都没有。而一旦这一季粮食成熟,这四郡就算是被刘备抓稳了。赶都赶不走。试想一下,面对三四倍的产量增加,谁不会高呼一句圣人下凡。谁不会高呼一句,刘豫州来了,江南的天就亮了!这四个郡的百姓一定会把刘备当成真命天子,而这四郡周边的郡里百姓也会看见隔壁的大喜事,未必心里没有想法啊!------题外话------感谢弗为远大,想个p名想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