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头一回
作者:刘长卿李世民   大唐:最穷县令,皇上请我入朝最新章节     
    []

    可是跟皇家还有宰相打交道,这还是头一回。

    这种取巧的事情肯定是最开始最重要。

    到了后来,大家都回过味儿来,上赶着的人多了,自然也就不那么吃香了。

    所以他们必须要趁着这一次机会一战成名。

    这种事情要的就是一个巧劲儿,用的力道必须不轻不重。

    否则非但不能够留一个好印象,还有可能得罪陛下和长孙大人。

    “刘大人,小人有一件事情想要向刘大人请教,不知道刘大人可有兴趣。”

    刘长卿正在考虑着的时候,突然便听到有人在喊自己,于是就回过神来。

    他看向那人,点了点头,原来是在本县城做农业厂的刘老板,跟他还是本家。

    “刘老板,你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

    “是否跟这次咱们要商谈的事情有关?”

    那名老板点了点头。

    刘长卿一边问他,一边回忆着关于这位刘老板的情况。

    这位刘老板也是本地人,最开始只是平遥县城一个普通的富农。

    刘长卿想要开办一个肥料厂,于是就找到了他。

    平遥县城既然要发展制造业,工业以及商业。

    那就会有很大一片地不能耕种,用作厂房。

    因此,为了保证平遥县城口粮的安全,就必须要提高剩下那些耕地产出粮食的产量。

    所以,将那些地主还有豪绅手中的大量土地收归县衙之后,刘长卿立刻就着手找人研究肥料。

    当然,说是研究,实际上就是刘长卿直接传道授业。

    那些天,刘长卿每天身上都有一股臭味儿,就是因为跟肥料接触太多。

    哪怕只是接触到气味儿时间久了,身上那股味道也会经久不衰。

    说句俗话,就是“腌”入味儿了。

    正是那段时间,刘长卿百般煎熬之下,才想起来要研制香水。

    这也就促成了另一门生意。

    而这位刘老板经过这三年的发展,生意是越做越大。

    毕竟肥料可是农民种地的刚需,只要你想提高产量,那就必须要用到肥料。

    百姓们向来提倡眼见为实,只要看到别人用了肥料,产的粮食多。

    人们就愿意用。

    到了去年,刘老板还发展出了制造其他农具,比如镰刀,还有锄头之类。

    因为都是农业相关,因此想要转型也相对容易一些。

    只要稍微推广一下,很快就能铺开生意。

    虽然这生意跟酒楼还有其他的生意相比,利润并没有那么高,但是毕竟每个农户都能用得着。

    有人专门造这些东西,这些农户也就不用自己制造了。

    现在农户们卖粮食赚到的钱也比其他县城的农户多得多,他们完全可以省下时间来干更多的活。

    至于其他县城和村里的百姓们,对于农具的需求量就更大了。

    他们自己造的农具用起来相当费劲,只要用上刘家农业工厂的农具,立马就会把自家的给扔了。

    刘家农业工厂造出来的农具,那可是从流水线上下来的,非常标准,用过的没有一个不说好。

    三年时间,刘家农业工厂已经发展得相当好,甚至把业务都开展到了隔壁的很多县城和乡下。

    刘老板笑着冲着刘长卿拱了拱手,然后起身对在场的众人说道:“刘大人,各位老板,想必各位老板经过刘大人的这几年带领,都赚得盆满钵满,跟以前的自己相比,肯定是相当富足。”

    “但是咱们要清楚一点,咱们跟真正的富商相比,那是根本没有可比性的。”

    “人家可能一单生意,就能赶得上咱们一年的苦干,至于那些名门望族,就更不消说。”

    “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虽然咱们在平遥县城确实算个人物,没有人看低咱们,但是一旦想要走出这平遥县城,又是个什么待遇?”

    “咱们终归也只是低人一等的商贾,上不了台面那种。”

    “为什么要这样啊,我们每个月缴纳的税款比别人多得多啊,凭什么我们不能跟别人一样抬起头来做人?”

    “为什么我们做商人的就不能跟别人平等,难道就因为我们赚钱吗?”

    “难道赚钱还有错了,我们商人想要求一个公道。”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都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位刘老板的话,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

    他们之前也只是想要能够赚到更多的钱,但是要名分,他们没有想过,甚至可以说,都不敢想!

    千百年来,士农工商的排位那是定了的,他们想要改过来,有可能吗?

    在场的商人基本上是持一个悲观的态度,但是刘长卿却是来了兴趣。

    如果这件事情真的能够做成的话,那商人的地位绝对能够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像后世那样。

    刘长卿甚至不知道这样做是好是坏。

    对于商人而言,这肯定是好事,可是他总是担心,这会不会引起什么连锁反应。

    刘老板没有关注刘长卿的反应,继续说道:“在下去长安城,想要跟长孙大人,甚至是陛下谈谈。”

    “或许在下这一次不能捐得比富丽酒楼多,但是在下可以每年捐出至少三十万两,捐助的数额随着每年利润而增加,能不能让我们做农业工厂的人,今后不会低人一等。”

    “这样吧,在下就约定,捐款的金额以三十万两为每年的下限,如果每年的利润超过一百万,多出的部分,我姓刘的可以拿出两成交给国库。”

    “也许一年三十万不多,但是每年都至少捐三十万,在座的各位应该能够听得出来这个捐款的分量。”

    “而且,在下觉得,在下要的其实也不多,就是想要一个名分,今后在下的孩子如果想要考取科举,朝廷能够给在下的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不要让在下的后人低人一等,刘大人,不知道您觉得,在下的提议如何?”

    听到这话,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愣住了。

    每年三十万,一百年那可就是三千万两!

    这个捐款数额不可谓不庞大,但是刘老板要的竟然只是一个所谓的名分。

    但是这个名分又是何等的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