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训大队
作者:辽鹰   明末辽东从军行最新章节     
    “哈哈,那我就选这匹四蹄都是白色的吧!”杨林指着左数第二匹战马道。

    “大人好眼力!”莫日根赞了一声,上前将那战马牵出来道:“此马在这五匹马中是最好的。岁口小、耐力好。跑起来就和一阵风似的,我们都叫它‘追风驹’。”

    “岁口”是指牛马等大型牲畜的年龄。如“这匹马有三岁口”,是指这匹马三岁了,约等于人类的十二岁至十五岁。民间交易牲畜时多掰开其嘴,通过查看牙齿的磨损情况来判断年龄。

    “好名字。看看这栗色的皮毛,就和缎子似的;看看这骨骼和体态,极为饱满流畅;再看看这四蹄,轻盈有力。哎呀呀,真是太好了。你们不愧是养马的高手!”

    “大人,没想到您还会相马。您再选一匹吧。”苏赫巴鲁指着剩下的马说道。

    “我选这一匹马就够了,其它的你们还是自己留着。以后说不定会有用的上的地方。”杨林摆摆手拒绝了。收礼点到为止就好,别贪得无厌。

    “大人,您为何只选一匹马,莫非觉的我们心意不诚?”莫日根急道。

    “非也!因为我看着这马顺眼,所以其它的我就不选了!”杨林斩钉截铁的道。

    “好吧,那就随大人的意。”莫日根与苏赫巴鲁互相看了一眼,感到有些意外。

    杨林飞身上马绕着校场跑了两圈,感觉极佳。暗道这马可比自己原先的枣红马强上太多。

    当日下午,杨林下令全营放假。组织官兵修缮和清洁营房,以便安置新来的人员。同时召集队官以上的军官议事,决定组建新训大队。

    新训大队,全称是辽兵新兵训练大队。按照杨林的想法和计划,要将所有来从军的人员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然后根据考核结果充实到各哨。

    杨林的这个想法起初不被众人接受。他们认为费力费事,还不如直接分到各哨进行训练来的方便。而且官军都是这样分配新兵的,没听说谁还要特意成立个什么大队来专门训练新兵。若想提高新兵训练水平,除了各种严厉军法,打骂体罚也是好法子。

    杨林听了大家的意见不置可否,他讲了好马和驮马的故事。一匹好马可以日行一百夜行八十;一匹驮马却连几十里都走不到。驮马与好马在一起只能拖累好马。但驮马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耐力强,可以拉车犁地和驮运辎重等。

    成立新训大队的目的就是通过集中训练和考核,分辨出谁是“好马”和“驮马”。然后按照他们的能力分配到合适的位置。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徐晋,他赞成杨林的想法。接下来是王长水和张魁武也反应了过来,俩人大呼此法甚妙。张祝和孙奎亮、刘信等几人是到最后才反应过来的,也纷纷赞同这个法子。

    大家的意见已经统一,接下来就是决定新训大队的主官和各级军官的人选。

    杨林决定,新训大队官由张祝担任。别看这位浑身匪气,倔脾气上来天王老子都不认,但是执行杨林的命令却不打折扣。个人武力和威信在军中也高,遇事能压住阵脚。让他来当这个大队官是最佳的选择。

    副大队官由莫日根和苏赫巴鲁担任。杨林让他俩担任副大队官的目的,主要是表明对他们的重视和信任,算是一种安抚手段。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他们与张祝、王长水等人的关系,提升他们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新训大队下设三个哨。采用营中丙、丁、戊三哨的番号。哨官分别由赵海臣、孙奎亮和刘信担任。而队官和什长各有人员担任。

    蒋川和薛凯等人也要进入新训大队集训。他们虽是杨林的老部下,可毕竟没有长期跟随在身边。需要进行新的训练提高战斗力。

    算上他们,此次新入伍共三百三十余人。为了避免拉帮结派和互相歧视,新兵不分民族和籍贯,全都打乱进行混编。

    三哨各充实新兵一百一十人。每十人为一什,不设伍长,到时从新兵中选拔。另加队官三人和什长十一人,及传令、伙夫等其他人员,每哨合计一百三十人。

    因三哨原先就是个架子,冷不丁有这么多人补充进来什长的人数不够。杨林决定从甲、乙两哨抽调精干人员加入新训大队,名单由张魁武和马勇拟定。

    最后杨林告诉众人,两天后要对新兵们进行入伍体检,让他们回去后做好准备。务必不能让营中因补充新兵而发生疫病。

    杨林来叆阳后就组织过士卒体检,目的就是看谁有没有传染病。避免鼠疫、霍乱、疟疾、天花等疫病流行。这也是他依据另一个世界的经验而来的。但这次体检,他准备要更严格和全面一些。

    当晚,杨林分别给镇江守备张应昌和辽东兵备御使监军张铨写了信。

    不算那些客套话,杨林在信中主要讲了五点,一是详细禀报自己在叆阳的驻防情况;二是把蒋川和莫日根等人来投的事情详细禀报了一遍;三是现在全营齐装满员,粮饷吃紧,需要尽快输送粮饷;四是推断进入九、十月份后,建虏可能要对叶赫用兵,希望朝廷早做准备;五是允许自己拥有相机进入敌境侦查的权力。

    在叆阳驻防的这段期间,杨林一边派人加强边境巡逻,一边抓紧时间练兵。他知道现在的平静是暂时的,今后与后金的战争将是持久和残酷的。

    次日一早,王长水与徐晋带着杨林的亲笔信前往镇江。之所以要让王长水去镇江,一是他军职高,能代表杨林;二是他善于察言观色懂礼数,方便与张应昌交涉。再加上徐晋将门子弟的身份,估计张应昌多少能给些面子。

    当天,杨林组织各哨开始登记新兵的姓名和籍贯,以便日后进行安排。

    “大人,这是我们甲哨抽到新训大队担任什长的人员名单。”张魁武将名单递给杨林。

    杨林忙了大半天正在喝水,他接过名单看了一眼道:“魁武,你太不大方了。这上面怎么没有唐二虎和董三彪?把这两货加上!”

    张魁武憨憨的一笑道:“大人。这两货虽然不识字,但是练兵练的好,手下的兵个顶个的精锐。你说他俩走了,容易耽误我们甲哨的训练啊。”

    “魁武,你可拉倒吧。全营的精兵几乎全在你们甲哨,少了唐二虎和董三彪你们就不能训练啦?”

    杨林擦了擦嘴巴上的水渍,继续道:“他们去训练新兵也不是不回来,你还怕他们跑了不成?难道你就光想着你们甲哨,剩下的人你就不管了?”

    “大人,我可没别的意思,你千万别多想。”张魁武陪着笑道:“要不,让董三彪去,唐二虎留.......”。

    “滚蛋,别讨价还价。你现在就回去,告诉他们立刻去张把总那听差!”杨林斩钉截铁的道。

    “遵命!标下这就通知他俩去新训大队听差!”张魁武无奈的领命退下。

    乙哨哨官马勇手里也拿着名单要给杨林过目,正巧听见了张魁武与杨林的对话。

    他看了看手中的名单,急忙去厢房吴小七那里借了一支笔,将李金壮和另两名官兵的名字填上,这才推门进入杨林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