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一大批抗金主战派贤臣,被朕提拔重用
作者:读史明智   北宋:我成了赵佶最新章节     
    第202章一大批抗金主战派贤臣,被朕提拔重用
    朕倒是可以将这位先召回京城,把如今官阶虽然不高,但是发展前景很好的中书舍人之位给他,然后用半年时间对其考核后,若其能脱颖而出,朕必当重用之……
    赵吉想启用的这位青年才俊,是在两年多以前,在政和八年(即公元1118年)与三皇子郓王赵楷一起参加科举时,同科殿试中展露头角的那位年轻人------张浚。
    政和八年,二十一岁的张浚,登进士第,位列头甲的第三名——探花。
    再后来,南宋的昭勋阁二十四功臣,张浚也位列其中……
    历史学霸的穿越者赵吉,自然是知道,此张浚之名中,是带有三点水的‘浚’字,非彼时南宋中兴四将之中的那位后来铸成铜人跪在岳王庙前的‘带立人旁’的张俊!
    这位名中带三点水的张浚,是抗金主战派的名臣之一。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忠贯日月,孝通神明,勋在王室,恩在生民。忠震四夷,功垂万世。
    宋高宗赵构对张浚的评价是:
    “有才而能办事者固不少,若孜孜为国,无如浚!”
    “朕得浚,何愧王导?’
    “朕与卿父,义则君臣,情同骨肉。”
    历史学霸的穿越者赵吉还知道,这张浚特别正直、敢刚。
    朕启用他后,还可以用他来制衡未来权势极大的李纲和韩世忠等人。
    史书记载:靖康(1126年~1127年)初年,张浚被任命为太常寺主簿。当时,名臣李纲在对金军的第一次东京开封保卫战中和姚平仲关系甚密,与种师道等人之间有争功之嫌。
    姚平仲劫完颜宗望和营寨没有成功,大败而归,作为支持姚平仲劫的李纲,被张浚以专权之名弹劾……
    历史上,靖康之变,开封陷落后,当时的少宰张邦昌在金国的扶持下建立(伪)楚,张浚不愿仕于伪楚,逃入太学中。
    之后,张浚听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后来的河~南~商~丘)继位,建立南宋政权。
    于是,他驰赴应天府,被除授枢密院编修官,再改虞部郎中,后擢升为殿中侍御史。
    金军南侵,宋高宗往东南逃跑,后军统制韩世忠的部下逼逐谏臣,使谏臣坠水而死,张浚奏夺韩世忠观察使之职,举朝上下才知晓有在这动荡时期也是有国法的……
    当然,赵吉也知道张浚好好地当个文官,理政治民,绝对是一个好手,别让他指挥宋军对金军大战就行。
    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张浚提出经营川陕的建议,他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后,访问风俗,罢斥奸赃,以搜揽豪杰为要务,诸将皆听命于张浚。
    只不过在后来,张浚指挥其治下的宋军与金军在富平大战时,先因部将刘锜勇武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杀金敌颇多,而先胜。但是,后又因环庆经略使赵哲畏金军而率部先逃,导致宋军大败于金军。张浚无奈,率部退驻兴州,斩杀了畏敌先逃的赵哲。当时,张浚上书待罪,宋高宗手诏慰勉,没有追究。
    张浚在关陕三年,训练新兵,以刘子羽为上宾,任赵开为都转运使,擢吴玠为大将……
    刘子羽善于理财,而吴玠每战必胜。西北遗民,归附日众。
    故此,虽然关陕丢失,但全蜀安全,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地区也赖以安宁。
    之后,张浚又任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诸军防御,并谋求北伐。淮西军变后,他引咎求罢。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张浚谪居十余年。后来,金帝完颜亮南侵时,张浚再获起用,奉命督师北伐。虽初战告捷,但因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旋即再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被主和派所排斥……
    赵吉思索着:这张浚,让其当个文官,理政安民,管理监督官员这方面上绝对行,在领兵打仗上还真是不太专业,其指挥的大军两次大败于金军。
    不过,大宋现在也缺少正直有为的文官啊!张浚这种文官的典范,朕怎么能不立即启用他呢?
    赵吉问向太宰余深,道:
    “朕犹记得,前年科举,殿试时的头甲第三名是张浚。如今,其人官至何职?”
    太宰余深回奏道:
    “启奏陛下,张浚进士及第后,派往山南府任士曹参军了。”
    赵吉知道,在北宋这【士曹参军】,官阶是正七品,并不跟军事沾边。士曹参军,是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赵吉道:“原中书舍人李棁因罪,贬为庶人,流放至南剑州沙县。如今中书舍人一位空缺,朕调山南府任士曹参军回京,任中书舍人,兼任翰林院学士。”
    此时,群臣倒没有过度震惊。毕竟,赵官家召张浚回京,任中书舍人兼任翰林院学士,基本属于平级调用。
    而且,中书舍人不是一般人都能干得好的。
    皇帝下达的诏令,需要中书舍人进行润色和修饰,不仅要能正确表达出圣意,还要展现出皇帝的博学多才。
    中书舍人绝对不能泄密,不能延缓诏令的施行,还要对诏书的不妥之处进行缝补,让其更加周全……
    故此,负责给皇帝拟定诏书的中书舍人,需要品性、文采、学识都非常好,才行。
    参加朝会的大员们,心里都明白,如果张浚在中书舍人兼任翰林院学士的位置上干得好,那日后,其前途不可限量。
    可是,若其干得不好,惹怒了皇帝,那就是伴君如伴虎了。原中书舍人李棁已经被官家给流放了,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端坐在龙椅上的赵吉,向下俯视着这次朝会上的群臣,
    因先前除掉了奸臣蔡京、王黼、高俅,
    如今又或贬、或流放了未来会对金军乞讨投降派或逃跑派的原尚书右丞李邦彦、原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原刑部尚书赵野、原吏部尚书王孝迪、原权知开封府的蔡懋、原户部侍郎唐恪、原中书舍人李棁,
    此时,朝堂上没有了对金军乞和投降派,或是逃跑派的最具影响力的十余位大奸臣之后,赵吉看得顺眼了很多,他是很满意的。
    朕,现在算是做到了亲贤臣、远小人了。
    如今,朝堂之上的文官大员们基本整顿好了,算是大功告成了。
    可是,地方官员中,还有那么多贪污腐败、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
    不过,朕早就想好了应对的好办法……
    还没等赵吉借鉴后世的巡查之法时,下旨如何整治地方的贪官污吏;
    站在大殿的文臣最后面的监察御史曹辅,出列跪拜,启奏道:
    “臣辅,恭贺陛下圣明,已将京城中奸佞之臣清除殆尽。”
    赵吉面露微笑,一看正在启奏者,是之前敢于上书进谏朕这副身体原主,不应该微服出访‘夜宿某娼妓之家’的正直敢言大臣曹辅。
    而且,真的很难得,朕能听到曹辅正在赞扬朕?!
    曹辅继续说道:
    “然则,京城之外,各州府、各县城,依然有不少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
    赵吉插话,问道:“曹爱卿,有何高见可以肃清各州县之贪官污吏呢?”
    曹辅答道:“朝廷可向各州县,增派巡查御史,访查民情,调查各州县官吏当政期间是否有贪污受贿、鱼肉百姓之行。
    并收集好州县贪官污吏之确凿罪证,上报给御史台,并呈给陛下,以此可处治各州县贪官污吏之罪。”
    赵吉高兴道:“曹爱卿,所进谏之言,正合朕意!”
    他是知道,北宋末年的大宋,若不是先从内部腐败得不可救药了,搞得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固然快马弯刀的金军战斗力挺强的,也还不至于那么快地被金军打到东京汴梁开封城下,也不会那么快就发生了靖康之耻。
    北宋亡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北宋的官吏腐败搞得民不聊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现在,朕这位穿越者来到了北宋当这个皇帝,距离金军南下还有几年的时间,不仅要把京城朝堂之上的大老虎们都打掉,全国各地的那些地方上苍蝇也要一起拍干净……
    赵吉高兴地问道:“据朕所知,地方官员,皆官官相护,查处各地贪官污吏,曹爱卿可有良策乎?”
    曹辅答道:“微臣思之良久,方想出一应对之法。
    若派现有朝廷命官巡查各地,一来人手不够,二来难免其与地方官员有所有交往,查办贪污时会避重就轻;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故此,微臣恳请陛下,重用太学生中敢于直谏请愿者,诸如陈东等三十六人,赐以官职,派往各地,巡查各州县,查处地方官吏是否贪腐……”
    曹辅一边说着,一边掏出怀里早已准备好的举荐折奏,跪下双手捧着举荐折奏于头上,道:
    “微臣观陈东、陈朝老等三十六名太学生,在陛下御驾亲征之前,敢于拦截御驾请愿,为朝廷计,不怕以身涉险,勇于弹劾李邦彦等罪臣,足见其品行正直忠良,正是派往各地查处贪官污吏之合适人选!
    微臣曹辅,举荐陈东、陈朝老等三十六名太学生出任各州县巡查御史,定能纠正地方弊政,查尽各州县之贪官污吏。”
    赵吉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曹爱卿所举荐之人,甚合朕意。怕将举荐奏折呈上来。”
    大宦官梁师成立即小跑下去,将曹辅的举荐奏折取来,毕恭毕敬地放在了龙案之上,小心翼翼地翻开,以借赵官家御览。
    赵吉拿起曹辅的举荐奏折,看着被举荐的那三十六位敢于冒死请愿的太学生名单,以及在每个敢于请愿直谏的太学生名单下面,还附写着其人的品行评价,以及在太学的优良考核成绩……
    赵吉浏览了一遍,知道这些敢于为国为民请愿的三十六名太学生,皆是正直敢言、不畏权贵的贤良之士。
    故此,赵吉一边看着举荐奏折上的名单,一边亲提御笔,在圣旨上笔走龙蛇,书写起来,将之前请愿的太学生陈东、陈朝老等三十六人,赐同进士出身,提拔为各州县的巡查御史,即日启程赶往各地……
    在大宋朝,通过科举考试中举后,可以入仕为官。还有就是皇帝看上的人才,可以赐同进士出身,那便不用经过高难度的科举考试了,而可以直接入仕为官。
    之前,大宦官梁师成被赐同进士出身;原尚书右丞李邦彦在当太学生时,也是被赵吉这副身体的原主宋徽宗赐同进士出身的,从而是步入仕途,并一升再升……
    赵吉写好了赐陈东等三十六名请愿太学生同进士出身后,将圣旨递给了曹辅,说道:
    “朕已经御笔亲题圣旨,对太学生陈东、陈朝老等三十六位敢于请愿的太学生,赐同进士出身,任派至各州县,任巡查御史。
    具体事宜,如何巡查,退朝后,曹爱卿再去向对太学生陈东、陈朝老等三十六位新晋的巡查御史,好好交待一番。”
    曹辅高兴地领旨,并谢恩……
    朝会之上,上百名文武大员,看到如今心性大变后的赵官家,居然一下子赐了这么多太学生同进士出身,心情立即就不太好了。
    毕竟,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太学生们,狠起来,都敢集体请愿,拦住回皇宫的赵官家御驾,还敢于冒死向赵官家进谏李邦彦等大员之罪行……
    这些太学生被赵官家起用,对于他们参加朝会的众臣来说,真的是很大的潜在威胁。
    只是,如今他们不敢反驳赵官家的圣意而已。
    监察御史曹辅看到赵官家全部采纳了他所举荐之人后,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叩首,心悦诚服地高呼道:
    “陛下圣明,远离奸侫,启用诤臣,重用贤良,朝政大治之日,不远矣!吾皇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一看,以前敢于揭皇帝‘夜宿某娼妓之家’等等短处的谏臣曹辅,如今都心悦诚服地对高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赵官家,歌功颂德起来了……
    他们再站立于大殿的两列无动于衷,岂不是显得吾等不钦佩当今赵官家的圣明之举吗?
    这些文武百官,在蔡京、王黼、张邦昌、李邦彦、高俅、白时中等一系列擅长逢迎圣意的重臣带领下,早就有样学样,别的本领没有学到多少,向当今赵官家奉承拍龙屁的本事那是一天比一天强。
    “扑通……”
    “扑通……”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跪伏下了长长的两列,一起叩首,向高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赵官家山呼道:
    “陛下圣明,远离奸侫,启用诤臣,重用贤良,朝政大治之日,不远矣!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其实非常享用以正直敢谏而着名的忠臣曹辅的歌功颂德。这证明,朕做对了。
    赵吉微笑着,高声道:“众爱卿平身。”
    ……
    赵吉对曹辅问道:“曹爱卿,任监察御史短短一个月有余,爱卿所弹劾之重臣,皆查处有罪!
    爱卿所举荐之人,又皆是贤良之士。
    曹爱卿,忠直敢谏,识人选才,独具慧眼!
    朕来问你,你举荐那么多贤良之人,朕皆用之。
    然则,朕若让曹爱卿,毛遂自荐,曹爱卿认为你可升任…何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