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的残缺与变改,往往令后世之人难以得知当时的确切情况。虽然除了由史官编纂的正史之外,还有一些民间好事者道听途说,口传臆想而作出的所谓野史。
但凡历史,无论正史野史,无不掺杂编者自身所处时代的阶级立场,利益权衡和纲常判断。所以不免会有很多刻意的避重就轻或夸大其词,以致产生许多偏颇和扭曲。
例如:水浒传和荡寇志均属于江湖野史范畴,情节内容大同小异,但是相同人物正邪在两本书中却刚好相反。此时,读者如果不加甄别,不结合作者本身写作时的心思来仔细推敲,势必难以一窥全豹。
正所谓:尽信史不如无史。后人读史,无论何时,都应抱有一份虔诚辩证之心,才能更好的以史为镜。
言归正传,本书名曰“太平天国志”,并非为了效仿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去纂写一部历史,而是为了称颂在太平天国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大清帝国能人辈出和天军志士浴血沙场,用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酝酿出一樽能够跨越千年的玉液琼浆。
在我眼中,无论是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还是曾国藩,李鸿章,程学启,杨应刚等无一不是军政奇才,在兵法运用和朝堂谋略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他们让传统兵法和多端诡计在19世纪中叶的华夏土地上大放异彩,交相辉映,并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典兵法战例,谱写出人类战争史上最辉煌的一幕……
话说1847年春,广东有个叫洪仁坤的花县人,在朋友介绍下,来到了广州南关礼拜堂,投奔一位化名罗孝全的美国人。
罗孝全原名issacharjacobroberts,表面身份是一名新教传教士,实际上他和很多来大清的传教士一样,是一些希望能通过吸收大批信众,为自己所用,达成自己的利益,使自己能在殖民地成为呼风唤雨的枭雄。
可以这么说,没有罗孝全就没有洪秀全,更没有以后的太平天国,可惜的是,这样一个重要的灵魂人物竟然在史书中被刻意忽略了。
不过,罗孝全在本书中将当仁不让的成为主角。因为他的存在会让原来史书中很难说通的情节变得更加合情合理,顺理成章。
真正能够操弄时局,舞动乾坤的人往往隐藏在一个极具亲和力和略显平庸的外表之下。罗孝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欧裔美国人,但是身形矮小,五官平平,加上白里透黑的肤色以及灰白相间的发色,配以大清的马褂,满口地道的广州白话,活脱脱就是一个清朝老人的形象。很难相信此人祖上没有大清血统。
罗孝全给人的感觉不算富有的,但是却能在寸土寸金的广州南关东石角租地,大手笔出资修建了礼拜堂。
传教期间,很多信众常驻礼拜堂,蹭吃蹭喝,也不见罗孝全出现经济拮据,如果仅凭其个人财富是绝对撑不起这个摊子的,或许罗孝全的背后有更多来自美国教会财阀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