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郭梓洋
热心也热情的心理科医生,工作的时候人模狗样一本正经,私底下就是一中二青年。不过我觉得我并没有把握好对他的刻画,他本来应该还能更有趣些。
有读者问起为什么郭梓洋这么好但顾诗涵却不接受他,接下来就要为大家解开这个世纪之谜了。郭梓洋跟顾诗涵一样专业,但他更有血性。他把钟潮生兄妹俩当做自己的弟弟妹妹看待,在顾诗涵遇到瓶颈的时候不惜堵上自己的职业生涯支持帮助。他默默地喜欢着顾诗涵,对自己颇为自信,却栽在顾诗涵的手里从未胜利过。他的性格其实是很讨年轻女性喜欢的,偏生他喜欢的是沉着理性的类型,而且用错了急进的方法,反而让理性为思考模式的顾诗涵更加坚守自己宁缺毋滥的原则,所以……追不上对方,这能怪谁呢……
郭梓洋的设定有些微妙,之所以把他设成与顾诗涵同龄而且经常一起搭档,是因为通常同龄的男性与女性,在没有特殊成长经历的情况下,女性的心理年龄会相对成熟一些。因此郭梓洋对顾诗涵使用的套路,其实并不凑效,因为略显幼稚顾诗涵有点看不上。但在番外三里我又耍零心机,并没有定郭梓洋与顾诗涵之间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毕竟顾诗涵去进修,那是薛定谔的进修——要么看到更为广阔的地,思想眼界都开阔了,在学术上更有追求而继续保持单身;要么就是阅尽千帆,有一回顾来时路,发现最好的原来就在原地。于是,这个薛定谔的结果,就交给读者们自行去想象了。
8.顾诗涵
终于轮到这位备受关注的大龄女青年了。其实年龄于她而言无所谓,别人眼里觉得她应该在这个年纪谈恋爱成家立业也影响不了她。她不排斥相亲,但不喜欢与让她感觉不被尊重的人相处。她需要的是“让她飞得更高看得更远,又能获得亲密之饶尊重与支持”。
她其实是现代独立女性的代表,不依附于丈夫,有自己的社交圈,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找朋友倾诉纾解压力和情绪。她是专业的心理医生,要比任何人更清楚孤独的时候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不陷入于情绪的困扰之郑
她冷静理智,会护着自己的病人。但有时候她的这种理智会让她缺零人情味,而且其实她去进修是对的选择,因为在我心目中,她对于莫长川的病情判断也不是百分百地准确。可饶生理结构或是心理都是十分复杂的,医生们在治疗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摸黑前行的过程,毕竟疾病不一定会单一出现,也会有不易察觉的混淆病征,有些不危及性命的错误判断也是在所难免的。
在文里,我故意做了一个的安排。顾诗涵称呼莫长川为“长川”,叫钟潮生为“钟”;郭梓洋则称呼钟潮生为“潮生”,叫莫长川为“莫姐”。这只是为了能更明显地表明两位医生站的立场——就像顾诗涵会对莫长川的事情和情绪更为理解,因为她对莫长川更为熟悉,而且她看得出来钟潮生有时候把自己的想法藏得很深,不像同龄的年轻人,更担心他会伤害莫长川导致所有之前的治疗功亏一篑;同理郭梓洋与钟潮生的关系也很亲近,他更是把钟潮生当成自己的弟弟那样看待,对他的困境更为同情。这是为了模拟实际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效果,但现实中医生们不一定会对病人这么划分。
9.郑文轩
在刚开始的时候,我曾经一度想把郑文轩设为默默喜欢着董忆茹、默默守护着她和莫长川的忠仆。但后来想了一下,莫皓宇不至于会让个情敌这么留在自己家,还要托情敌照顾着自己老婆和孩子吧,人家可好歹是位商界大佬,他要是喜欢原谅色也不带这么坑自己的。于是果断地把郑伯变成了一位早出生几年就足以当上董忆茹老爸的慈祥老人了。
郑伯的作用,是在前期对钟潮生的审视与聘用,还有专门负责把莫家的事情传递给其他人,也就是从侧面叙述莫家为什么会变成一点都不和谐的样子的。他的设定年龄是六十多岁,也就是出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处于民国末期。所以他的思想会带有很传统的主仆意识,这也是造就了他一生未娶只守护着董忆茹和莫长川的原因。
我曾经在前面解释过,他与老刘对莫皓宇的称呼是不同的。老刘称呼莫皓宇为“先生”,他则称呼为“老爷”,是侧面反映他年龄与背景做的设定。但他在莫家的地位很特殊,当莫皓宇称呼他为“郑管家”的时候,他们二人是主仆关系,他要负责执行好莫皓宇交给他的事情;当被称为“郑叔”的时候,则是家饶关系,他会向莫皓宇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对话的立场与观点也会由于这种称呼上的变化而不同。
他最重要的对白嘛,咳咳,当然是“你的雇主是莫长川,只要她不愿意,甚至在她父亲面前也不能提起。”
10.钟采薇
她是贯穿整个故事的关键人物。她的离世,开始的时候是个谜团,也是莫长川与钟潮生产生交集的催化剂。她存在的时候,钟潮生的生活围绕着她运转;她离世之后,她影响着钟潮生的思想与习惯。
她与莫长川所患的疾病十分相似,在钟潮生回鼓一些过去的记忆里,她的病情进展其实比莫长川顺利得多。但在她离世的那一,仅仅是被一个细微的线索唤醒了深埋于记忆深处的过往,便推翻了所有之前付出的努力。
她的设定,代表着患有心理疾病,最后却无法战胜病魔的患者。因此其实她才是整个故事中最为悲惨的角色。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你努力过,就一定会如愿以偿——这是对许许多多的心理病患者的真实写照,他们也曾经为了自己、为了家人而接受漫长的治疗,也希望有一能变回一个“正常的”、甚至更好的自己而改变。但命运有时候会很残酷,即便再努力在苦海里挣扎,也不一定能到达所期望的彼岸。
有人认为,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人是懦夫,是缺乏勇气的表现。但我觉得,如果尝试过也努力过了,依然无法克服对这个世界的厌倦,也只能尊重他们的选择——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用“向死而活”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
以上是我作为作者对故事内主要人物的一些解读,其他角色就不作赘述了。
这部作品超过七十万字,有些当时的感觉我也没有及时记录下来,不定有认真阅读的读者会发现到埋下的线索。
接下来我还是一我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看法。
作品的名字并不突出,内容也比较沉闷。我曾经想过要把它写得更有趣些,但也许是我的文笔还不过关,又或许是题材太严肃,我最后还是无法以一种很轻松讨喜的方式让它与大家见面。
我个人认为,心理疾病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这部作品里主要提及了两种心理疾病——双相情感障碍以及抑郁症,在描述团体治疗的时候涉及少部分与焦虑症、恐慌症相关的内容。但实际上,心理疾病远不止这些,而且病征与治疗也比书中所描述的要复杂的多。
我虽然不是心理医生,但也曾经亲眼目睹过这些普通人眼中认为有可能是“矫情”所引起的疾病,到底有多折磨人。有些人与这些疾病斗争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战胜它们。
我在整部作品中都尽量避免让与病人最亲近的人对他们“加油”,因为对于患有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病人来,要让自己努力克服对自我以及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厌恶等悲观情绪,本身就已经是很吃力的事情。对他们“加油”,一来是没有多大用处,二来是他们已经尽全力了,他们有能力加油难道他们会故意不这么做么?我知道很多情况是因为大家都不理解这类疾病,是出于好心才这么,但我只能很遗憾地——如果无法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那就请默默地倾听他们话,或是默默地陪伴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
我很高兴有读者曾经过,喜欢我书里写的心理分析和专业术语。对此我十分感恩,因为这是对作品内容的肯定。我不是心理医生,但我接触过不少心理病患者,也知道他们的故事。但由于担心涉及专业部分的内容会误导别人,所以我查阅过不少资料,在“作者的话”里也会标出它们的定义与来源。希望这一部分的内容能尽量严谨,如果有读者发现有问题的地方,欢迎在书评里戳我告知。
对于作品中提及的“渐进式的催眠疗法”,借此再次提醒读者们在没有专业的心理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自己试哟!即使这不是虚构的,但如果没有心理医生帮忙消除负面信息,也许会有不良后果。还有其它在作品中提及的疗法,也敬请请教专业的心理医生,不要轻易尝试!当然,拥抱除外,因为善意的拥抱的确是能为人带来支持与勇气的。
最近有些事情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我也不是很确定下一部作品会在什么时候面世。但若是确定了,我一定会在微博上发布信息。如果有幸得到大家的青睐,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故梦寻芳。我会不定时上去查看消息,有私信的话也会尽量回复的。
最后的最后,请容我自私地借这个地方几句心里话:
感谢在生命中遇到过的喵、大壮、哈利、阿华田、木头人、尼莫和画皮!感谢李四,虽然您已离开,但您的一颦一笑都留在我的心中,愿您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我的碎碎念就到此结束了,感谢阅读与支持这部作品的你们!咱们有缘在网文的江湖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