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大宋读书人今后要跪着唱征服了
作者:格鱼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最新章节     
    东京文庙沸腾,其实整个东京也都在为之沸腾。

    庆祝儒教大宗师的诞生。

    王霖在文庙与三位大儒问答,阐释圣人之道,对二程和张载的理学经义,进一步阐释,成为史无前例的集大成者。

    燕王读书法问世。

    这一天将是读书人狂欢的节日。

    史书上注定要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黑压压的人群一眼望不到边,铺天盖地的欢呼声呐喊声声震云霄。

    有士子在台下高呼道:“闻听燕王殿下诗才绝世,今日殿下既上儒教大宗师尊号,又至此为我辈读书人讲解圣人之道,穷究经义至理,何不临场赋诗一首以纪盛事?”

    周遭士子闻声而起,渐渐就引得现场上万读书人一起高呼狂热大喊。

    赵构有些艳羡地望向王霖。

    如此声望,纵是皇帝也不能及。

    台下的孔琳美眸闪烁,她悄然离去,明日她将嫁进燕王府,她得回去备嫁了。

    王霖深吸了一口气。

    他在心中默念一声“对不住朱子你老人家了”,顿了顿,这才挥了挥手,朗声高呼道:“诸位,孤前日读书,略有所感,得诗一首,与诸公共勉。”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此观书有感绝句的文学性自不必说。

    这是朱熹最出名的诗作。

    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既清新自然,又略带禅机。

    王霖在此刻吟出,无疑对他前面提出的读书法进行了最佳的反证和映衬。

    读书法的逻辑,与这首绝句的内涵,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台下先是一片无言的缄默,旋即爆发起雷鸣般的欢呼声和喝彩声,掌声雷动,如山呼海啸。

    张魁三人对视一眼,心中感慨交集。

    燕王其人,绝对是在儒教衣冠危难之时天降大才,匡扶江山,教化万民,有圣人之相。

    张魁瞬时打定了主意。

    他头一个躬身跪拜在地:“老朽空活六十载,今日才知圣人真谛。燕王殿下天命奇才,堪为儒师。老朽不才,愿斗胆拜于殿下门下,还请殿下收纳!”

    一日师,终生师。

    倒不是张魁见异思迁,只是择贤再师。

    也不代表他抛弃过去师,而改换门庭,而是继续从师而治学的意思。

    程远景和周子宴也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同时跪拜在地,高呼不止。

    周遭士子呆了呆,也旋即有不少人跟随而拜。

    王霖嘴角浮起一抹苦笑来。

    望着三个苍首老翁跪拜在地,他不敢怠慢,匆匆下了高台,逐一将张魁三人扶起,连称不敢。

    ……

    在东京文庙的大成殿,在圣象前,王霖收张魁、程远景和周子宴为弟子。

    随后,王霖率张魁三人及部分各地儒生代表数十人,去了燕王府,在燕王府前厅处设露天经堂,公开与诸人讲学。

    太子赵构,李纲、吴敏、宗泽及唐恪、耿南仲和部分文臣都列席其中。而刚入相的御史大夫郭志舜也闻讯而来。

    燕王府外,更是聚集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读书人,人声鼎沸,不肯离去。

    尽管已渐至初冬,京城气温极低,但趺坐在蒲团上的张魁和各地儒生士子都面带兴奋之色。

    燕王府中韩嫣诸女及诸多感兴趣的女官、使女和属员杂役,都蜂拥而至。

    王霖知道自己已经欲罢不能了。

    为今之计,他也只能继续复制朱熹的理论和观点。

    朱熹做出名的无非是《四书章句集注》,这在后世就是科举的科班教材。

    虽然王霖前世只是读过朱熹的这套书,当时只是略感兴趣在图书馆里翻阅,后又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作为辅助,要说一字不差、完全复制出来,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他不知道其他的穿越者前辈在异世创作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乃至什么射凋侠侣,都是怎么干的。

    反正他是做不到的。

    只能记起些许片段。

    但在他看来,这就足够了。

    他之所以收张魁三位大儒为师,实际就是想要让这三位大儒协助他完善和着出《四书章句集注》来。

    他提供一些主要的观点和方法论,由三人进行讨论、思考和进一步充实完善。

    将来定稿刊印成书,他署名列第一,张魁三人也可位列其后,双方合作,都可成就一番功业。

    应该说,这对于儒学而言,是一件大幸事。

    这就相当于是王霖牵头,组织了一个精英学术团队,就某些前人已经具有研究基础的一些理论进行总结、提炼,并推而广之。

    朱熹的理论毕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他对二程和张载等前辈大儒的理论加以继承,推陈出新。

    一念及此,王霖就起身当众在桉几上写下一条幅: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为今日燕王府讲学和日后的研讨,定下了主基调。

    王霖居中而坐,张魁三人左列趺坐在地毯上,右侧则是太子赵构为首,李纲等朝臣其后而坐。

    而其后则端端正正恭恭敬敬趺坐着三排学子。

    这其中就有李清照的弟弟李迒。韩嫣的兄长翰林词臣韩庭。

    见今日之场景居然有几分孔子与诸弟子坐而论道的景象,王霖面色不变坦然自若,他只是一个思想的搬运工,而目的,也是有益家国天下。

    凝定人心。

    张魁三人的弟子十余人站在场外边缘处的一排桉几后,正在伏桉疾书,王霖与三位当世大儒对《燕王读书法》的细润和充实,并如实记录下来。

    而王霖关于理学经义至理: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12字真言的归纳和总结,及细分阐释,也逐步定型。

    这将成为王霖儒学的核心。

    韩庭在满面兴奋的各地士子群中,心头大震。对于王霖的诗才他是敬佩得五体投地,但在经义上,他自诩还有几分见识。

    可面对如此痛彻大道的12字真言,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写诗词需要天赋和才华,可读经却需要积累和感悟。

    自家这个妹夫……韩庭想起了京师前不久的那些传言,悠然而生敬畏。

    而即便是韩嫣诸女,也未曾想过自家相公居然还如此通晓儒学经义。

    见他与张魁等大宋大儒谈笑生风,对答如流,神色都不禁有些恍忽。

    这一番讨论下来,就已至华灯初上,灯火通明,恍若白昼,但现场的气氛热度犹自不减。

    看这架势,即便是彻夜讲学,也不可罢休。

    王霖眉头暗皱,他断不能在这般“务虚”上牵扯自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一念及此,他当机立断道:“诸公,今日之讨论,无非汇集众人之力,研读圣人大道……所以才叫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但孤公务繁忙,明日还要……”王霖顿了顿,望向了张魁三人。

    张魁等人此时方才想起王霖明日还要迎娶孔家嫡女,府中必还有事要做,不禁面色微红,起身连连称罪。

    王霖笑笑道:“学术研究,也不能急于一时,需要深思熟虑,厚积薄发。这样,本王今日为诸位抛砖引玉,说些要义,诸位自行研讨,待孤公务闲暇时,再与诸公印证讨论。”

    “宗师请讲。”见王霖要授业传道,张魁三人率在场读书人拜倒在地,行面向师长的大礼。

    韩嫣面色有些古怪,她眼见自家兄长夹在人群中对自家相公执弟子礼。

    李清照低道:“张魁、程远景和周子宴为当世大儒,传承自洛学宗师洛阳二程,能让他们心悦诚服,以师待之,执弟子礼,相公这位儒教大宗师实至名归,怕是堪称为圣了。”

    朱淑真轻道:“奴实在是想不到,相公居然熟读四书、五经,学术造诣超越大儒,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呢。”

    李师师在旁道:“相公武科之前,可是清河县的教书先生,自对儒学经义不陌生。”

    韩嫣无语。

    不陌生与学术大家,这中间怕是隔着十万里。

    王霖环视众人,缓缓道:“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

    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子有感激兴发人心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

    “好了,诸位,今日先到这里,孤尚有公务要忙。”

    王霖匆匆撂下一段朱熹的明言,转身就走。

    张魁三人率众人躬身送别。

    旋即,已经进了后宅的王霖,听闻前庭传来震天动地的痛哭流涕声,以及“燕王大宗师,实为我辈士子之终生导师也”之类狂热高呼。

    勿怪他们激动,王霖直接给出了一个读书治学参加科考的方法论,非常实际和实用。

    大宋读书人今后要跪着唱征服了。

    这简直就是科举不可或缺的法宝啊。

    铺天盖地的欢呼声中,王霖以手扶额,败退。

    再这般被吹捧下去,他真是吃不住劲了。

    而张魁、程远景和周子宴三人,白发苍首,面露恭敬之色,待王霖身影彻底消失不见,这才起身如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