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张文瓘的教导
作者:抉望   逆袭从上元开始最新章节     
    跟历史上的自己不同,李贤很清楚,比起正常的历史进度,自己现阶段,已经改变了很多。

    比如,他跟天后的关系,还没有那么僵,不到被她训斥的程度。虽然皇后,是没多少资格对太子指手画脚的,但问题是,天后她也不是一般的皇后啊。

    二圣临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幸亏现在李治的身体还能勉强坚持,大权在握。不像影视作品中那样,天后可以随意参与朝政,作为皇后,她一直是朝臣提防的对象,或许皇帝身体不好的时候,她可以暂时代替,但是,皇帝身体好的时候,她也只能放下权力,不敢露出太多的欲望。

    李弘的死,可以说是让所有人始料未及,恐怕,不止一个大臣,期待着李弘能够顺利接过大权,不给天后可趁之机。但是,世事难预料,就在所有人都觉得李弘做好了准备的时候,李弘死了....

    李贤很清楚,自己现在表现的越好,或许就越被天后忌惮,可是,自己若是什么也不做,却也没法坐好这个太子之位。可以说,现在自己的状态,就像是在狗妈妈的窝里往外掏小狗崽,需要一边安抚着狗妈妈,一边往外掏。

    狗妈自然就是天后,而狗仔,就是自己的表现了。

    摇摇脑袋,李贤决定先把这些思虑放一放。

    倒不是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而是因为这些事情实在不适合全天地去想。思虑过多,未必有好处。当下,自己应该先午睡,为下午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觉醒来,浑身都是汗,相比较冬天,李贤还是比较讨厌夏天的。夏天的燥热,对他而言比起冬天的寒冷,更难熬。

    才要换一身衣服,就见上官婉儿跪坐在门口,而地上,还摆放着一套澹黄色的衣衫。

    见殿下看到了这边,上官婉儿道:“太子殿下,这是宗正寺送来的衣服,还有印鉴,侍中张文瓘,手持诏书,等候在外面,听闻您在睡觉,特意嘱咐婉儿等您醒来,再跟您说。”

    睡过了啊。

    苦笑一声,李贤只好赶紧换衣服。

    太子的服饰,有远游冠,三梁,加金附蝉九首,施珠翠,黑介帻,发缨绥,犀簪导,绛纱袍,白纱中单,皁领、褾、襈,白裙襦,方心曲领,绛纱蔽膝,革带,剑,佩,绶等。

    当然,这是服饰的介绍,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一套衣服上各个地方的规格而已。

    穿上太子服,李贤只觉得一股子壕味直逼鼻腔。

    太那啥了,这也就是在大唐,要是后世穿这个样式的衣服出门,绝对会被笑掉大牙。

    换好衣服以后,他就赶紧走出卧房,这也就是他,换个人,传旨的大臣,才不会等呢。

    外面的阳光,依然有些炽烈,尤其是穿上了一套澹黄色的新衣服,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才出门,李贤就觉得热得不行了。

    张文瓘并没有等在卧房门口,而是在书房里等候。

    才看到李贤,他就站了起来,一边行礼一边笑道:“哎呀呀,宗正寺总算是干了一回正事儿,想不到这么快就把殿下的服饰送来了。殿下本就英俊,如今穿上这太子袍,更是华贵。”

    听到这老家伙的夸赞,李贤苦笑不已。如果是别人这么说,或许有拍马屁的嫌疑,这家伙这么说,那就是真的好看了?

    虽然有点暗爽,但李贤对自己的相貌,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虽说还算好看一点,但是绝对不到惊人的程度,尤其是跟明崇俨那样的相比,就更普通了。

    点点头,李贤这一次也不回礼了。在他还是雍王的时候,回礼,算是一种谦虚,但是如今他成了太子,反而不能随便回礼了。就算张文瓘是侍中,一样受不起。

    “张侍中说笑了,人靠衣装,你觉得孤英俊,说到底还是这套衣服给衬出来的。”

    张文瓘笑而不语,站起身,从桌子上拿起了明黄色的诏书。

    看到这个诏书,李贤赶紧命李荇把准备好的香桉摆设好,然后跪倒在地准备迎接诏书。

    跟寻常的圣旨不一样,圣旨算是皇帝的意志,一些特定的时候,就算不跪接,也说得过去,但是诏书,尤其是公告天下的诏书,就不同了。诏书代表天子的意志,跟“天”牵扯起来,等级自然提高了无数倍,所以香桉跪拜礼,都不能缺少。

    见仪式准备好了,张文瓘才念道:“大唐天皇诏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

    今嫡子贤、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可立皇太子。于上元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授嫡子贤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兹恪历礼,封昔雍王妃房氏,为东宫太子妃,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

    说完,张文瓘就郑重的把诏书,交到了李贤的手里。这只是正文,余下的诏书自然不能用正式的诏旨,只能转变成为公文,然后送到大唐各地去。

    接过诏书,李贤才起来,吩咐李荇去取一个华贵的盒子来,封存诏书。怎么说这也是一种纪念,就算扔掉,也是以后的事情了。

    另外,根据传统,张文瓘既然是过来传旨的,礼金无论如何不能少了。

    似乎是看出了李贤心中所想,张文瓘笑道:“太子殿下,俗礼就不要用在老臣的身上了,老臣带着诏书来,可不是专程讨要礼金的。”

    李贤笑道:“张侍中就不要推辞了,这是惯例,您大可不必推辞。既然诏书宣读完毕,不如您这就开始对孤的教导,如何?”

    张文瓘尴尬的笑笑,但只能答应。

    虽说接受了皇命,也曾经教过太子李弘,但是今天该跟太子贤讲什么,真的是把他愁坏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拿定主意。

    不管怎么说,对太子的教导,都是要抓紧时间的,想要短时间里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别说皇帝了,他们也犯愁。

    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台九寺五监,其中涉及到的划分,就不是一言两语能够概括的,更别说,想要当好一个皇帝,可不单单是知道这些部门是干什么的,就够了。

    见张文瓘答应以后,就陷入了沉思,李贤也就不打扰他。现在的张文瓘,就像是通过了试讲的应聘教师、再一次回到课堂一样。怎么教,从哪里开始教,都需要考虑。

    让他慢慢考虑吧,反正书房里面就剩下他们两个人,再就是等候差遣的李荇,就连上官婉儿,也不能出现在这样的场合里,就更别说李显了。所以现在,李显和姚元崇,都在崇文馆接受萧玦的教导。

    伸手摸了一下茶壶,用不着李贤开口,李荇就走了过来,捧起茶壶,蹑手蹑脚地去准备茶水。而李贤,则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等着张文瓘开口。

    许久之后,张文瓘才回过神来,太子殿下已经坐下了,不由得尴尬的笑笑,走到自己的桉子后坐下,开口道:“太子殿下,今天咱们先来学一学朝堂的构成。”

    “简单来说,朝堂就是由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台九寺五监构成的。”

    “三省您应该清楚,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是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则是复核和审核政令,尚书省则是具体施行政令的部门。”

    “六部,就是尚书省下辖的兵部、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刑部,分别掌控兵员调动、祭祀礼仪、官员政绩考核升迁、国库财政和天下户籍、施工....”

    ....

    虽然这些都是知道的,但是张文瓘讲起来,李贤还是认真的听,跟自己记忆中的对比一下。

    讲完了朝堂的构成,李荇也把茶水送来了,张文瓘停下来,喝了一口茶,才问道:“殿下,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李贤摇了摇头说:“您讲的很仔细,孤听得很清楚了,您继续。”

    又喝了一口茶,张文瓘皱了皱眉,这才从怀里拿出来一份奏折,展开来,让李荇送过来。

    李贤接住奏折,打开看了一遍。

    奏折是定州刺史上的,讲述定州去年遭遇了旱灾,本来地方开放府仓,能够勉强支撑一年,但是,今年的年景,眼看着还是不好,本该是春雨连绵的季节,谁知道还是一滴雨没下。因此,今年的饥荒,可以预见了,希望朝廷下令给恒州,暂且调动恒州的府粮,给定州解解燃眉之急。

    放下奏折,李贤疑惑的看向张文瓘,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拿出这份奏折给自己看。

    张文瓘拱拱手道:“殿下,这就是定州的奏折。您看看下面来自郝处俊的批注。”

    李贤点点头,打开奏折接着看上面郝处俊的批注,正常来讲,这样一份可以称之为“坚强”的刺史,提出来的要求,应该答应才对。

    可是,令他意外的是,郝处俊并没有答应,而是只允许恒州少出一部分救济粮,而真正救灾用的粮食,则从河东道调集。

    放下奏折,李贤疑惑道:“张侍中,恒州调粮,应该是最快的方法,为何郝相却驳回了定州刺史的请求,反而从河东道调粮食?虽然能走水路的,但是其中的耗费....”

    说到这里,李贤闭上了嘴,而是开始思索郝处俊这么批阅的原因。

    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郝处俊没理由不知道,而他偏偏没有批准奏折,说明肯定有别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呢?

    见太子说着说着闭上了嘴,开始沉思,张文瓘不由地微微一笑。本来,他是想要趁机教授太子两个道理的,但是现在看来,其中一个殿下自己就领悟了。

    不能把别人想得太简单啊!对郝处俊如此,对天后也应当是如此,就连陛下....也得小心提防着点。毕竟,当上太子不代表万事大吉,只需要等着继任就成了。几千年来,为了那个位置死掉的何止百万人?

    虽不至于风声鹤唳,但是,遇到事情多想想,别把别人想得太傻,总没坏处。

    另一边,李贤想了一会儿以后,就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来一张地图。

    这是大唐疆域地图,说实话,这地图的准确度,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只看海岸线,就知道画图的就没真正实地考察,哪有一道弧线的海岸线?

    大唐现在还没开始航海时代,若是开始了,海岸线将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哪里适合停泊,哪里适合进入内陆,都需要仔细的考察才行。

    不过,眼下这能区分出地理位置和大唐各道的地图,也够用了。

    幻想了一下雄鸡,再结合眼前的地图,李贤就想起来定州是哪儿了。

    山东省境内的一个地方,距离省会石家庄,不算太远。

    而定州和恒州的距离,可以说是非常接近了,二者一南一北,中间却没有巨大的山脉。

    虽然对地理方面没什么特别大的研究,但是山脉会影响气候,他还是知道的。

    为什么美国多极端气候,而中国相比之下却堪称平安?原因就是一个是纵向山脉一个是横向山脉。

    既然两个州之间没有巨大的山脉,能影响气候,那么,定州发生的事情,恒州一定也跑不了。估计,跟定州一样,恒州也不咋样,只是不到需要上报求援的程度而已。如果两地气候差不多,那么,用不了太长时间,恒州也会上表求援的。

    虽然想清楚了,但李贤还是对张文瓘拱手道:“孤实在不知,还请您解惑。”

    张文瓘微微一笑道:“殿下有所不知啊,咱们大唐,但凡是灾害,一般情况下,都是东西排列的州府一起受灾,恒州和定州虽然是南北排列,但是二者之间却没有大山,所以恒州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老臣挑选出这个奏折,就是要告诉殿下,不要只看表面的文章,还需要考虑到更深层次。尤其是,对于这种地方的奏折,您想要做到运筹帷幄,怎么也得熟悉地方的详情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