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竖之后?
当杨彪说出的这四个字落入满殿魏臣的耳中后,有许多胆小的魏臣已经被吓得两股颤栗。
他们都知道杨彪是在怒骂曹氏一家人,而杨彪骂的对吗?
那自然是对的。
无论在曹丕登基时,多少大臣费尽心思为曹丕制造祥瑞来掩人耳目,但一个人的出身,不是通过祥瑞就可以掩盖的。
满殿魏臣中有许多都是年逾五十的人,年轻时也是汉臣的他们,自然知道谯县曹氏的出身有多么令人不齿。
曹操的祖父曹腾,乃是有名的大宦官。
自十常侍之乱后,宦官在世间的名声就可谓臭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更重要的是,曹操当年之所以能举义反抗董卓,离不开曹腾生前为曹氏一族积攒的巨额财富。
可寻常宦官哪里能积攒出那般庞大的财富,除非曹腾生前是一位大大的奸宦。
很多事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几乎是一眼就可以看穿的事。
身为奸宦之后的出身,哪怕是以豁达闻名的曹操,也十分忌讳别人提起这一点。
为了让世人不再讨论这件事,曹操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人的鲜血。
而在曹操的高压政策下,在他清理了一大片敢勇于骂他为阉竖之后的汉臣之后,数十年来,至少在曹魏境内,已经没有人敢提起这件事。
所有人都选择性的遗忘了这足可以曹氏一生羞辱的事,因为他们知道这件事是曹氏一族人的逆鳞——触之必死。
可就在今日!
就在今日盛大的中秋宴会之上,于曹魏的一众公卿大臣面前,于天下一众的名师宿儒面前:
满脸愤慨的杨彪,用他铁骨铮铮的行为当众狠狠揭开了曹氏那污秽的一面。
阉竖之后,敢称正统?
面对这样极具震撼的一幕,诸位曹魏大臣只觉得他们的内心,宛若被无数道玄雷不断劈砍一般,伤痕累累,无法直视。
今日杨彪做的事势必将流传天下,故而今日杨彪已经是必死的结局。
殿内诸位曹魏大臣看向杨彪的眼神中,有着愤怒,有着同情,但也有着惭愧。
若天下皆黑,那么天下人便会习惯黑暗。
可要是在这浓郁到化不开的黑暗中,陡然出现一丝亮光,那么这丝亮光一定是极为耀眼的。
那丝耀眼的亮光,让殿内诸位魏臣看向杨彪的目光,很快变得恍惚起来。
他们在这一刻,好似从杨彪的身上,看到了一道道似曾相识的身影。
董承,吴子兰,王子服,种辑.....
犹记得在当年许都的含章殿前,这一道道身影的主人便如今日的杨彪一般,不顾生死,只为心中一腔激愤,朝着那位似乎不可能被打倒的曹操发起了冲锋。
那一日,数十位汉室忠臣血洒殿前,那一日无数汉室大臣的脊梁骨被狠狠敲断。
那一日,恰如今日。
相比于曹魏众臣的神情各异,曹叡看向杨彪的眼神却只有一种。
那就是极致的冰冷。
纵使曹叡再聪慧,他也不会料到颐养天年的杨彪,似乎已经认命的杨彪,会在今日做出如疯子一般的行为。
被在天下人面前当众揭开曹氏一族最深的伤疤,曹叡的心中又怎么会没有愤怒呢?
可当一个掌握巨大权力的人怒到极致之后,歇斯底里会从他的身上退去,他心中只会有着无尽的冷酷。
此刻在曹叡的眼中,杨彪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不止杨彪,他的家族也将会在曹魏境内除名。
可曹叡想不明白。
或许一开始没有料到,但在看完杨彪的表现后,聪慧的曹叡已然猜到了些许端倪。
今日的杨彪如此反常,很难说他的背后没有着糜旸的指使。
但杨彪以为远在千里之外的糜旸,能够给他提供多大的助力呢?
你本可以善终的。
很傻,真的很傻。
“来人!”
一声厉喝从曹叡的口中发出。
当这声厉喝响彻朝阳殿后,殿内瞬间涌进来上百位手持利刃的禁军。
上百位禁军手中的利刃散发出的寒光,也让许多本来心中有着动摇的魏臣瞬间冷静了下来。
舍生取义,永远只是少数人才能做到的事。
面对着不断包围上来的禁军,杨彪脸上毫无惧色。
杨彪只是将手中的节杖指向了坐在上首的一位魏臣,那位魏臣正是王朗。
“王景兴!
若吾没记错的话,你是先父的得意门生,是吾弘农杨氏的故吏。
早年你生活困苦,是先父用汉之衣食供给你,才让你有研读经书的机会。
现在天下人,人人称你为当世大儒,但当日若无大汉之衣食,有你今日之风光乎!
背国弃师之辈,竟能坐于三公之位,这样的大儒,这样的大魏,着实可笑!”
王朗没想到杨彪会突然将火力对准他,可面对着杨彪的叱骂,饱读经书的王朗竟说不出一句为自己辩解的话。
而杨彪的话更是将王朗心中的羞愤激发到最大,在强烈的羞愤之下,年老的王朗撑不住一口老血当众吐了出来,然后他便彻底晕厥了过去。
在王朗吐血晕厥之后,杨彪用他的目光扫视了全场一遍。
殿内的诸位魏臣在看到杨彪投来的目光后,立即吓得魂不附体,纷纷掩袖遮脸,好似这样就能让掩盖他们所做的丑事一般。
杨彪在见到贾诩与华歆二人不在后,脸上有着失望之色。
若是这二人在,恐怕今日大魏的三位丑陋三公,都得被骂的当场吐血。
杨彪恨呀!
杨彪想叱骂的不止是曹魏的三位三公,他想将在座的每个人都骂一遍,可曹叡没给他这个机会。
在见到杨彪只是凭借一番话就将王朗骂的吐血后,为了不让杨彪继续伤害他的“忠臣”,他连忙催促禁军赶紧将杨彪带出去。
当数位禁军上前欲要索拿杨彪之时,一声清喝顿时从杨彪的口中发出。
“安敢放肆!”
杨彪怒目对着那几位想对他不敬的禁军,而那几位禁军在看到杨彪愤怒的眼神后,他们竟下意识地停住了索拿杨彪的举动。
弘农杨氏,四世三公。
这副巨大的荣耀背后,自在天下人心中有着一份沉甸甸的重量。
只是在喝住周围的禁军后,杨彪也知道他今日是难逃一死的。
所以杨彪只是在众人面前认真整理了一下冠束,然后主动大步朝着殿外走去。
“吾是炎汉之太尉。
炎汉太尉赴义,自有体统!”
坐在御座旁的曹叡在见到杨彪死到临头时,还在口口声声称呼自己为大汉太尉,这让他气的直接掀翻了身前的食案。
你今日让大魏颜面尽失,自己还想着体面的死?
“把他的袍服给孤扒光,孤要让他死于羞耻之中!”
曹叡的怒喝再次响彻在大殿内,但当曹叡的这声怒喝落尽大殿内的诸位魏臣耳中后,大部分魏臣竟直接起身对着曹叡一拜哭谏道:
“殿下不可!”
看着殿内的大部分臣子,都在劝阻自己的这个命令,曹叡一下子愣在了当场。
在曹叡愣神的时候,杨彪并未停下自己的脚步。
他知道当下为何会有这么多魏臣,会为他求情。
由于今日自己的所为,他们或许没办法让自己免死。
但他们也不会坐视自己受尽屈辱的死去。
不然一旦等自己受尽屈辱而死的消息传遍天下,今日参与宴会的诸位魏臣,有一个算一个,都要被天下的士人一辈子戳着脊梁骨骂,甚至他们的家族名望也会一落千丈。
大量魏臣的劝阻加上曹叡的犹疑,让杨彪最后能保留着汉室衣冠走出了朝阳殿外。
在来到朝阳殿外后,杨彪没有迟疑,他一步步朝着台阶下那刚刚铺设好的断头台走去。
每朝着断头台走进一步,杨彪就觉得他心中的遗憾就少去一分。
今日他之所以会选择当殿上骂魏君,下斥魏臣,除去为一舒心中多年累积的愤懑外,他还有着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让关西世家襄助汉军,是糜旸与杨彪的政治约定,可要想完成这个政治约定,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凡事讲究出师有名,特别是对世家来说。
无论怎么说,在当年曹丕篡汉之时,一众关西世家是臣服过曹魏的。
这是关西世家洗刷不去的一个污点。
因此缘由,若关西世家突然又毫无理由背反曹魏,那么无疑会让世人觉得关西世家是两面三刀之属。
这对关西世家及弘农杨氏来说是很不利的。
世家因名望而发展,岂可不顾天下人悠悠众口?
这一点是杨彪早就考虑到的。
既然早就考虑到这一点,那么杨彪心中也早就想好了对策。
污点是洗刷不去,却可以用更光辉的事迹来掩盖。
不就是出师无名吗?
那他就用自己的死,为关西世家换来这个名!
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难道在天下间会只有王朗一个门生故吏吗?
特别是在关西,受过杨氏恩惠,与弘农杨氏有着故旧之谊的世家不知凡几。
自己因匡扶大汉,追寻大义而惨遭曹氏毒手。
一旦这个消息传到关西,一定会最大程度上引起关西众世家的同仇敌忾,也会最大程度上引起天下人对弘农杨氏及关西世家的同情。
到那时一众关西世家凭借此名义,悍然掀起归义浪潮,这便是名正言顺,无可指摘。
大汉以孝立国,为师长复仇本就是一种政治正确。
用自己一死,换来关西世家及弘农杨氏的长远发展,换来糜旸对关西世家及弘农杨氏的既往不咎,这还有何憾呢?
当将头放在冰凉的台上后,杨彪心中不禁想起,当年爱子杨修在临死前心中想的会是什么呢?
他大概想的是,让自己为他复仇吧。
想到这杨彪的眼眶渐渐湿润,但同时嘴角也带上了笑意。
尽管无法亲眼见到他死之后,关西会发生多大的震动,但杨彪却知道:
魏失关西,请自他亡始!
这是杨彪遗留在世间的最后一个念头。
一抹寒光浮现,一汪碧血倾洒。
关西大风,冲天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