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年,正旦大朝之后,刑部、都察院、六科联合报告说朝觐官员一千五百人中有勘合数年不完者,很多,其中只有八十人完全符合。
朱棣命令嘉奖这八十个官员,马马虎虎的姑且担任原职,其他一律革除。
古代官员好多都是这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报喜不报灾,报虚不报实。朱棣没有惯这种作风,“一郡一县未必都无一事可言,都无一民不安?”有灾害的就立马赈灾,有问题的立马处理,有说错的也不会治罪,但是隐瞒不报则要被下狱治罪。
朱棣命令兵部尚书金忠前往应天、凤阳、滁州、和州、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广等甄选年少良家子弟1118人,作为朱瞻基的护卫,这些人都是十七到二十岁之间。
当然金忠挑选的人不可能只有这么少的,总共有几万人之多,由薛禄来统一训练,称为幼军,训练合格之后,再返回原先卫所或者按照原有的制度来安排。
金忠是皇帝信得过的老臣子,由他负责教导朱瞻基当然没得话说。朱瞻基得知消息之后,心里面敞开来笑了,大喜事啊!
金忠虽然精于谋略,善于治事,但是毕竟是文官,练兵还是靠朱瞻基自己。不过,这也太小了,才十四岁。没办法,往死里练吧,不把我当人,我也不把你们当人。一个字:“练”。
站正姿一个月,站马步两个月。朱瞻基之前也是跟丘福学过的,学的还可以的,一板一眼的。他准备要特种兵那种,怎么快怎么来,淘汰下来的就练弓箭和弩。你跟蒙古兵搞什么兵阵,没有用,他是轻骑兵,你只有比他更野,更快。
后期,每个人配匕首,配兵工铲,腰刀,绑腿,木质面具。训练主要练力量,练平衡,练体能,练刀法。
“不能打仗的兵,不能打蒙古的兵,不要!”
“怎么才能打赢蒙古兵,就是要比蒙古更野蛮,更快,更不怕死!”
朱瞻基像是觉醒了远古的稀有血脉,这就是原始的欲望。
朱瞻基在一边学习文化,一边练兵的时候,朝廷这边出大事了。
周新,浙江按察使,抓捕纪纲手下的一个犯罪的千户,千户逃跑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纪纲,纪纲罗列罪名诬告周新,周新反而被捕。
这事乱套了,锦衣卫被收拾,那要锦衣卫干嘛呢。不过周新也牛气呀,他说:“在内都察院,在外按察司,都是朝廷委任的法官。我奉法捕恶,怎么反治我的罪!”
朱棣有时候讲一些歪理,有时候又理屈词穷,被逼急了就不讲理,一个字,杀!
接着刑课给事中耿通被杀,两个都属于言官体系,这个有不辨是非的嫌疑。
朱瞻基又来找妙锦姑娘了,几个月不见,更黑一点,更廋了,连嗓子都变了,变成了公鸭的嗓子,喉骨突出更显眼。
“你看我姐姐都长得这么婷婷玉立了,还不知道要插在那坨牛屎上面呢?”
“那我去跟她说,看他怎么收拾你!”
“这近朝廷上出了大事了,你怎么看呢?”
“有奸佞小人作祟,蒙蔽了圣听呗!”
“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估计纪纲要倒霉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你呀,别的地方挺好的,怎么老是这么没大没小呢?”
“皇上不是昏君。”他看了一眼妙锦,心里想到,都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折腾什么呢?
“他老人家表面上看来是蛮横,杀戮,这些都是表面,不代表他不知实情,不是深思熟虑,头脑一发热就决定了。”朱瞻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妙锦心中一阵发笑。
“朝廷像一首大船,民为水,天为风,皇帝就是船长,宰首是掌舵手,臣工则是水手,没有足够的威严,没有帮手则如何御舟呢?”
“怎样才能算是帮手呢?”
“平民是帮手,一体是帮手,能够造船的人是帮手,能够拼死补船的人也是帮手。”
“那谁又是造船的人呢?除了平民谁还可以依靠呢?”
“在我看来,为国家做出特别贡献的人就是造船的人,像仁孝圣皇后,道衍和尚,郑和,张辅。除了平民,女人也是可以顶起半边天的。”
“女人?”
“对就是女人,你们女人,胭脂花粉,首饰服饰这些都是要花钱来买的。女人心细手巧,很多活都是男人干不了的,女人还可以做女医,女兵,女工。国家富足了,军队强大了,必然会发生战争,战争打的国家又变穷了,劳力又不足,所以说女人要发挥起作用,能够帮到国家的大忙了。”
“你是要我来帮你的忙了?”
“后宫安,则一国安,一阴一阳,天之道也,刚柔相济,国家太平,人民之福也!”
“那你求我呀?”
朱瞻基缓缓的走向妙锦,看着她清澈的眼睛,娇嫩的皮肤,轻轻抓住她的右手,深情地说道:“世间美貌女子何其多呀,哪里比得上妙锦姑娘之万一,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管你如何选择,我都愿意做你一生一世的知心人!”
妙锦打掉他的手,说道:“我欲归佛门,哪里理得这些世间的烦恼。”
“如果那些冤魂不甘安宁,我愿意付出我后半生的寿命!”
“不可!”
“那你愿意帮我啦?”
妙锦点头了,朱瞻基感激地看着徐妙锦,心里面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了。
眼看着这一年就要到头了,朱瞻基准备制作望远镜,因为小时候作过那种那种纸片加塑料镜头的那种,原理就是这样,离眼睛近的是目镜,远的那一端是物镜,用纸把镜片卡住,再用胶粘上就好了,白天看东西没有什么效果,晚上能看得远好多。
后来逛坛子,偶尔发现手工制作开普勒式望远镜的过程一贴,也是比较简单,物镜口径是5cm,焦距是50-80cm,目镜焦距2.5cm,都需要平凸透镜。放大倍数就是物镜的焦距除以目镜的焦距。口径确定了,焦距好测,但是凸透镜厚度不好把握,你要先把凸透镜做出来才能测,所以就让金匠用水晶打磨了一些厚薄不一的拿来备用。
等大致测好焦距,选了两片合适的镜片,目测效果,再刻下位置,再制作一个可以旋转的目镜筒,再把铜管子,光栅,镜片,架子这些全部装好,就完工了。
到了天黑了,观察月亮的效果,能够看到月亮上面的山,就是光线不是很好。用这个打仗肯定不行的,但是以后会做得更好一点,更方便用一点的。倍数太大的不好用,而且是倒立的镜像,不太方便。
朱瞻基拿着这个望远镜给朱棣看看效果,另外告诉一下徐妙锦姑娘差不多搞定了。
朱棣桌子下面看月亮,一脸迷糊,因为这时候,月亮还是比较亮的,效果不怎么好,但是起码看到了以前没有见过的情景。
朱瞻基说光线太足了,反而效果不太好,比如中午对着太阳看,眼睛都要变黑了。朱瞻基解释了一些原委,怎么想到制作的,什么原理,白天会是什么样子。
第二天早朝之后,朱瞻基已经在等着朱棣了,皇帝兴致很高,打算到城墙上看看效果。朱瞻基说不行,这样大张旗鼓怎么行呢。最后还是在昨晚的地方,桌子上面放张凳子,果然屋檐上的龙口都看得好清楚啊,就是是倒着的,慌眼睛。不过有一就有二,还可以改进的更好。朱棣很满意,让朱瞻基改进后多多准备。
朱瞻基又做了几个手持的单筒望远镜,马马虎虎,他不想再做了,还是等以后用玻璃做吧,结果朱棣命令做五十个。到了晚上,他把官员都赶回去了,自己偷偷地观察月亮,终于看到了一些清晰的圆点,他百思不得其解,找来朱瞻基问,这应该是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