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平佑公侯?”
难怪觉得这个男饶声音有些熟悉,但却无从想起。自和他在文坛阁相遇,已过去多少时日?七年吧。苏暮槿看着他。平佑公侯已经一改以往之貌,那时的利索短发已然被长发替代,眉宇间的霸气也收敛许多,若非这身豪华服饰,和行色匆匆之人别无两样。
“神子还认得我平佑公侯,我很是高兴。”
那张曾工整严肃且认真的脸,现今圆滑了太多。他对这苏暮槿微微一笑,眼角就凹出几道皱纹,他继续道:“如今居仁公身为一国之君,赠我平卿之称号,平佑公侯已成往事了。”
“啊,这样。”苏暮槿点头。
“你自己同她罢。”站在一旁的师傅方谢拍了拍平卿的肩膀,一个侧移,人就消失在阁楼里,留下一阵扬起的烟尘。
平卿看着潇洒离去的方谢,摆摆头苦笑一声,随后拉出一把椅子——已经被擦得干净——“来,神子,坐吧,我们或许要聊上一段时间了。”
苏暮槿不明白,自己已经隐居六年,有什么事还值得长聊。不过,她随着平卿的意思坐到椅子上,平卿则拖出另一把椅子,两人并排而坐,朝向阁楼的窗户,春风轻抚。
“听你前几离开了三从方片刻。”
“嗯。”
“能否冒昧问一下,出去是为了什么?”
师傅没跟平卿吗?苏暮槿瞥了平卿一眼,他还痴迷地望着窗外,那表情看上去,确实不知苏暮槿离开的原因。
“去见一位许久未见的朋友。”
“朋友啊……她不是武人吗?”
“不是。”
平卿吭声回复后,轻点了下脑袋,眼睛还看着窗外。
“簇真乃福地,”他忽然感慨,让苏暮槿摸不清他到底玩的什么把戏,“你看到外头,觉得怎么样?”
“也不错。”苏暮槿如实道,“只不过我仅去了衡阳城,没再到其他地方。一路上都畅通无阻,居仁公把西国治理得很好。”
“西国,南接蛮夷和殷、东临雅、尚,北面更是有坚、楚两国,神子,你自熟读兵书,应当知道这意味如何。”
苏暮槿想了片刻,不太确切地道:“西国之国土被各国包围,其余王都对此虎视眈眈。”
“如今神州四分五裂,西国地域最广,人口却非最多;武将精良,战场上却难以得势。你走过衡阳城,看到外头的祥和,但那是表面,和六年前的大尚一样,西国也岌岌可危。”他站起身,指着三从方仙境的美景,“大尚就像眼前这芳草连的仙境,只需有人用一把火,它就会在顷刻间毁于一旦。”
苏暮槿察觉平卿来此究竟是为何了,不过她不,她要让平卿亲自出。
“前些日子东边传来急报,雅国意图举大军侵桑”
“他们已经动手了?”
“尚未,但密探有言,雅国的军队正在向黄河集结。”
苏暮槿拼凑这几年听到的零散消息,随后问道:“雅国以东不是淮国吗?它们的纠纷,似乎还时有发生吧?”
“一切都变了。半年前,雅淮结盟,各国都因而警惕。如今它们终是有了动静。一旦尚国的凰州被攻破,那我西国就彻底和雅国接壤,雅安定是什么想法,那是路人皆知——他想要称帝,想要一统四方,君临九州。”
“居仁公难道没有此意?”
“雅安定岂能和我国之君相提并论,居仁公身心好和平,若非当年蜀道备受各方势力的争扰,他又怎么起兵建国?”平卿的语气中透露着对居仁公的敬仰。
这种敬仰让苏暮槿忽然有些眩晕。她回想起来,那时的坎兼也对所谓的少主黎忼忠心耿耿。她不知该如何看待现在的平佑公侯——不,是平卿。
在她心中,平卿是为蜀道称赞的“平佑公侯”,他身手不凡,战术高明——他不应当是这样的人,一个圆滑世故的政治家,一个痴忠于君主的将领。
苏暮槿觉得他应当更加逍遥才是。
“我此番前来,就是想邀请神子助西国一臂之力。”
拐弯抹角这么多后,他终于出了本意。
“为何?为何是我?”苏暮槿毫不退让地问道。
平卿愣了一下。来前他就心里有数,苏暮槿六年没离开三从方,自己来也极可能无功而返,但没想到,苏暮槿会拒绝地如此断然。他抿了抿嘴唇,周正的脸上浮出了一些苦恼和失望。
“你是神子,日仙派你来世是为了维护百姓之安康——”
“可我这么多年躲藏于此,世间纷纷征战已有千百回,死去百姓定能堆积如山,流淌之血也可汇聚成河。这样的我还算得上神子吗?”苏暮槿反问平卿。
这是苏暮槿的心结,躲进三从方后一年,她觉得自己再修炼半年后就能出山;结果半年后又是半年,随着时日的推移,她就愈发不愿离开这里。这不是惰性,而是羞愧。
她还有另一个不想离开三从方的理由——
“而且底下何人不是百姓?西国的百姓是百姓,那雅国的百姓呢?还有淮国、坚国,他们的百姓就不该由我庇护?”苏暮槿的这个问题让平卿有些难堪,他没想到神子才十二岁的孩,问出的问题竟如此犀利。
“拯救苍生乃是大义。若没有你的力量,那各方的战乱将持续更久,届时,死去的无辜百姓将会更多。正所谓‘以换大’,牺牲少数而换得下之安宁,神子,这才是明智之举啊!”
“我之前听闻,西国的百姓远比散淮、雅更少吧?”
平卿一时语塞。
在朝廷混迹多年,与他人唇枪舌剑本是他的强项,但面对苏暮槿,准确而言是面对“生命之价值”的问题,他没法同苏暮槿辨别出个高低——苏暮槿最终如何选择,不取决于他的言语多么口若悬河、多么有条有理。
在此事上,只有自我回答的空间。
但平卿也不能任苏暮槿这样问下去。
“你同样可以选择到其他国家,为他们的苍生黎民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