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张昭决断
作者:第一神猫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最新章节     
    当天夜里,张昭府邸之中,另一个与张昭面容有三四分相似的中年人正与其相对而坐。
    “兄长,这是族中今日传来的书信,请您过目。”
    张昭接过书信,还没开始看,便先轻抚起了这书信所用的纸张。
    “如此洁白细腻之纸张,真乃我辈士子之福也。洛阳朝廷其余功过不论,但就此一物,当可彪炳千秋。”
    对面的中年人便是张纮,二人乃是徐州张氏一族如今的执掌之人,张昭为张氏彭城总支族长,张纮为其族弟,乃广陵分支族长,虽是从二人祖父时便已分家,但数十年来依然联系紧密。
    张纮捻须道:“只是洛阳那位天子执意推行均田制,又要收天下教育之权于朝廷,此乃于我等士族争利之事,此番借泰山封禅之名,在青徐兖豫等地清除异己,实非仁义之君。”
    张昭无奈笑道:“子纲此言固然不错,然洛阳朝廷势大,方今天下大势,以其堪称如日中天,陈氏、王氏、杜氏,多少豪门望族妄图与其对抗,如今何在?你我兄弟来投江东,却将族中其余兄弟子侄留在徐州,也不过是为了保全家族,以便日后无论谁一统天下,我张氏一族皆得以存留香火。”
    说完,他便打开了书信,浏览起来。
    张纮见他眼神之中渐渐生出惊喜之色,心中也不由得好奇起来。
    “却不知族中有何要事,让兄长如此欢喜?”
    张昭合上书信,激动抚掌。
    “好好好,禹弟半月之前已往洛阳赴任,提拔为六部之一工部的郎中,另外还一并带去三名族中子弟,要入洛阳太学就读。”
    张纮闻言也是大喜。
    “依照洛阳朝廷如今官职,六部郎中虽只是正五品衔,却颇有职权,子重贤弟能得如此重用,确为一大喜事。那三名子弟能入太学,以我张氏家传学识,想来数年之后要在洛阳出仕,也非难事。”
    张昭微笑道:“此番那刘赫天子清剿了这许多青徐之地家族,自然也要同时提拔一批家族,如此恩威并施之举,安抚青徐等地民心,也合乎天道。”
    “终究还是兄长独具慧眼,当初去信回族中,要求他们不得公然出面对抗朝廷推行均田制,至少不能做那领头之人,且严厉要求族中约束子弟行为举止,如今看来真乃大智慧也。”
    张昭站起身来,将那书信举到火烛之上点燃,待完全烧毁之后,这才回座。
    “其实那是当初族中来信,说有商会与家族联络,有意合股开办陶瓷作坊,制作陶瓷器具,还有那个叫什么紫砂壶之物,彼时我便有所差距,认为此事并非泛泛,只是当时不过猜测而已。如今看来却有七八分把握了。”
    张纮却是不解:“洛阳朝廷向来重工、商之术,那瓷器与紫砂壶,我等也曾见过,确实精美,紫砂壶用于饮茶,也是香气更为持久,确为佳品。据说吴郡、广陵一代土质更适合制作此物,当初兄长让家族出资参与此事,果然获利颇丰,只是这寻常商贾小道尔,能有何蹊跷之处?”
    张昭摇了摇头:“到底其中有何深意,愚兄尚未完全参透,不过我敢料定,此事只怕多半有洛阳的那位天子在幕后推动。”
    张纮愈发疑惑,不过随即也释然了,毕竟洛阳的那天子,自在并州之时,就常行此开工坊,举商贾之事,虽说与圣贤之理有所相悖,但近二十年来居然让他从中觅得富国强兵之法,如此奇人奇事,也非自己能明悟。
    张昭继续说道:“族中书信内还提到一事,子重赴任工部郎中后,被委派负责陶瓷器具制作一事,与我张氏交好的陈氏,还有糜氏商行,也在其中多有参与,子重提及,此事若能有所成就,想来三五年后,他有望升任工部侍郎,届时他打算将族中子弟多往工部培养,如此一来,三代之后,我张氏地位当能远胜如今。”
    张纮也听得双眼大亮。
    “真能如此,你我兄弟便死在江东,亦可瞑目。”
    张氏一族,在下邳、彭城、广陵、东海四郡的士族之中,几乎仅次于下邳陈家,算是徐州一等一的豪族,可若放眼整个大汉,却也不过是二三流,否则他们二人当年也不至于放弃青徐中原之地,来到这江东任职。
    洛阳朝廷改革官制以后,六部成为远超当年九卿的实权部门,倘若家族能在工部做到专精,便可保证家族世世代代皆有多名子弟出任要职,甚至有机会成为掌控工部的实权豪族之一。
    即便做不到尚书这样的权臣,至少也能出几位二三品的要员,如此只要坚持三四代人,那自己家族晋升一等士族便非虚言了,自是让人兴奋难耐。
    张昭目光之中,精芒闪烁,与那火烛光芒,相映成辉。
    “今日我与少主所言,原本只是无心,如今看来,却应当大力推动才是。”
    张纮有些忧虑:“如此是否有叛主之嫌?我等早将家族势力一分为二,各自忠于南北,虽说如今北朝实力鼎盛,一统天下只怕就在数年之间,然而忠臣不事二主,青史之上,你我还是要顾及名声才是。”
    张昭微微一笑:“如今主公大败,朝中人心动荡,倾覆只在旦夕之间。如若不能为朝廷重整军心,则万事皆休。而此计施行之后,便能解决此事。届时,你我兄弟为主公力挽狂澜,拯救朝廷于危难之间,如何便不是尽忠之道?”
    数日后,荆州,襄阳城郊外。
    朱烨一身商旅打扮,还沾上了一脸络腮胡,身后五百雷神骑,也都伪装成随行护卫与民夫的模样。
    那些战马此刻被当成了驮马,每一匹战马都套上了一架马车,马车上堆满了一个个麻布袋子,堆了一层又一层。
    朱烨身边跟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此人姓秦名烈,字伯阳,本是太学中兵院的学子。
    当日曹操攻打虎牢关时,命许褚率军翻山越岭,绕过关卡直扑洛阳城,就是他一箭射杀了尚在胶着激战中的许褚,立下大功,由此进入军中出仕,此番以淮南郡都尉之职,跟随朱烨一同行动。
    朱烨手搭凉棚,看了看前方的襄阳城,随即挥了挥手:“弟兄们加快些脚步,早日入城,处理了货物,才方便再去进些新货色。”
    不多时,这“商队”便来到了襄阳城的城门之前。
    守城士兵看着如此规模的商队,先是有些惊讶,毕竟这襄阳城虽然历年来都是商旅往来不绝,但如此数百驾马车规模的商队,实在是不多见。
    其中一名士兵将朱烨等人拦了下来。
    “站住,你等是何方来的商队,那处商会的,来襄阳做甚?”
    朱烨没有说话,而是他身边的秦烈主动上前搭话。
    毕竟以朱烨如今的地位,再要他对着这样一个敌军小卒装模作样点头哈腰,可实在是不太容易,为了避免出现破绽,便让本身家族中就有参与经商的秦烈假扮商队少东家,遇到这等事宜由他出面,也最是合适。
    秦烈伸手抱拳,满脸堆笑,行礼过后,便握住了这士兵的手,那士兵感受着手掌中传来的金属质感之物,暗暗掂量了下份量,脸上很快露出笑容。
    秦烈赶忙说道:“军爷辛苦。我等乃是太原郡旺金商行的,小人乃商行少东家,家父曾与贵方征南将军有过往来,不巧日前家父身患沉疴,只得让小人来此接洽,路过襄阳,久闻此地乃南方大城,聚八方气运,小人向来仰慕,因此今日特地入城,一来为歇脚,二来也是想瞻仰荆州之气象,顺便沾沾财运,三来随行的一部分货物本也是要在襄阳城中交易,空出车辆再继续南下,还请军爷行个方便。”
    一番话寥寥数语,说的合情合理,而且无意中将襄阳城大大夸了一番,那士兵自然受用。
    朱烨早就探明,襄阳城的守备,多半还是荆州本地豪门把持,因此守城士兵自然多以荆州人为主,他们依仗自己拥立之功,再加上孙氏朝廷的首府设在襄阳,故而荆州人多对朝中那些江东人、徐州人带有几分轻视。
    秦烈这番吹捧,自是说到了对方心坎里,本来就已经有三分笑容的士兵,立刻眉开眼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