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以静制动
作者:第一神猫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最新章节     
    在之后的短短几天时间内,邻近郡县的奏章都陆续呈送过来,所述况,与钱理等人几乎一模一样。

    原本十分顺利的察举工作,一夜之间,所有被推举之人,超过多半都突发意外前来告假,这其中有各大家族的子弟、门生,也有一些地方小门阀的年轻一辈,除了钱理等人以及他们随亲信,亲手培养调教的人之外,其余绝大多数几乎都“自愿”从名单上退了出去。

    “陛下,除却冀州、青州、幽州,还有凉州的酒泉、敦煌、张掖三郡,并州的朔方、五原、云中三郡,冀州的渤海、河间二郡,以及兖州全州之外,其余各地察举名单,皆已呈送过来,各地况十分一致,所举之人,多数自动退出,如今一郡察举最多者,不过五人,最少的,甚至有多郡连一人也没有。”

    荀彧脸色十分凝重,以他的智力,如何还能看不出这其中隐藏的问题?

    崔钧上前说道:“陛下,如今看来,定是那些那次小朝会上,迫陛下将大猛将军处死失败后,众臣自知陛下心意坚决,故此对各地家族施压串通,扰乱朝廷举荐人才大计,试图以此令陛下低头。”

    刘赫也想到了这一节:“朕也是作如此想。看来这些家伙当真不记教训,当年陈纪等人之事,刚过去几年,这就忘了?哼,朕岂是那受人胁迫之君?”

    他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可荀彧的脸色却没有丝毫放松。

    “只是每年察举贤才,乃是国之重事,便是往年天下安定之时,也是如此。方今天下混乱,一来贤达之士乃各路诸侯所必争之人,二来朝廷亦需诸多贤士,镇守四方,治理城池,代天子牧民。数年以来,朝中臣工,地方官吏,少则空缺三成,多则过半,全赖陛下英明,方能暂且稳住时局,使政令通畅。然此终非长久之计,若举荐之路被堵塞,久之朝廷必乱。”

    刘赫对此却并不赞同:“那又如何?莫非便要朕向他们低头服输不成?这些乱臣贼子,朕迟早要将他们统统诛灭,那时天下或可勘定,四海尚能平息。”

    “陛下万万不可!”

    这下荀彧等三人惊恐非常,齐声反对。

    刘赫眼神忽然变得锐利无比,朝着三人看了过去,把三人都震得浑有些发冷。

    “怎么?你们三人什么时候也和他们一条心了?”

    荀彧三人躯一震,同时跪了下来。

    “陛下,臣等始终只会与陛下一条心,断然不敢有半分悖逆之意。”

    刘赫看了看他们,忽然发笑:“哈哈……三位卿平,朕岂会不信你们?除却云长等几人之外,三位便是朕最亲近之人,朕若连你们也不信了,岂不是自扇耳光?”

    三人这才起,不过额头上都露出了冷汗。

    “说个缘由吧。”

    刘赫一边摆弄着御案上的几部竹简,还有三本纸质的书籍,语气看似随意,却让三人不敢怠慢。

    荀彧主动说道:“回禀陛下,如今天下士人,尤其是陛下实际掌控之州郡中的士人,九成九都与这诸多家族有千丝万缕之联系。或是其家族子弟,或是门生故吏,或是门客学徒。当初陈纪等人,公然反叛,犯下谋逆大罪,罪恶昭彰,天理难容,陛下将他们问罪,那自然任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然今大司农等人,虽有反对和迫陛下之意,可说到底,也是政见不同,即便有几分私心,也断不至于治罪。”

    “陛下倘使对他们加以问罪,必招致天下士人群汹涌,甚至对朝廷和陛下,离心离德,则于近前看,不利于朝局安定,于长远看,有损于陛下威名。因此,臣以为,对大司农等人此举,只可智取,不可强动。”

    刘赫装出低头看书的样子:“如何智取?”

    荀彧说道:“臣等三人,也是当今大族子弟,深知族中之人,多半皆以出仕为官,位极人臣为傲,家族长辈,亦多以此勉励后辈。无论是袁氏、杨氏、王氏、冯氏,要保持显赫家声,只有一途,便是有更多家族子弟在朝中为官。所任之官位越高,越重,自然家族越兴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刘赫对此也深以为然:“嗯,此理朕亦深有感触,当年大将军何进,不过是屠户出,然兄妹二人,一朝入宫,转眼之间,家族便一跃成为南阳第一望族,而何进一死,何家便遭人欺凌,不出半年,便门庭冷落,兄弟分家,妻离子散。”

    “陛下圣明,正是如此。”

    荀彧继续说道:“而察举制所举荐之贤才,多是各个大小家族子弟、门生,寻常农夫、商贾之子,除非天资聪颖,能得到名师指点,收为弟子,否则几乎不可能被举荐。也正因如此,察举制对世家而言,可谓正合其意,家族受举荐之人越多越好,恨不得每年察举的数百名贤才,都从自己一家而出,岂会有家族不愿为官,主动让所有子弟请辞之理?”

    “嗯……”刘赫微微颔首:“文若所言,鞭辟入里,朕有些明白了,继续说下去。”

    “遵旨。”荀彧砸吧砸吧了嘴,刘赫见状,打趣道:“文若话说了不少,这舌头定是累了,故此抗议吧?来,喝杯水再说不迟。”

    “多谢陛下。”

    荀彧双手接过了刘赫递过来的水杯,将一杯温水喝完之后,顿觉喉中十分舒爽。

    “综上所述,臣断定,此番众臣压下了今年推举贤才之名单,不过是为了赌一时之气,只为向陛下施压。其目的,表面看,是为让大猛将军受以极刑,实则是要打压陛下边那些没有家族依仗之人,借此逐渐让他们自己的后辈门徒,占据朝中、军中的各处要职,以光耀门楣,显赫家威。”

    “朕自然明白他们用意与图谋,也正因如此,此事朕才断然不能退让半步。”

    刘赫态度极为坚决。

    如今朝廷局势十分明朗,朝中大臣,除了钱理、霍清、孟建、石韬等少数几人之外,其他绝大多数,都是出豪门望族,他们不必太过仰仗自己这个大汉天子,只依靠自家的名声地位,就足以在朝中立足,甚至平步青云。

    而军中的诸多大将,则恰恰相反,几乎没有几个是大族出,都是自己从狼调县开始,一路培养出来的,他们从头到尾,只忠心于自己一个人,根本没有什么家族背景可以依靠,也没有必要去依靠。

    而这一点,偏偏就犯了那些世家的忌讳。

    以往整个天下的官吏,九成九都和他们有关,不是自己晚辈,就是自己学生,他们爬得高,对这些家族也大有好处,正是如此,才保证了众多大小家族,从东汉初年,一直兴旺到了现在,经久不衰。

    一旦官场中越来越的官员,和他们没有这样的关联,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势力、声望,会大受打击。

    尤其是近年来,刘赫对关羽、钱理、荀彧等人过于依仗,关羽等人统帅重兵,崔钧和二荀,谋划有方,执掌朝局,暂且不论,单单说那钱理,还不到三十岁,竟然成了京畿重地的秩比两千石的封疆大吏,距离位高权重的九卿之位,也仅仅差了半级而已。

    并且这些年,攻下了冀州、凉州,以及新建了云海郡之后,刘赫重用的地方大员,也多是以自己人为主,荀谌、崔均、赵谨、霍清等等,都是战略要地的一郡太守。

    连几年前还是军中小将或地方区区一个县尉的诸如吴勤、杜宪等人,如今也至少是一郡都尉,而且他们都不到四十岁,后再立功勋,执掌一郡大权,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眼看着这等局势愈演愈烈,这些世家如何能够坐得住?

    且不说他们了,连崔烈都心有犹疑,所以哪怕是看起来圣眷正隆的他,在朝中也渐渐退居幕后,在刘赫与世家发生冲突时,他也不像以前那般积极响应了,就是担心一旦世家衰弱,而自己两个儿子百年之后,那崔氏也难免会落得一个衰败的下场。

    刘赫对这些都很清楚,只是战事紧迫,军务繁忙,再加上世家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所以自己也懒得去管了,如今他们既然主动出击,那自己当然也没必要忍让了。

    而荀彧的一番话,正中了刘赫的下怀。

    他追问道:“那依文若之意,朕该如何应对?”

    荀彧却说道:“臣以为,陛下最好的应对之法,便是不加应对。”

    刘赫双眼一亮,久久没有说话,口中咂摸着他这句话的深意。

    “不加应对……不加应对……文若的意思是……以静制动?”

    “陛下英明,臣正是此意。陛下对他们之所作所为,既不加以叱责,更不施以责罚,任他们为所为,陛下越是如此,他们越以为陛下心有顾虑,甚至有妥协之意,如此一来,他们便会愈加放肆,待到一定时机后,便会将所有压力,抬上朝堂,然后将大猛将军一案,旧事重提。如此行事之时,焉能没有过错与疏漏之处?一旦有把柄被陛下握在手心,这局势自然由陛下掌控了。”

    刘赫听得眼光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