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陀罗又问道:“郗僧施被斩杀时,贫僧亦感受到一阵莫名的心悸,天地大道似乎受到某种影响?罗浮竟有此等秘法?贫僧未曾闻何种功法可影响天地大道,却听闻法宝可矣。
跋陀罗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小家伙,你别吹牛皮了,快说身上藏了啥宝贝。
姜空和朱显之对视一眼,他们同样好奇。
天师道四大派,知根知底。罗浮有什么秘法能影响天地大道?
二人心底一阵冷笑:没听说过。
张小玄心道:有何宝贝,干你何事?
他当然不敢说出心里所想,只能沉吟而不答。
对面的可是个金丹修士。张小玄敢确定,要是让人知道他有定光珠,能掌控时间。哪怕跋陀罗不杀他夺宝,早晚有一天也会被别人杀人夺宝。
张小玄毕竟是天师道的晚辈,姜空开口道:“前辈,小玄师侄福缘深厚得祖天师庇佑,获赐一道紫霄神雷,又得斩邪雌雄剑认主。同时修行了我教太玄洞极剑经和九鼎丹经。九鼎丹经极为神异,乃祖天师飞升之功法,与紫霄神雷配合有神鬼莫测之能。”
若非对面是个金丹修士,姜空自然不会多加解释。功法和法器皆乃修士自身的私密,岂能随意泄露。
奈何对面坐着的是金丹境的修士。跋陀罗本身乃西域僧人,好勇斗狠,被罚出释门,可不是普通的出家人。
姜空想把张小玄的解释圆起来,并不愿师侄得罪跋陀罗。
跋陀罗修的是佛门功法,已经到了金丹之境界,不可能改修道门功法,自然不会觊觎神异的功法。
至于紫霄神雷,若未得其认可,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控,强夺者可能被紫霄神雷劈成灰。
天道神雷,岂是易与!
跋陀罗微微一笑,似乎只是好奇一问,接下来宾主尽欢。跋陀罗转而聊起道佛两教秘闻,对张小玄并未多加追问。
跋陀罗虽鹰鼻深目,金发碧眼,西域胡种,但一口流利的汉话,与众人交流毫无障碍。
修士修炼自身,明悟大道,越是修为高深的修士,理解力、记忆力越是强大,异族语言的精通对修士来说显然是小问题。
张小玄资历浅薄,能参与的很少。倒是由跋陀罗和姜空处闻得不少秘闻。
半个时辰后,肚饱水积,茶水寡淡,跋陀罗端茶送人,姜空和朱显之、张小玄起身告辞。
跋陀罗端坐主位,纹丝不动。金丹修士的架子还是有的。
在三人即将走出茶室之时,跋陀罗忽然束音成线对张小玄说道:“施主,贫僧观你骨骼清奇,灵光内蕴,气运绵延,与我佛门极是有缘,施主不若入我门下修行如何!”
落于最后的张小玄感受到一股铺天盖天的强大气息,完全锁定自己,无形的空气忽然拼命的挤压和撕扯他。
张小玄浑身颤抖,血肉在强压下疼痛无比。皮肤下似有无数毒蛇在乱窜,满身凸起游动。
姜空和朱显之明显没有受到压力。甚至可能完全被跋陀罗屏蔽了感知,不知道张小玄正受到强大的威压。
跋陀罗要干什么?
张小玄被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他条件反射立即调动全部灵力对抗跋陀罗的威压,九鼎丹经瞬间运转到极限。
如果不将功法运转到极致,全力以赴,他可能瞬间被跋陀罗挤压成肉泥。
跋陀罗双目之中浮起两道灵光,瞬间没入张小玄体内。张小玄浑然不觉。
九鼎丹经全力运转之下,张小玄体内的灵气由丹田汹涌而出,冲入百脉经络,犹如大河溃堤,进入沟渠溪流。
紫霄神雷化作一道细线游走全身,那两道莫名的灵光进入丹田穴前被神雷粉碎。张小玄血肉受到的威压有所缓解。
张小玄汗流浃背,膝盖弯曲抖动,勉力支撑没有被压得跪下,缓慢转身。
看向跋陀罗的瞬间,满面堆笑,嘴唇颤抖道:“小子多谢大师厚爱,奈何福缘薄浅,无缘佛门。只能辜负大师美意了。”
跋陀罗深深看了眼张小玄,旋即漠然道:“既如此,施主自去便是!”
跋陀罗说完,闭上双目,手捏佛印,进入静修状态,不再搭理张小玄。
跋陀罗施加的威压荡然消失。
张小玄长出一口气,躬身施礼,疾步而行,赶上几步外的姜空和朱显之。
姜空二人全部未曾察觉张小玄的遭遇。
朱显之见张小玄脚步散乱急促,身上明明血气翻涌却面色苍白如雪,发梢汗水淋漓,衣衫隐隐湿透。他奇道:“你…这是掉水里了?”
“额,师伯我天师道日渐凋零,师侄痛定思痛,日夜不辍苦练九鼎丹经。刚才听跋陀罗大师说的秘闻极为有趣,一时不察,灵气运转的线路出了些小差错。”张小玄随口道。
跋陀罗暗中威压试探,传音欲将他留在寺中之事,却是不敢说的。
算上姜空和朱显之,他们三人根本不够跋陀罗那飞来一掌拍的。
如果张小玄真的留在牛牧寺,跋陀罗的眼皮底下,不管他有什么异宝早晚都会是佛门的。
“若是我天师道都是师侄这样的英才,又何愁我教不兴!师侄速速回房调整气息,莫伤了心脉。”姜空闻言肃然道。
朱显之上下打量两眼张小玄,忽然心中一动,若有所思的回头望了一眼跋陀罗所在的静室,不再多说,转身而走。
张小玄和姜空忙跟上朱显之步伐,远去。
数十息后,静室之中闭眼修行的跋陀罗缓缓张开双目,低声道:“难道是错觉?这小子身上除了紫霄神雷并无异常。莫非真是九鼎丹经和紫霄神雷……”
跋陀罗寂然不语,数息后忽然消失不见,静室之中空荡荡的,只余淡淡茶香。
牛牧寺依山而建,寺院后门出来便是一汪巨大的清泉。
泉中有数道竹筒制作的水道,引泉水通往各处供寺中僧人饮用。
山体深处由一条暗渠自地脉之中流水冲击而出,多年冲撞山岩形成的这汪清泉。
当年牛牧寺山兴建,有一个原因便是因这汪清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天然一处水源地。
清泉之侧一条小路,曲折蜿蜒隐入后山林中,光线昏暗,不知往何处而去。
因是清晨,天光蒙亮,寺中的僧人多在做晨课,后山空空荡荡。
秋冬时节,初晨未雨,山林之中,薄雾弥漫,照样打湿行人的衣衫。
牛牧寺中一人缓缓走入后山薄雾之中,很快踪影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