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
作者:南宫我梦   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     
    巨鹿军派出的收尸队带着全套的装备入场,装备包括,担架,绳索,拉运尸体的车辆,挖掘用的铁锹锄头等工具,单兵装备中最特殊的在于口罩。

    巨鹿军士卒们人人脸上罩着一个巴掌大的活性炭口罩,这种独特的装束引起了城中军民的分外好奇。

    李孟羲装备更齐全,李孟羲这里有为数不多的一整套防护服,防护服包括一件从头到连手脚一块脚包裹严实的桐油衣,一个过滤器,一个呼吸面罩,整套装备看起来跟后世那种防化用服差不多。

    因为没有橡胶,找到了桐油来代替,布料刷上一层桐油之后,气密性良好,完全隔绝了外界空气。

    防护服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结构是气体过滤罐,其结构是一个上下开口内置活性炭颗粒的铁皮罐子,其上开口连接一根软管,软管接到呼吸面罩上,呼吸面罩用胶粘在脸上,把整个口鼻区域严严实实的盖住一点缝隙不漏。

    借由这个活性炭罐子,外界气体先被活性炭过滤一遍才被呼吸,如果空气里有病菌,经过滤能将其吸附个七七八八。

    李孟羲穿着这身裹得跟狗熊一样的连体服,背后背着一个大罐子,罐子接着管接到脸上,怪模怪样的,他四处游走巡查时,这副奇怪装束吸引了无数目光。

    防护措施总归是有用的,穿着这套行头,尸体散发出的令人作呕的腐臭味道闻不到了。

    巡查到护城壕沟边上,沟里堆积着不少死尸,巨鹿军士卒正在清理沟中尸体,士兵们牢记着吩咐,能不用手直接接触尸体就绝不用手,沟太深,谁都不想下到满是死人的沟里去,士卒们就站在沟边拿着长戈把死尸勾住给生拽上来,李孟羲来的不凑巧,他正巧碰见一具腐烂程度高的死尸肚子被长戈钩破了肚子,肠子都流了出来,不小心看到一眼,李孟羲恶心的腹内翻腾。

    再看那些负责捞尸体的士卒,士卒们带的有活性炭口罩,大抵闻不到太难浓烈的味道,可士卒们一个二个面色都不好看,除了有些个变态,有几个家伙把尸体钩烂了还乐的哈哈大笑,变态极了,李孟羲立刻过去把人训斥了一顿。

    在之后的巡视过程,李孟羲发现尸体清理着相当麻烦。依靠简陋的工具,清理效率低下,且,清理尸体这件工作还很特殊,旁人如何李孟羲不得而知,反正他自己看到了被钩的肠穿肚烂的尸体差点没吐出去。

    想到,接触尸体对士气影响极大,作战时杀得血肉模湖不一定能把士兵吓得精神崩溃,但见到堆尸如山的则就是另一种情况了,要不然,古来战场,多有筑京观的行为呢,一定是有用所以才有此英维克流传。

    于冷兵器战场,残酷厮杀一整日,士卒们仍吃得下去饭,抬了会儿尸体,士卒们一个个恶心的能把饭吐出去,关键时刻,多一顿饭少一顿饭反应在战场上,多了一顿饭士卒体力更旺盛,更耐久战,少了一顿饭则不耐久战,胜负之机或便在此。

    因为处理尸体的工具不足,结果士兵们不得不直面可怖的尸体,于是士卒士气大受影响吃不好饭晚上还连宿噩梦,结果导致士气下降战力也下降,结果导致整体颓势,进而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李孟羲想到了,慑敌之法,制用五感之法,于处理死尸一事,士卒被尸体影响,影响途径来自五感。

    眼见死尸横陈断肢狼藉,目为之慑;闻见恶劣腐臭气味,嗅觉为之慑;触及到腐尸恶心的触感,触觉为之慑;听到蚊蝇绕着死尸嗡嗡乱响,听觉为之慑。独一个味觉,在此无有影响。

    减少尸体对精神影响的方法有了。

    于视觉,用裹尸袋或者裹尸布把尸体裹起来,使不能见尸首狼藉,视觉冲击力小了许多,士卒受的影响也小,清理战场时,及时把尸体埋下,不使死尸堆积,不使士卒生出震撼心惊的情绪波动,士卒心理受到的影响能更小一些。

    于嗅觉,巨鹿军常备有活性炭口罩这一项物资,处理尸体时带上口罩,能大大降低恶劣味道的对士气的影响。

    于听觉,死尸遍地的战场上必然蝇虫横飞,可用石灰反制。

    于触觉,再勇敢的人拿手碰了软乎乎凉哇哇的死尸都得心里直发毛,所以,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

    李孟羲如今称得上能把知识活学活用了,他曾自行系统性的总结出了慑敌之法的门类,自此后,所有有关士气、心理、感知之类的问题都有了参考门径。

    自五感感知出发,李孟羲轻而易举的全面解决了处理尸体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因素。

    整个处理系统中,裹尸布好解决,用破布,乃至缴获的敌军衣物。乃至草席,有太多的遮挡放大了,甚至于,巨鹿军想遮掩尸体比别的军队更容易,巨鹿军手里有独有的造纸技术,行军作战时做成千上百个装尸体的纸袋带着,纸袋轻盈又方便,占不了太多负重,也占不太多运力,一辆车足以运载几百上千个袋子,足以清扫战场之用了。

    处理策略上,避免尸体大量堆积,及时掩埋这一点,执行起来也不难。

    到【避免直接接触】这一点,这不仅是防疫需要,还是降低心理影响的需要,可在观察发现,依本有的工具想在无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高效处理尸体,很难。

    就拿护城壕沟这个位置来讲,壕沟又深又陡,若不下到沟去,很难把尸体挪出来,下到沟里,必然要与尸体近距离接触。而站在壕沟边上想借助工具把尸体捞上去,结果也看到了,长戈使着笨拙,且会把尸体钩的支离破碎场面恐怖至极,对视觉和心理冲击极大。

    军中本有的工具在处理尸体上效率不高且不好用,最简单的方法,增设工具,李孟羲首先想到抓钩这一类工具,抓钩的效率倒是高了,可跟长戈一样,一样容易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的,李孟羲只在脑海中想了一下铁钩子把尸体钩的开肠破肚的画面,就感觉一阵的恶寒。

    抓钩法不太好,遂舍弃。

    李孟羲劳作经验不足,想不到完美的解决方法,遂把附近士卒叫了过来邀众人一块商议。

    群策群力之下,很快便有了方法。

    士卒们给出的方法是,要想不把尸体弄的乱七八糟,且不与尸体接触,可派人到壕沟里去,拿着绳子,把尸体手脚或者脖子捆住,然后上边的人拉着绳子把尸体一具具给拉上去。以此方法,需要少量的与尸体接触的人,这少部分替别人接触了尸体,别个就不必了,使得直接接触尸体的人得以控制在极少的数量范围之内。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壕沟之类的地势复杂处,在任何战场都有通用性。

    一处战场,只需几十个人,穿着全套的防护服去负责近距离接触尸体,这些人负责下到沟里用手用绳子把尸体给捆扎结实,给套上裹尸袋,给处理成别人容易移动的方式,只多了这一个步骤,使得既高效处理又不接触尸体这两者同时成为了可能。

    不仅是效率上的提高,以此方法,还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按巨鹿军的后勤能力,无法大规模配备顶级防护服,能给士兵们一人配一幅活性炭口罩已很勉强,士兵们在只有一只口罩的防护条件下去近距离接触尸体,危险性极大。

    而若是有顶级防护准备,士卒穿着包裹严实的桐油防护衣,背后背着活性炭过滤器,口鼻上带着呼吸面罩,手上也带上一次性手套,如此防护,处身瘟疫中亦能安然。但同时,这样的防护装备好归好,却难以大规模装备。

    性价比最高的最优解方法出现了,以少量身穿防护服的士兵投入与尸体接触的最前线,这部分人把最危险的活儿做完,由这部分人负责把尸体上的衣甲扒下并聚拢起来,也由这部分人负责把尸体装袋和捆扎起来,所有的需要与尸体零距离接触的危险工作全由这部分有防护服的士兵来做,其他士兵只需要把尸体拉走埋起,既优化了流程,又大大降低了此过程中感染瘟疫的可能性。

    军中本就备有几套顶级规格的防护装备,李孟羲配备这些装备的目的一是为了以防万一在瘟疫爆发时可以保住自己的小命;二是万一迷路在满布瘴毒之气的绝地,有几套防疫防毒装备可以在绝境中博得一条生路;三是,在瘟疫爆发之时,想安然出入疫区必须得有防护设备。

    以前,军中备下十来套防护服足够保命、瘴气区突破、以及出入疫区诸事之用,但今次涉及到打扫战场,打扫战场有繁重工作量需要不少人手,区区十来套防护服不够用了,将此数字乘以十倍才算够用。

    后勤问题又一次随之而来,运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军中所有运力全部都拿来运粮食都尚且不一定够用,把运力分去运任何其他物资都有可能得不偿失,所以增加任何一点额外物资都必须精打细算才行。

    为提高额外物资的性价比,提高物资通用性为重要方法之一。

    防备瘟疫很重要,而笨重的防护服又着实太占运力,而防护服又是极特殊的物资,几乎没有其他用途,没有通用性,性价比也就无从提高,运力就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李孟羲竭力思索防护服到底还能有什么防疫之外的用途,能想到的仅有,防护服结构严密,天然适合防雨,也天然适合挡风御寒,所以,可通用作雨衣和御寒衣物这两项。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防护服属于较为娇贵的物品,一套防护服,全身上下一个小洞都不能有,稍微破损就将使得防护服完全没了作用,若将之当做雨衣来用,用不几次就将出现破损,把昂贵的物资轻易使用,得不偿失。

    再说用作御寒衣物一样不行,防护服太严实了,因为包裹严实隔绝了外界空气,所以才安全。瘟疫多爆发于温暖的春夏时节,要是把防护服做成内里填有御寒材料的御寒衣物,到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简直是折磨。同时,把防护服用作御寒衣物一样存在容易损坏的缺陷。

    防护服的通用性似乎只在衣物方面和密封性方面,可御寒、防雨两方面的作用皆不足性价比,问题一时陷入死胡同。

    在最后的最后,李孟羲勉强想到了一种和防护服结构能相合的用法。

    衣物,密封性极好从头到脚密封的严严实实的衣物,还带有过滤罐的衣物,符合这三点的,让李孟羲想到了——潜水服。

    防护服的特点恰好跟潜水服极类似,都是密封严实,都带有罐体,只需稍加改造就能使二者通用。

    要把防护服做成能潜水的装备,衣物本身和罐体都没太大问题,用布料和桐油能做出能防水的一体衣物,用薄铁皮罐体同样可做出堪用的空气罐,难点在面罩上,防护服只能遮掩口鼻的面罩不足在水下使用,必须要再加一头盔。

    做能防水的头盔不难,木头,铁,铜,陶土,都能达到防水且能穿戴的要求,但这些材料全都不能视物,也就没有实用性。

    唯有的实用性材料,只有透明材料,也就是水晶或者玻璃。水晶难找,而玻璃难制,加之,潜水头盔需要复杂的加工,需要有大量的材料来加工,稀缺的天然水晶难以满足使用,所以,要想制作潜水头盔必须得有玻璃工业。

    玻璃如何制备到现在李孟羲仍没有头绪,假设有朝一日玻璃工业成熟了,能大量制作透明的潜水头盔,军中常备百套以上的防疫潜水两用装备,那么,百人规模的能在水下长久潜伏的士兵,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可能,在搜集情报,特种作战,刺杀,投毒,等等,精兵们带着氧气瓶的潜水服长时间匿藏于水下,可以发挥神鬼莫测的奇兵作用。

    奇兵一人,可投毒,可纵火,可侦查,可渗透刺杀,一人投毒只能投一井,纵火只能烧一处,侦查只能侦查一角,渗透只可渗透一向,孤身刺杀,成功可能只能算渺茫。

    而有潜水奇兵百人,百人投毒可毒倒一军,纵火可焚烧全营,侦查可深入四面八方,渗透可无孔不入,奇兵有百人规模,百人协力刺杀,成功之可能亦将大增。

    毫无疑问,当防护服能随时可化为潜水奇兵装备,其性价比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