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暗流涌动
作者:墨尚花开   大宋那些年最新章节     
    ,大宋那些年

    赵匡胤早年闯荡江湖时,曾经结识过一个自称“混沌”的道士。那道士爱喝酒,每次都喝得烂醉如泥,然后倒头就睡,睡着了还喜欢唱歌,别人睡着了是说梦话,他说梦话就是唱歌。有一天,他唱道:“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一连唱了好多遍。

    等到混沌醒了,赵匡胤问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混沌道:“酒后的梦话而已。”

    公元960年是猴年,陈桥兵变,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天子。古代掌管兵权的信物是虎符,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初四。混沌道人说的“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一句果然应验了。赵匡胤这时才明白,他当天子兴许是早就注定的事情,而那老道拥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这次,龙辇在街上走,街头,赵匡胤忽闻有人放歌,唱的是道家的步虚韵,歌云:“无无曰道,义极玄玄,妙觉大度,弥劫历年。”

    很快,护卫来报,“有道人前来见驾。”

    赵匡胤一见,抚掌大笑,“混沌道长!”

    混沌道人作揖道:“无量天尊,圣天子,别来喜安!”两位老友再次重逢了。

    赵匡胤大喜,命人为道长备马,邀至行宫座谈。

    赵匡胤道:“这么长时间了,道长在何处仙居?怎么不来汴京与朕相见呢?”

    混沌道人道:“贫道饮清露宿烟霞,明月四海处处家,不及陛下住高楼骑大马,一令善及千万家。”

    赵匡胤笑道:“道长还是如此的仙气飘飘,神仙莫测,今有一事想请教道长,望不吝赐教。”

    道长唱道:“太虚无中体自然,道生一气介十焉。罔极大化乾坤域,龙马龟书正理传。”唱毕,再次合掌:“无量天尊,圣天子有话请讲,贫道洗耳恭听。”

    赵匡胤正色道:“朕想见仙师久已,想问你一件事情,也没别的,朕就是想知道自己寿数几何?”

    混沌合掌道:“无量天尊,陛下是万岁万万岁啊。”

    赵匡胤道:“朕记得当年世宗皇帝柴荣也曾向左谏议大夫王朴问过自己‘当得几年’,王朴道‘三十年’,若果真三十年,哪有朕今天的大宋?如今朕平定了南方,北方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事重大,朕诚心请教道长。”

    混沌道:“陛下想听真言,还是虚话?”

    赵匡胤道:“请道长实言相告。”

    混沌道:“贫道观今年岁星暗淡,十月十九日夜,若天气晴朗,陛下可以再活一纪十二年;如若不是,请陛下早作安排!”

    说罢混沌道人起身准备告辞,赵匡胤还想再请他明示,命人为道长安排了住处,谁知,第二天一早,管事的太监王继恩来报,混沌道长已不知所踪。

    此事,被僧人文莹记载在《湘山野录》里。

    赵匡胤的一生与僧道有缘,无论是少年时的“天子一肩挑”,还是长大后遇到的苗广义、混沌道人、陈抟老祖、襄阳老僧,都为其人生做了不同程度的开示,甚至施以援手或倾力相帮。

    混沌道长一走,赵匡胤又想起了苗广义,这些年,不知道他过得如何,一个修行人,应该不会错吧。想到此,立即差人到山西潞州宋村,带上一份厚礼,赐与苗广义。不久,钦差回奏,苗道长已离开宋村多年,云游四海,不知所在。

    ◆宣布迁都

    连日的大雨,垢尘荡尽,山更青,水更绿,天朗气清,香风阵阵。在赵光义、赵普、薛居正、卢多逊、沈义伦、曹彬、潘美等一众文武的陪同下,赵匡胤在洛阳南郊,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祭天仪式。

    乐时丰,逢岁稔,赞四海升平,尧天舜日,道德天地;祈天开祥瑞,股肱庙堂,洪福天齐,万世皇基。

    祭祀完毕,回到行宫。张齐贤的“画地十策”,让赵匡胤踌躇满志;混沌道长的一席话,赵匡胤回乡的喜悦瞬间被无名的恐惧带走了。

    此刻,大宋天子赵匡胤陷入了沉思。

    大周立国八百年;大秦二世而亡;之后大汉立国四百余年;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归为一统,隋立国亦是二世,炀帝杨广好大喜功,挖好了一条大运河,也挖掉自己的国;盛世大唐立国不足三百年,接着就是五代十国,六十余年的诸侯乱称王。结束这乱世,一统中华,千斤重担,就压在自己肩上,也压在大宋历代帝王的肩上。

    南方疆土如今基本已平,接下来,大宋的工作重心就是灭掉北汉小国,收回燕云十六州。然而混沌道人的话,又让赵匡胤有些不寒而栗。

    为什么佛家不提倡算命?原因就在于此,它会给算命的人带来长期的恐惧。佛家讲“因果”,种善因得善果,命也是可以改变的,只可惜赵匡胤遇到的是高人而非高僧。所谓的普度众生,就是众生有惑,正好你有药方,你的药恰好能治他的病

    ,否则就是招摇撞骗。

    孔夫子云:“时也命也,善始慎终,尽人事听天命。”你只管努力去做,其余的交给老天去安排吧,所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尽人事听天命,赵匡胤也是这么想的。

    对于皇位的继承,赵匡胤其实并不太担忧。次子德昭今年已经二十六岁,老实憨厚,做事沉稳,可堪大任;四子德芳今年也有十八岁了,聪明伶俐,灵活多变,其实他心里最想选的还是这个孩子。不过,在培养两个孩子上,赵匡胤一直不分主次,自古立长不立幼,如果自己真到了那一天,立谁为太子都可以保住大宋的江山,至于到底立谁,就要看他俩的造化。

    这夜,赵匡胤打开地图,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洛阳。

    洛阳地处洛河、伊河、黄河的三川河谷,它三面阻山,西有中条山、崤山,南有熊耳山、伏牛山,东有嵩山。北面虽没有大山阻挡,有黄河横亘于此,也弥补了其不足,所以洛阳也算是山河四塞,和关中很像。

    在防御上,洛阳完全可以依靠三川河谷周围的地势来布置防守,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时,于京都周围设置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置八关都尉。

    西面函谷关,扼崤函之险;东面虎牢关,扼嵩山北麓与黄河之间的通道,还有被称为洛阳第一关的旋门关;南面龙门伊阙,扼嵩山与熊耳山之间伊河河谷通道,还有太谷关,控制着嵩山与万安山间的峪谷;北面孟津关、小平津关,可扼黄河渡口。另有广成关控制汝河通道,轘辕关控制颍河通道。

    洛阳八关,自成天险。皆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除了长安,很多王朝都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都城,原因皆源于此,易守难攻。

    再看东京开封,赵匡胤一直心存余悸。开封地处大平原,四通八达,一马平川,除了北面的一条黄河之外,它的周边没有任何山川、要塞可守。到了冬季,黄河水势退去,河面结冰,京师将无一险可守。如果大辽铁骑南下,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直达开封城下,一旦敌人进攻京师,帝国将岌岌可危矣。

    多年以来,防御京师,全靠驻扎的百万禁军。官府每年还要从地方上抽调精锐进入禁军,禁军全部养在京师,这百万张嘴是要吃饭要发军饷的,京师的补给只能依仗漕运,政府压力山大啊。如果迁都洛阳,可以裁却一部分防御的士兵,省却这些冗兵麻烦。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