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回 平地生公府
作者:秋予岸   明末:辽东雄狮最新章节     
    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

    这句话,杨承应算是深刻体会到了。

    无论夫妻之间有多恩爱,却加着主臣一层关系,让你觉得很膈应。

    特别是杨承应,他本来就是二十一世纪穿越来的,平常又没学过礼仪,更感窒息。

    偏偏人家的出发点是为你好。

    朱徽娴瞧出驸马的不耐,便觉力度不够,道:“驸马积弊已久,需要有人在旁,时时提醒。”说罢,让春桃把王永叫来。

    王永,一个接受大太监王承恩调教的小太监。

    他到了后,向朱徽娴和杨承应行礼。

    朱徽娴沉声道:“王永,自即日起,你寸步不离跟着驸马,时时匡正他的礼仪。”

    王永心头一个咯噔,一般驸马,他自然不放在眼里,随便呵斥。但对方是握有兵权的驸马,有些不敢。

    “你不用怕,有本宫给你撑腰,你只管指正。”

    朱徽娴面带威严的说道,“倘若驸马抵触,你只管回来告诉我。”

    “奴才遵命。”王永这才接下差事。

    朱徽娴扭头看向杨承应:“驸马,以后事事三思后行,不要做出违礼的事。”

    “知道了。”杨承应随口答道。

    他心里非常不爽,为一件小事大发雷霆,罚他跪到现在也就罢了。现在又让小太监随时跟着他,行动都被监视。

    朝廷还是朝廷,这一招够厉害。

    “下去吧。”朱徽娴道,“以后没有本宫的同意,你不许擅入公主府。”

    “遵命。”

    杨承应赶紧起身,退出正堂。

    出了正堂,他的步子很快,恨不得从这里飞出去。

    “将军,将军……等等奴才……”

    王永连走带跑死活跟不上,在他身后一个劲儿的喊。

    杨承应本来想一走了之,跟不跟得上是你的事,但想到这是不给公主面子,又要被召回来训斥一顿。

    只得停下了脚步。

    王永追上,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将军走得真快,奴……奴才拼命都追不上。”

    杨承应转身看着他,冷笑道:“以后跟着我,这方面得多练练。”转过身去,抬腿就走。

    “将军!”王永追了过去。

    这次,杨承应刻意放慢了步子,让王永勉强追上。

    二人出了公主府,上马,直奔总兵府。

    以罗三杰为首的将领早已等候多时,看到杨承应赶来,纷纷迎了上去。

    当他们看到杨承应身后跟着王永,面面相觑。

    等杨承应下马,罗三杰上前,小声问:“大帅,这是怎么回事?”

    “公主派个人盯着我,让我时时注意礼仪。”杨承应小声回答。

    罗三杰愣了一下,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杨承应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朗声道:“诸位,随我到正厅议事。”

    众人都来到正厅,杨承应先坐,其他人后坐。

    “大帅,粮食供给是一个大问题。”

    负责金州城财务和粮食的尚可进,苦着脸说道:“一场大旱,从五月持续到九月,庄稼地颗粒无收。能保证有一部分收成的,只有归服堡一带。”

    这真是因祸得福,归服堡一带刚好有一条非季节河——毕里河。沈世魁带人又修了个水利设施,用于灌溉两岸的田地。

    这十余万百姓和万余士兵的粮食供给,暂时不需要金州城供应,省了大头。

    但,尚可进的担忧不无道理。

    其他地段,特别是青泥洼、金州城附近几乎没有收成。

    镇虏城一带有收成,但不高。而旅顺港,主要产物已经不是粮食,而是棉花等纺织原材料。

    今年已经这样,明年会是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

    杨承应熟读这段历史,正是在这年开始,北边的努尔哈赤推行杀无粮人,以及几户人家供养一旗丁的政策。导致整个辽东成为火药桶,随时爆炸。

    “尚学礼,从即日起要求各地粮仓每三日汇报一次粮食存储情况。”

    杨承应下令道:“另外,我要派人到地方核查粮仓。如果发现火烧粮仓,所有参与看守的士兵,通通治罪。”

    粮食是根本,杨承应不得不这样做。

    “是。”负责总后勤的尚学礼,起身抱拳。

    “另外,让耿仲裕通知勋贵的贸易船,全部以粮食代替过路费。”

    杨承应说道。

    他可清楚得很,勋贵在京师附近的庄园里,粮食堆积如山。

    “再通知刘伯漒,让他派人去李朝、倭国购买粮食,特别是倭国。”

    杨承应说到这里的时候,想起郑芝龙,扭头看向他:“一官,此事还是需要你前往倭国斡旋。”

    “是,属下散会后回去,收拾一下即刻启程。”郑芝龙出列。

    “代我转告李公,今日的恩情,我记下了。”

    “属下记住了。”

    郑芝龙退回队列。

    杨承应对罗三杰道:“通知耿仲明,让他抓紧训练霹雳营。再告知刘伯漒,多招募船工修造大船。”

    “是。”罗三杰起身抱拳。

    盖州驻扎着镶蓝旗,刘兴祚的汉军等几支部队,又能随时得到来自海州的支援,单独北上已经不明智。

    不北上,又不能指望土地长出粮食,只有面向海洋。

    耿仲明的水师变得举足轻重。

    和葡萄牙、荷兰、民间的海盗商人抗衡,需要一支强大的水师。

    “新铸造的红夷大炮,都要运到大长山岛,装到船上。”

    杨承应这句话是对茅元仪说的。

    茅元仪起身抱拳,应了声“是”。

    “想要解决此次粮食危机,还要从自身入手。”

    一直没说话的宁完我,突然开口:“前些年日子刚好过,各地兴起了不少酿酒的小作坊,这些作坊用粮食酿酒,必须暂时管制起来。”

    “天啦,管制酒坊?”

    众将面面相觑。

    自从杨承应放开了饮酒限制,军中有不少人出任务前都要喝点再出任务。

    因为在出任务的时候不许喝酒。

    久而久之,军中从将领到士兵会消耗大量的酒。

    他们都有钱,自然也成为了酒坊的大顾客。

    这样形成了一个循环,军中消耗酒,酒坊就大量酿酒。酿酒需要粮食,便收购大量的粮食。粮食被收购,又造成粮价持续增高。

    “自即日起,各营暂时禁酒,至于什么时候放开,视情况再定。”

    杨承应站起身来,面带威严的发布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