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雄狮第一千零一回弘光皇帝南京城内,人心惶惶。
新君继位问题,如一朵黑云遮蔽了所有官员心头的光芒。
压抑,带来的就是焦躁不安。
由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主持的大会,即将在南京紫禁城的武英殿召开。
会议只有一个议题,谁将继任新君。
官员们就此事争论了十余日,始终没有结果。
史可法还没来,他们又讨论起来。
「论亲疏,当立福王。论贤德,应立潞王。」
「不妥。福王之为人你我皆知,而潞王血缘太远。不如立惠王或是桂王。」
「惠王整日礼佛参禅,不通人间事理,难以南面称帝。」
「那就桂王。」
「也不妥。桂王远在梧州,从梧州到此还有好长一段路。」
「哎,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新君迟迟不立,莫非等到北方的杨承应整合好京畿,杀上门来吗?」
官员们沉默了。
这时候,史可法走进大殿。
和他一起来到大殿的,还有南京留守太监韩赞周。
两人的到来,让原本吵闹的武英殿,顿时安静下来。
史可法今年三十六岁,因缘际会之下成为南京兵部尚书,成为握有实权的关键人物。
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中,史可法向空龙椅毕恭毕敬的施了一礼,转身说道:
「虽然大行皇帝弃臣民而去,可我们南京各部不能乱!今天,各位辅臣、六部尚书、在京官员都在,我们要拣最要紧的事办。
依照太祖爷定下的祖宗之法和历代的惯例,在大行皇帝驾崩、其子嗣下落不明的时候,南京各部要推举出一位新君,统帅南方群臣和各镇总兵,北伐中原,光复大明!」
钱谦益出列,附和着道:「史尚书所言极是,今天当务之急是推举出新君。我提议,由贤德的潞王继位。」
「我反对。论亲疏远近,理应福王继承大位。」有人站出来。
官员们开始交头接耳,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史可法道:「我认为桂王最为合适,现在国家多事,理应有一位年长的皇室继位。桂王无论是亲疏,还是能力都不错。」
拥立桂王,是史可法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既可以避免拥立福王带来的历史问题,又避免出现主少臣疑的尴尬局面。
此时,马士英带着一批官员从宫外走进来,他今年四十七岁,一脸的霸气。
他听到史可法的发言,突然大笑:「史尚书,高论啊!你打的如意算盘,我隔着十几步外都听得到。」
马士英只是小小的凤阳提督,居然大大方方出现在会上,武英殿内气氛骤变,众人顿时安静了。
史可法扭头看着他,开始反击:「马提督,这里是南京,你不在凤阳跑来这里,是想干什么?」看書菈
「君父蒙难,我身为臣子前来吊唁合情合理。」马士英说完,便径直走到皇帝的空龙椅前叩拜。
来者不善,史可法心中闪过这四个字。
马士英磕完头,转过身来,边环视大家边道:「诸位既然是议论新君,为什么不听一听各路总兵的意见!」
史可法一愣,继而坚定地道:「历朝历代拥立新君,都是朝臣们的事,哪有总兵的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