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出身于显赫的世家,从东汉初年陆家就在江东富有盛名,他因幼年丧父所以寄养在从祖陆康的家中,陆康当时任庐江太守,被汉献帝封为忠义将军,同时也是陆家的宗族族长。
兴平元年刘备接替病故的陶谦任徐州牧,袁术在南阳失败后占据淮南,他考虑到刘备的政治立场倾向袁绍,准备发兵讨伐徐州并向陆康索要军粮物资。
在陆康拒绝袁术的要求后,袁术命孙策率兵攻打庐江。
孙策当时跟随孙坚的旧部在其帐下效力,战斗持续一年多庐江被攻破,陆家宗族数百人死于战火中,太守陆康也在城破后病逝。
在庐江战争爆发之前,陆康将幼子陆绩与陆逊送回了吴郡避祸,这才让陆家的血脉得以延续。
陆绩虽然是陆逊的从父,但是年龄比陆逊还要小几岁,年轻的陆逊便成了陆家的新族长。
陆家的惨剧虽然是由袁术发令,但是执行人却是小霸王孙策,陆逊与孙家算得上有灭族之仇。
孙策收取江东时采用武力和杀戮,后来自己也因此埋下祸根草草离场,临死前审视自己才没有选择与自己同性格旳孙翊,而是选择个性偏内敛的孙权。
孙家作为外来者在江东根基不稳,本地大族掌握着大量佃户,这些人平时耕种战时为兵丁,而且是可继承赠予的部曲,士族子弟还在各地官府担任职务。
孙权继位后总结孙策遇刺身故的经验,改变了孙策简单粗暴的杀伐政策,转而开始笼络当地的名家大族。
陆逊从小就肩负着振兴家族的重任,养成了沉稳内敛具有强忍受力的性格,他为了家族的利益在这一时间加入孙权的幕府。
江东士族和淮泗派素来不睦,孙权慢慢历练和摸索出一套平衡术,对于陆逊这位年轻族长一直提防不敢重用,哪怕是重用比陆逊还小的从父陆绩,也不愿意给陆逊更多的机会。
孙权同意顾雍的举荐后,殿内的文武陆续离场,唯独老臣张昭跪坐在地,仿佛入定的老僧一般。
在孙权的平衡法则中,由淮泗武将掌兵权,由江东士族管内政,现在顾雍跨界举荐陆逊,让他心中心生不悦,为了尽快消除长沙与交州的失败,孙权不得不暂时向江东士族妥协。
殿内文武都离开后,孙权回过神发现张昭仍在,于是好奇地呼唤:“子布有恙?”
张昭笑曰:“陆伯言颇有才名,主公若是悉心培养,必是我江东柱石。”
“其实贺公苗一人讨山越足矣,子布刚才为何不肯发一言?”孙权扭头皱眉,心里骂了句老狐狸,我的顾虑你焉能不知?分明就是倚老卖老看我笑话。
张昭拱手说:“此次江东全力以赴,未达目的反而丢了交州,本来他们要举荐陆公纪为苍梧太守,不想主公乾坤独断定下吕子衡,难怪元叹他们会意难平...”
孙权恍然大悟,当初吕范行贿蓝田失败,就被士族代表虞翻当堂质问,现在被赶出交州难怪他们不依不饶。
“子布何意教我?”孙权找到原因后诚意请教。
张昭捋着斑驳的胡须:“苍梧被赖恭悍然袭击,因为背后有鸱鸮暗中支持,暂时是夺不回来了,但士徽居然有胆毒杀卫子旗,主公必须给出有力的回击,南海郡也不可轻言放弃,否则交州就与我们没关系了。”
“可是根据逃回来的卫柏交待,当初是子旗毒杀士武在先,咱们似乎没什么理由...”孙权摇摇头。
张昭:“对付交州士家,咱们还用讲什么理?只是要小心士家倒向刘备,毕竟鸱鸮的陷阵营太厉害了。”
孙权拈起紫髯说道:“让公苗平定鄱阳山越后,正好率兵顺庐陵南下交州,我就不信士燮还坐得住,只是那鸱鸮该如何处理?此人三番两次坏我大事着实可恨。”
张昭皱起眉头:“实在打不过只能想办法调走,我听说那陷阵营只效忠鸱鸮,刘玄德难道没有一点疑心?主公不如想办法离间一二?”
孙权听得一个激灵,刘备会不会跟自己以前的心情是一样呢?周瑜那时候虽然也是手握重兵,但是名义上还听从自己指挥,鸱鸮的陷阵营心腹大患,我就不信刘备这么能忍。
“子布既已找出症结,不妨试言之?”孙权示意张昭讲讲看,这老家伙分明已有腹稿。
张昭果然早就准备妥当,他起身望着孙权徐徐说道:“鸱鸮乃刘玄德妻弟,现在要诬陷他想造反很难,不过功高震主又持重兵,我相信没有哪个主公不猜忌,只需遣人去成都散布谣言...”
孙权摇摇头:“刘玄德有卧龙、凤雏辅佐,区区市井谣言未必有用啊...”
“只散布谣言自然收效不多,但如果令诸葛子瑜去书孔明,言鸱鸮与主公结怨甚深,若是让其留在荆州不利同盟,孔明与子敬都致力于孙刘联盟,必然会说服刘玄德把鸱鸮调入益州...”张昭献计。
孙权听得拍案叫绝,“子布此计大妙,我看姜还是老的辣,只要鸱鸮被刘玄德调入蜀地,那陷阵营亦会随之离去,将来无论是交州还是荆州,都多了一分胜算...”
张昭叹息:“都是这鸱鸮隐藏太深,要是早一点显露实力,我们也不至于这般被动,或许程公他也不会离世...”
孙权赞同地点头,“此人阴险狡诈,所以程公才称他为鸱鸮,我这就唤子瑜来。”
诸葛瑾当作孙权和张昭的面写信,他在信中言辞恳切地表达了江东的诉求,希望诸葛亮看着同盟的份上劝刘备以大局为重。
诸葛瑾派家臣带上礼物乘轻舟入蜀,到达成都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中旬,赵云护送荆州的家眷就在前脚达到。
刘备根据关羽送来的请功信,正在与庞统、法正等人商议封赏事宜,诸葛亮就拿着诸葛瑾的书信笑呵呵走了过来。
“孔明遇上了什么开心事?”庞统一脸疑惑地问。
诸葛亮:“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