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锋汉起第三百八十三章风向暗变第三百八十三章风向暗变
刘敬宣攻打涪县之时,杨孜敬与南燕的战斗已经结束。
鲁郡蕃县,杨孜敬率六千兖州兵马与司马叔璠五千兵马相遇,几场厮杀下来,司马叔璠不敌,率军退往薛县。
薛县,司马国璠与司马叔璠兄弟据城而守,飞报后将军慕容昱派兵增援。七日后,慕容昱派开阳太守彭泓率五千兵马救援薛县。
彭泓兵马至承县一带,被事先潜伏于此的一千五百晋军伏击,高平太守鲁轨一马当先,直取纛旗下的彭泓,一招斩彭泓,再砍倒纛旗,燕军溃逃。
鲁轨率得胜之师与杨孜敬合围薛县,司马国璠兄弟得知援军溃败,于三更时分从东城冲出,逃往武原城。
杨孜敬率军追击,至武原城时慕容昱率援军赶至,在武原城外兖州军交战。争战两场,不分胜负,杨孜敬向杨安玄请求援军。
杨安玄与王镇恶、赵田等人分析后,认为燕国实力尚存,此时与其全面开战不利,下令杨孜敬和鲁轨撤军,慕容昱亦未追击。
九月初,刘敬宣撤至江陵,毛脩之亦撤回武陵郡。刘敬宣上疏请罪,但同时弹劾梁州刺史杨思平滞军,拖延粮草供应,故意不派援军,导致伐蜀失利。
杨安玄收到郗恢等人送来的信时,朝堂上已经吵成一团。中书令谢混率先发难,奏称刘敬宣损兵折将,有损朝廷声威,需加惩处。
尚书左仆射孟昶奏称荆州刺史刘道规督伐蜀之事,亦有失责之处,应当惩处。
兵部尚书董怀则弹劾梁州刺史杨思平滞兵之罪,请治其罪。
朝堂上争论不休,刘裕见事情有脱离掌控之势,主动向琅琊王谢罪,自请辞去录尚书事、车骑将军的职务,奏请免去刘敬宣冠军将军、宣城内史的官职,削减其武冈县男的封邑百户;荆州刺史刘道规由辅国将军降为建威将军;梁州刺史杨思平罢免梁州刺史之职。
朝议结果,录尚书事、车骑将军刘裕降号为中军将军,位在卫将军刘毅、前将军杨安玄之后;刘道规降号为建威将军;杨思平降爵都亭侯;对刘敬宣的处罚最重,免去官职,削减封爵。板子举起时雷霆万钧,落下时轻风细雨,总不能真因伐蜀失利罢免刘裕的官职吧。
刘毅鼓动了半天,对这个处置自然不满。刘敬宣贬职为民,过个一年半载刘裕随便找个理由便能让他复起。他与刘敬宣已结下深仇,难以化解。刘敬宣是刘裕麾下重臣,刘毅不肯轻易放过刘敬宣,欲借机除掉刘裕一臂。
于是,刘毅向朝廷奏本,刘敬宣罪责重大,不能免官轻纵,应下廷尉论罪。京中门阀在他鼓动下,纷纷要求重处刘敬宣。此时,刘敬宣此时已被贬为庶民,再要重处便是要他的命了。
江州刺史何无忌与刘敬宣是表兄弟,得知刘毅上蹿下跳要害表弟,愤然写信给刘毅,警告刘毅不要罗织罪名、公报私仇,否则他要前往历阳拉刘毅一同进京到天子面前辩上一辩。
刘毅知道何无忌为人急躁,遇事溢于言表,自己若是纠缠下去,何无忌真会前往京城为刘敬宣相辩。
历阳处在浔阳和建康之间,若何无忌不管不顾发兵来攻,刘裕再出兵相和,自己恐怕讨不到好处。思之再三,刘毅决定还是不惹这位莽夫为好,见好就收吧。
襄阳,杨安玄对朝堂局势洞若观火。郗恢、阴友齐常有信件往来;曾安每旬一次会详细将朝堂上发生的大小事情报与他知。暗卫禀报的多是民间风向,综合这三者的信息,杨安玄虽然远在襄阳,甚至比朝堂上的诸公对局势把握还要明晰。
曾安得到琅琊王的信任,接替禇秀之成为王府从事,而禇秀之则升任为侍中。得杨安玄暗示,曾安与陶平、甘越等人相处融洽,时常在一起饮酒听曲,各种小道消息甚为清晰。
杨安玄看到董怀弹劾杨思平的消息,一脸郁闷。王镇恶笑着调侃道:“主公不是与董尚书有交情吗?怎么他会出面弹劾杨梁州?”
杨安玄苦笑一声,道:“三叔这次做得太过明显,董尚书是个忠直之人,对事不对人,愚不怪他。只是三叔替愚受责,愚心何忍,明日派人送些礼物前去安慰。”
王镇恶道:“朝廷委派了梓潼太守和广汉太守,看来是不想让主公轻易得到这两郡。”
杨安玄嘿然笑道:“梓潼太守檀和之,檀凭之之子;广汉太守谢询,谢家子弟,刘豫章的手伸得真长。”
檀凭之与刘裕一起在京口起兵,与皇甫敷在罗落桥激战,兵败身死,刘裕深为痛惜,将其所部的兵马仍归其子侄统辖。刘裕主政之后,厚待檀家子弟,檀和之、檀韶、檀祗、檀道济等人皆委以重任,檀家人亦忠心于他。
谢绚是东阳太守谢朗之孙、骠骑长史谢重之子,与其兄弟谢瞻、谢晦相比并不出彩,更不用说堂弟谢灵运,不过身为陈郡谢家人,自不用担心仕途。谢绚出任广汉太守,是刘裕安抚世家的手段。
赵田问明谢绚的出身后,道:“刘豫章以谢、檀两家入梁,有分梁州之势。若谢绚、檀凭之联结文处茂、时延祖等毛家旧部,怕是反客为主。”
杨安玄想了想道:“愚有意派傅弘之为巴西太守,调任文处茂为兖州任城太守;举荐时延祖为丹水太守,以张诞接任巴东太守,孟龙符是巴郡太守,这样三巴之地尽在掌握,谢、檀两人能有何为。”
赵田笑道:“朝廷任命了两位太守,总算有所补偿,给朱超石和沈庆之升了官,一个是伏波将军,一个是凌江将军,都是五品,这两个小子年纪轻轻,将来肯定要超过仆了。”
王镇恶略带羡慕地道:“主公,愚亦想领军出战,早觅封侯。”
杨安玄哈哈大笑道:“镇恶有如汉之萧何,何用与小辈争雄。对了,你的兄弟众多,此次不妨推荐两人前往梁州任职。”
王镇恶躬身施礼道:“多谢主公。”
…………
豫州治所历阳,西北有山名鸡笼,与建康玄武湖畔的鸡笼山同名,秀美尤过之,被称为“第四十二福地”。
鸡笼山山峦连绵,有巨石状如莲花,传说是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东汉末年,高僧金佛、金干、金坤三兄弟,在此悟道成佛。天师道潜隐默修之士,亦遁居幽静山林,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
刘毅任豫州刺史,喜欢在鸡笼山呼朋唤友雅聚,或挥毫而书,或饮酒吟诗,或听戏唱曲,当世名流无不以能参加聚会为荣,隔段时日便有诗集传出。
此次刘毅借刘敬宣兵败大造声势,刘裕的声望受到打击。门阀世族原本对刘裕没有好感,见刘毅的卫将军反压刘裕的中军将军一头,有人以为刘毅将会超过刘裕,将来可能执掌朝堂,纷纷前往历阳拜访。
豫州府衙前车水马龙、宾客云集,朝中有不少人为刘毅歌功颂德,街头巷议亦可常听闻百姓争论刘豫章和刘南平孰高孰低。身在西州城中的刘裕,对这些风吹草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烂在肚子里。
刘裕来京中任扬州刺史,便住进了西州城的扬州刺史府,他是录尚书事、侍中、中军将军、扬州刺史,开府如同三司,大部分朝政西州城刺史府中决定。西州城驻有北府精兵二千,在刘穆之的建议下,刘裕每次前往东堂议事都会带上百名护卫。
至于建康城中的车骑将军府刘裕奏请琅琊王收回,琅琊王没有同意,笑称如果议政过晚城门关闭,刘豫章好有个落脚之处。
刘穆之亦劝刘裕道:“当年司马元显执政,因夜开六门遭御史中丞江绩弹劾,主公若不想多事,在京中确实应设个住处,以后各地的旧部进京朝觐,也有个落脚之地。”
刘裕于是让中军长史徐羡之住入将军府,中军将军府的文武多居此办差,每隔几日刘裕入住将军府理事。
徐羡之之侄徐逵之娶刘裕长女刘兴弟为妻,在中军府任参将,夫妻两人亦在府中居住。刘裕妻兄臧焘为中军参军事,也住在将军府中。
西州城,因在台城之西,扬州刺史治所而得名。西州城呈方形,每面城墙里半,城内是扬州刺史府的官衙和兵营,若遇战时,西州城和东府城便是置兵镇守,成为建康城南面的护城。
历任扬州刺史都是朝堂重臣,不乏喜好奢华之人,府衙修建得威严气派,府中前高耸着两座阙楼,中间的阙道直通高台上的刺史府,府门前两排兵丁按刀而立,威猛雄壮。
衙内建筑林立,官署庄严厚重,望楼挺拔修长,院墙将前署后宅分隔开来。后宅与官署的厚重不同,红柱白墙、窗棂雕花、色彩华丽,修竹花木遍植宅前户后。
身为刺史刘裕的住处在后花园西侧,独立的三进院落,装饰精美。刘裕进京后,将妻子臧爱亲也接到了西府城居住。臧爱亲嫁给刘裕时他穷苦潦倒,又好赌成性而倾家荡产,为乡人轻鄙。
臧氏性格温顺,待人诚恳,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刘裕投军臧爱亲带着女儿在家中替他尽孝抚育女儿。刘裕常年征战在外,夫妻两人聚少离多,但刘裕对妻子感情深厚。
元兴三年刘裕逐走桓玄掌控朝堂,返还京口,彼时臧爱亲已经四十四岁。臧爱亲与刘裕仅有一女刘兴弟,臧爱亲主动提出让刘裕纳妾,分纳张氏、孙氏、胡氏为妾。
义熙二年,张氏为刘裕诞下长子刘义符,时年刘裕已经四十四岁,对长子的出生欢喜异常;义熙三年,孙氏、胡氏分别为其诞下次子刘义真和三子刘义隆。
虽然妾氏为刘裕生下儿子,但刘裕对发妻的感情却丝毫没有变淡,每月至少有十天在臧氏屋中歇息,对女儿刘兴弟也痛爱有加,丝毫不次于几个儿子。
刘裕位极人臣,原本对臧爱亲冷嘲热讽的“亲戚”热情起来,拼命找理由前来送礼阿谀,想让臧爱亲为他们在刘裕面前讨官。臧爱亲不为所动,从不开口,仍过着俭朴的生活,这让刘裕更为敬重。
今年正月,臧爱亲病逝,刘裕悲痛欲绝。这段时日,朝堂因为刘敬宣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刘裕心情郁闷,时常一个人坐在后花园饮酒,凭吊亡妻。
刘穆之知道刘裕此时不喜被人打搅,但刘毅步步进逼,身为谋臣怎能坐视,今夜他要与主公商议出对付刘毅之策。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