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汉中祖三国鼎立大汉治理说明最新这两章有些兄弟没看明白,我解释下,也剧透下大汉未来发展内容。
大汉吞并了中原、江东土地,大家或许没概念,就简单走了下过场。
实际上,大汉北伐到大决战之前,一共才拿下雍州+凉州+荆州+洛阳+河东这些地盘。
一战下来大汉吞并了多少州呢?
冀州+幽州+平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并州,一共八州。
相当于现在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辽宁。
江东的话,大汉吞并了扬州、广州,相当于浙江+福建+江西+广东。
这有大半了中国了,大汉不可能说短期之内掌握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夏侯玄提出中央管辖郡,而虚设州。通过中央直辖市,强化中央的权威。
大汉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如何能让地方服从中央,让中央命令传递到地方上。
大家可能以为上级命令,下层会无条件服从,怎么会呢!
现在都有打折扣的完成,更不用说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了。
如做销售,100的电话指标,即便有电脑计数,可能也会有折扣。
放到事务更加繁多的政治上,也是如此。
而且古代治理也是如此,目前缺乏大量官吏,无法全部填充。最多派郡守过去,接着郡守治理下,不就靠地方士族吗?
你现在把地方士族得罪完,政令又怎么才能实施。
刘禅安抚曹魏高层其目的何在,不就是看重士族关系网,安抚高层,从而让大汉掌握地方。
要不然刘禅闲的蛋疼,花钱封他们为爵,直接扔到西北开荒不好嘛?
问题上在于魏晋时期,士族因察举制,互相交叉在一起。你如果师出无名动了一个,其他人会怎么想。
用刀无法解决所有事情,除非你用大屠杀。将中原人口犁地一边,但问题是那大汉还能统治的久吗?
而且这些未来也是大汉的基本盘!
大汉解决办法地方问题,首在掌握地方统治,让郡守展开工作,即需要缓缓来。
比如大汉先通过迁民,把旧高层对地方的影响剥离开,不刺激的换上大汉中央当他们的头头。
大汉通过人事权,换一批听话,服从大汉的官吏。如郡守、功曹、县令等具体官吏。
但这些人,你不可能全盘换吧,人才也需要时间培养。
先郡守,后功曹、县令,再普通官吏。
同时也需要让官吏熟悉地方情况吧!
因此在历史上,任何王朝初期都不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清理旧势力。
刘邦,为了让刘氏坐稳天下,直接在关东地区设立藩国,实行郡国并治,不敢下狠手。
刘秀,称帝十五年了,中原上计都存在严重问题,后面才引发度田事件。
就拿杀人最狠的朱元璋,他诛杀数万人,掀起大狱,也是中后期。
朱元璋去世是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
蓝玉谋反案,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
如诛杀数万人大案的郭桓案,其也是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
最早的大案胡惟庸案,也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
而收复燕云十八州,乃是洪武元年。
胡惟庸案,在天下平定十三年后发动的。
蓝玉谋反案,在朱元璋去世年五年发动的。
朱元璋不想这么早扫清大量朝堂上北元官吏吗?
实属他不能呀!
大明朝他是建立在腐朽的北元上,各地归降的官吏,也是北元旧人。
直到朱元璋通过他的手段,以及各种案件,渐渐的把北人官吏扫出去。
像宋濂、刘伯温这些全是北元旧吏。
如果全换掉,岂不乱套了。
当下刘禅在建兴二十七年,刚刚统一大汉,接受曹魏、东吴的地盘,指望刘禅在早期解决过往弊端,你换李世民、朱元璋,他也做不到吧!
大汉也还好些,至少有荆蜀基本盘,但君主过于依仗一个地方的人才,势必会形成壁垒,排斥其他地方的人,如东汉排除关西士人。
刘禅有意识的掺沙子,如杜恕、夏侯玄、山涛,让不同地方的人进入朝堂之中,避免形成一合堂。
毕竟地方官吏才刚刚归降,掌握地方才是关键,后面问题,咱们慢慢来行不!
如果喜欢看爽文的,一年解决所有事的,我真写不出啊!
在古代政策推行,他是按年、月为单位计算的。
在军政章中,众人讨论了大汉二个最关键的问题。
其一,掌握深入中原郡县管理
其二,因财政问题需要裁军。
这两個相辅相成,大汉因天下平息,各地方都进行了免税,财政出现严重问题,需要裁军。
而天下一统,也用不到了大量的军队,天下需要劳动力耕种。
大汉统一战争中,大汉内部存在大量的军官,如果出现省并,势必会有大量的军官被淘汰。
他们本身不愿意,里姜维则是替普通将校发声了,同时也考虑到军队战斗力问题。
至于让军功集团掌握大汉高层政权,更是不行。
早期西汉便以军功治政,萧何、曹参都是属于军功将领,这些军功集团势力聚集在一起不比宦官、外戚能量差,甚至丞相位也由他们长期把握。
汉武帝能干那么多事,应该庆幸到他继位时,军功集团全老死了。
也就是说,我只是把普通大一统王朝,面对新征服的中原,所遇见的困难挑点写了出来。
等天下过去十几年,魏吴已经成为记忆中的事了。大汉稳固了,很多事情都不是问题了。比如你那时候把曹氏找罪名全杀了,知道的人也就哼哼几声。
解决曹魏腐败的旧官吏,有罪的情况下,诛灭九族,也没人敢放屁。
治国如烹小鲜!
不是大汉想接受曹魏的弊政,而是吞并他们的土地,不得不连带接收。
任何新兴王朝都是建立在旧王朝之上,如唐建立隋朝之上,宋建立五代之政,明建于元,清又建于汉,这是无法剥离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