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皇上你好吗
作者:南山有龙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最新章节     
    朱祁镇突然发现,其实皇帝这个职业,并不是什么好工作。

    就比如批阅奏疏吧,本以为都是国家大事,况且内阁都看过一遍了,自己只需要最后把把关,走一道手续而已,可是,等看到堆积如山的奏疏……

    这也太多了!

    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就这么堆在面前,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压迫感。

    这时候,他开始想念自己的小老弟了。

    打开一份奏疏,是罗通从怀来城送来的,上面就一句话:皇上您好吗?

    朱祁镇有些摸不着头脑,就这么一句话,至于上一份奏疏?

    于是,他将奏疏扔到一旁,然后又拿起一本,一看落款,还是罗通。

    这份奏疏却没有问候,而是正经事。

    上面详细记载了怀来城最近两年的变化,而且特别说明,葡萄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明年便可以有产出了,问题是,预计产量过大,不知如何处置。

    毕竟葡萄这玩意,又不能储存,除非做成葡萄干。

    朱祁镇最开始的打算是将这里建设成为葡萄酒基地,接下来需要找几个会酿葡萄酒的匠人,前去怀来,开始准备工作。

    他提起笔,一边写批复,一边都囔道:“罗通这个家伙是不是老湖涂了,说事就说事,还要单独上一份奏疏,还只有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怀恩在一旁伺候着,听到这里,想要开口,却忍住了。

    宦官不得干政,王振的前车之鉴在面前摆着,还是别掺和政事的好。

    朱祁镇写完批注,又拿起一份,打开后,愣住了。

    还是一句话:皇上您好吗?

    我好你妹!

    朱祁镇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我是来批阅奏疏的,几百份奏疏堆在面前,哪有时候和你们嘘寒问暖?

    紧接着,拿起下一份,发现……还是同一个人写的!

    而且,这份奏疏没有废话,一上来就是干货,洋洋洒洒上千字,句句鞭辟入里,条理十分清晰。

    朱祁镇愈发感到疑惑,看到怀恩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便问道:“怀恩,这是怎么回事?”

    怀恩尴尬地笑了笑,然后小心翼翼地说道:“皇上莫非忘了,此乃……惯例……”

    “什么惯例?”

    “就是……自太祖皇帝时期,问安的奏疏和叙事的奏疏一般都要分开。”

    朱祁镇这才恍然大悟,好像在大明,确实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事情还要追朔到明初,当初有个叫茹太素的文臣,此人自幼饱读诗书,非常有才学,而且还有一个文人特有的习惯,那就是卖弄文笔。

    经他手写的奏疏,动不动就是洋洋洒洒几千字,而且还有不少生僻少见、晦涩难懂的词语,以至于朱元章每次看到他的奏折就头疼不已。

    不过,那时候大明百废待兴,读书人都是宝贝,朱元章虽然心中不情愿,却也只能忍着。

    直到有一次,茹太素又上了一份奏疏,朱元章一想到那些生僻字,实在懒得翻阅,就命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结果足足念了一个多时辰还没有念完。

    更加要命的是,中书郎念了一万多字,朱元章听的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这货在说什么。

    终于,老朱同志破防了:“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

    老朱的脾气,那是说干就干,直接命人把茹太素召入宫中,暴打一顿,以解心头之气。

    第二天,气消了之后,想起那份没念完的奏折,于是就让王敏继续念给他听,又过了大半个时辰才念完,据说那篇奏疏,足足写了一万八千字。

    不过,老朱同志还是办实事的,虽然将人揍了,但是奏疏上请奏的内容还是批了。

    从此以后,大家不敢在奏疏中说废话,叙事简明扼要,如果有问安的话,干脆另起一道。

    朱祁镇无奈,便将奏疏一道接一道地拿起来看,问题都不大,这些事情处理起来不算困难,就是问安的奏疏太多了,而且,这些个奏疏看完还要批,起码要在后面写个“知道了”才算完事。

    一连写了十几个“知道了”,朱祁镇实在受不了了,把问安的奏疏一股脑扔给怀恩。

    “这些,你来回复!”

    “啊?”

    怀恩自然是一脸懵逼,做梦也没想到,我还有代批奏疏的权力?

    “啊什么啊,你来!”

    朱祁镇顺手又抄起一份奏疏,打开一看,还是问安的,直接扔了过去,“从今以后,但凡是问安的奏疏,都由司礼监来回复!”

    “这个……”

    “怎么,你有问题?”

    怀恩直接跪下来,弱弱道:“太祖皇帝遗训,后宫和宦官不得干政,奴婢不敢啊!”

    朱祁镇皱眉道:“让你回个问安的话,这算干什么政了?”

    怀恩连连叩拜,激动地说道:“奴婢多谢皇上信任,一定用心做事!”

    “不过是回复些客套话罢了。”

    朱祁镇又打开一份奏疏,见是叙事的,这才有心思看下去,一边说道:“内阁再有奏疏送来,你先帮朕筛选一遍,凡是问安的,你来回复就是。”

    毕竟只是问个好,无关紧要,干脆交给怀恩得了。

    以后在这宫中,也要做到物尽其用,这么多宦官,不乏识文断字之辈,每天端茶倒水伺候人,实在是浪费。

    朱祁镇坐了一上午,腰酸背疼,也就才批了不到一百本。

    怀恩则卖力地将所有问安奏疏挑出来,大致有半数。

    这样算下来,还有大约三百多本没有批。

    看着依旧堆积如山的奏疏,朱祁镇心中暗暗盘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啊!

    想当初,朱元章当皇帝的时候,每天三点多就得起来,洗漱吃饭后,开始早朝,下了朝,便开始批阅奏疏,处理各种事务。

    特别是废除中书省之后,大明再无丞相,所有大小事务,都是皇帝一把抓。

    据说老朱同志的勤奋程度,能卷死各种劳模,除了吃饭,就是工作,每天休息不到三个时辰。

    试想一下,让你每天睡眠六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加班,是什么样的感觉?

    都说皇帝是大明最大的地主老财,可是,大家都还在睡觉,人家已经起床干活了。

    大家都已经睡了,人家还在干活。

    这种生活,怕是地主老财家的长工见了,都要自愧不如吧!

    就连堪称铁人的永乐皇帝朱棣,都忍受不了这样加班,但是,废除中书省是老爹的意思,他又不敢恢复,再加上他还要忙着南征北战,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皇帝的秘书团——内阁应运而生。

    相比于中书省所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内阁成立以后,只掌有议政权,而决策权仍牢牢把持在皇帝手中,行政权则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朱棣的构想中,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权力机构。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到了仁宣时期,以三杨为首的阁臣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

    自此,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

    到了正统皇帝朱祁镇继位,三杨作为辅政大臣,带领整个文臣集团开始崛起,按照历史,在成化、弘治年间,内阁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代表。

    然而,自土木堡一战,另一个朱祁镇的到来,打乱了这一切。

    短短两年来,文臣被打压惨重,整个朝廷几乎大换血。

    特别是新政实施之后,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他们有的甚至不是读书人,只是某些技艺高超的匠人。

    如此一来,以前的文臣集团算是彻底崩盘。

    朱祁镇思来想去,让自己坐在这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批奏疏,时间久了也不是个办法,且不说累不累的问题,蒸汽机以及其他很多新型科技的实验作坊都离不开自己,须得想个两全之策。

    比如说……扩充内阁?

    保留皇权,将大部分决议权下放到内阁,改造成内阁议会制,是不是就可以减轻皇帝的工作负担?

    但是,如何保证内阁议会的权力一直处于皇权的掌控下,就成了新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曹鼐和张益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况且原来的文臣集团已经瓦解,就算他们有想法,身后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

    于谦就不用说了,完全不需要担心。

    接下来的话,再选三到四个人入阁,组成一个六到七人的议会,干脆把小老弟朱祁玉也放进去,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

    然后定下规矩,这个总理大臣只能由藩王来担任。

    毕竟都是朱家的子孙,维护自己家的江山也能更卖力些……

    远在万里之外的朱祁玉,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安排好了。

    此时,他站在船板上,湿咸的海风吹打在脸上,让他白皙的皮肤开始变得沧桑。

    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更是第一次出海。

    在宝船出港的那一刻,他的心情既彷徨,又亢奋。

    长这么大以来,第一次走出京师,踏上异国他乡。

    根据靖安郡王从云南送回来的奏疏,占城国已经答应归附大明,并愿意出让西贡港的控制权,除此之外,占城国所有港口都会对大明的舰船开放。

    当然了,如果有的选,占城国也不会做出这么大的让步。

    前线战事吃紧,如果大明再不出兵,怕是整个占城国都没了。

    说起占城这个国家,与大明也算深有渊源。

    安南国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成为秦朝领土,唐代设安南都护府,后割据一方,自立政权。

    占城国最早为占人所建,占人崇拜湿婆和毗湿奴等神,采用种姓制度,秦汉时为象林县,又称林邑。西汉时,属交趾刺史部日南郡,东汉末年,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日南郡象林县令,从中原政权中割据出去,建立占城国。

    这片土地位置非常优越,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此地的稻米,可以做到三熟,粮产极高,有了稳定的粮食做基础,占城国曾经强盛一时,只是,由于多年与真腊以及安南之间发动战争,不断地消耗占城的国力,时至今日,竟面临亡国之患。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yeguoyuedu】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两个番邦小国都来自中原政权,也算是同根同源,不过,由于占城相对弱小,千百年来,一直被安南撵着打。

    这也没办法,安南想要扩张,只能把眼光看向南边的占城。

    总不能向北,去征伐大明吧?

    此时,安南国已经占领了占城国半数国土,大军压境至僧加婆罗城下。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座城能保多久,很难说。

    很可能明日一觉醒来,安南大军就到眼前了。

    走投无路之下,占城王给隔壁的真腊国送去求救信,结果真腊国说了,当初你打我打的可带劲,现在我没跟安南一起打你就不错了,你还想找我出兵救你?

    简直是开玩笑!

    最终,占城国将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大明,并派出公主,秘密出使。

    大明开出的条件也不算苛刻,要你一个港口,不过分吧?

    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后,张辅集结十万兵马,以黔国公为先锋,已经从云南境内挺进安南。

    但是,两国相交之界,山高林密,队形无法展开,行军甚是缓慢。

    安南国已经得到消息,并派出一支军队,向北阻击明军。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时候,真正的杀手锏却不是这十万兵马,而是海上那支舰队。

    三艘宝船,再加上一艘补给舰,规模并不大,不过,船上携带了大量新式火器。

    神机营由靖国公陈瀛带队,共分为三个主力营,若干特种小队,和后勤保障组。

    一营是重炮营,共三百五十人,装备重型飞虎炮二十门。

    二营、三营是轻炮营,每营四百人,共八百人,装备轻型飞虎炮八十门。

    另有突击小队,工兵小队等各种特种作战小队,以及后勤保障组,加起来总共是两千人。

    这支舰队漂洋过海,历时一个月,终于抵达占城。

    …………

    ps:推书《大明:家祖朱重八》

    一觉醒来,成了皇孙,本想混吃等死,当个逍遥王爷。

    哪知继母狠辣,兄长脑残。

    为了不英年早逝,只能奋发图强。

    谁知一不小心,竟把大明带向了日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