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新大明是我们大家的,明献帝也是我们大家的!(求订阅,求月票)
作者:大罗罗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最新章节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正文卷第206章新大明是我们大家的,明献帝也是我们大家的!原来刘进忠来广州帮王辅臣、王忠孝当内应,搞反向鸿门宴是要出场费的,而且还很高!

    这个出场费还不是银子,而是大明朱三太子的“拥立权”.不是独家拥立权,而是联合拥立权。

    这事儿说起来还是陈永华东西奔走,给各方面牵线搭桥,一手张罗起来的。

    这个刘进忠虽然是勇卫营出身,是黄得功的老部下,但他同时也是那个背叛大明,活捉弘光帝献给大清朝邀功的大汉奸马得功的部下,跟着马得功一起降了大清。

    后来马得功又被清廷派去福建和郑成功、郑经作战,刘进忠也跟着他一起去了福建,两人渐渐的就成了靖南王耿继茂的手下。

    在康熙二年的厦门之战中,因为耿继茂的指挥无方,清军在得到荷兰东印度公司海军支援的情况下,依旧遭遇重大挫折,时任福建提督的马得功更是在厦门附近的海上战死。

    而在马得功死后,刘进忠就在耿继茂的大力支持下继承了马得功留下的骨干军队,也就是勇卫营的那批老人,后来又在耿继茂的关照下广东水师左路总兵,再后来又提了潮镇总兵,成了控制潮州府城半城的“半城大军阀”。

    当了潮州府的“半城大军阀”后,刘进忠便有了自己的一摊势力,但他的大军阀,归根结底也还是老靖南王耿继茂提携的。所以刘进忠和耿继茂、耿精忠的关系很好。在清朝官场的结党营私图中,他是属于靖南王系统的将领。

    不过这个刘进忠虽然跟着马得功、耿继茂在大清朝混了好些年,但他心里面却始终不忘反清复明,他手下的那群勇卫营出身的老兄弟中,也有不少人还念着大明——在大明他们可是天子亲军勇卫营的人,相当于大清朝的侍卫亲军!

    所以当上潮州“半城大军阀”后,刘进忠就开始不好好当大清狗奴才了,开始养寇拥兵了。

    而潮州这边也正好有让他养寇拥兵的条件。因为尚可喜变本加厉搞沿海迁界,惹反了一个养鸭子出身的英雄好汉,名叫邱辉的,盘踞在潮阳县的达濠都一带,渐渐做大。后来又占据了因为沿海迁界被放弃的澄海县城,又接受延平王府的册封,打出了大明潮州府的招牌。

    这下可就了不得了在茅麓山垮台和吴三桂起兵前,在大陆上公开打出明朝旗号,还占据一个县城的,也就是邱辉这一摊了。

    而刘进忠这个本来应该负责剿灭邱辉的潮镇总兵,却没有急朝廷之所急,出兵痛剿邱辉这个大贼头。而是和邱辉联手贩卖起了私盐——邱辉手下的“匪”据说上了万,而刘进忠只有两千人的镇标。两千人打一万人,优势在邱.所以刘进忠就得先和邱辉一起贩卖私盐,等分到了钱再突破朝廷规定的兵额私自扩军,等扩军完成后再剿匪。

    看看,这剿匪规划做得多好啊!

    当时由于尚可喜搞沿海迁界搞得实在太厉害,以至于广东当地的盐场都给搞没了,只剩下邱辉治下的达濠一带还有不少盐场。而从外省运盐进来又海路陆路都不好走,拦路收费的人又多,所以成本很高。广东人想要吃盐,就只有吃达濠的私盐了。

    这银子还不得赚翻?

    所以刘进忠和邱辉一起贩卖私盐,既能解决广东人民吃盐难的问题,又能自筹资金扩充剿匪军力,方便日后办大事儿,还能透过邱辉搭上延平王府的线,又结识了那个花钱买了个总兵的延平王府咨议参军,天地会江南分舵舵主陈永华,自己也加入了天地会。

    在加入了天地会之后,刘进忠一下子就发现反清复明的事业不仅有成功的希望而且还很大!

    顿时就反劲十足啊!

    而在陈永华这些日子除了打着大清援剿水师的名义“带货”捞银子之外,也在积极谋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就是保着朱三太子走海路去打江南,一举夺取南京城,并且在南京把朱三太子扶上明献帝的位子。

    这样郑经就能当上挟天子、令诸侯的郑丞相,而陈永华就是辅佐郑丞相的“陈孔明”了!

    而要完成这个大计划,郑经和陈永华还缺了四个小小的,但却是必要的条件。

    第一是没有朱三太子——朱三太子一直跟着王忠孝混,不在郑经、陈永华手里。

    第二就是没有一支能确保打下南京的陆军——其实郑经的陆师战斗力不算弱,但是数量有点少,而且由于郑成功上回打南京打砸了,所以大家都没什么信心,需要找到有力的合作伙伴来出陆师。

    第三则是没有一支可以在长江当中往来自如的长江水军——想当年郑成功兵败南京的原因,除了郑成功不善于陆战和攻城之外,就是郑家的水军都是海军,不是江军。

    在大海里面航行和在长江里面行船并不是一回事儿,海上能往来自如的船队,到了长江里面没准就只能用人力拖拽了!

    第四就是老郑家的实力有点不大够,即便偷袭南京得逞,把朱三太子扶上去当了明献帝,好像也不能保证得到各方面反清势力的承认。

    这个挟天子、令诸侯的事儿要成功,前提条件就是挟天子的这位得有足够的实力,曹操当年挟天子、令诸侯的时候,好歹有个兖州,麾下兵马怎么都有几万人。

    而郑经现在只有大员岛、澎湖岛、厦门岛这点地盘,连占有潮阳、澄海这两个县的邱辉最多也就是依附郑经,并不能算是郑经的嫡系。

    真正属于郑经的军队就更少了,满打满算都不到两万。

    就这点地盘军队,挟了天子,也很难服众。

    所以这些天陈永华就在福州、潮州、广州之间来回奔走,总算达成了一系列的反清协议,其中就包括由王辅臣、刘进忠两方面参加的“以朱三太子换内应”的方案。

    就是由刘进忠帮着王家父子当内应,帮这老王家里应外合,夺取广州府城,以换取王家支持刘进忠保护朱三太子入主南京.好好的协议,却没想到突然就生了枝节,吴三桂派来的那个钦差汪士荣也想要朱三太子。

    这下可麻烦了!

    朱三太子只有一个.而吴三桂的实力又明摆着,照着《三国演义》对号入座,不是曹丞相,那也是袁绍袁本初啊!

    而郑家如今的实力,撑死了就是个孤穷刘备,凭什么和吴三桂争?

    广州城,原平南王世子府,如今的两广总督衙门内。

    “汪上差,刘总镇,陈参军,容老夫说句公道话吧这个大明,或者是咱们想要建立的那个新大明,和朱洪武建立的旧大明完全不是一回事。旧大明那是朱家一家一姓的天下,那些跟着朱洪武打天下的大功之臣善终的可不多!而新大明,那是原君原臣们建立的天下为公之国!

    天下为公这朱三太子的天下当然是为公的原君,不是洪武爷那等大权在握的圣君,更不是谁家的献帝!原君,是我们大家的垂拱之君!老夫说的可对?”

    正在摆事实,讲道理,说“原君”的,当然是最懂《天下为公论》的黄宗羲了!

    黄宗羲可是维新学会的会长,维新学堂的堂长,王忠孝手下的头号大理论家。

    王忠孝知道要和吴三桂、耿精忠、郑经这两人精加一愣头青讲道理有点难,所以就连夜让人去佛山请来了由黄宗羲、黄宗炎、吕留良、万斯同、万斯大、陈恭尹、屈大均、罗文藻等人组成的维新学会“讲理天团”,一起和汪士荣、刘进忠、陈永华将“原君”、“原臣”、“封建”等等的大道理。

    除了讲道理的,还有敲边鼓的,王辅臣、王忠孝爷俩,还有真朱三太子王士元本人,一起负责敲边鼓。

    黄宗羲的话刚说完,朱三太子本人就开始敲边鼓了:“梨洲先生所言极善呢!我可没有老祖宗的能耐,我什么都不会,不会打仗,不会治理天下,也不会什么帝王心术。那什么《天下为公论》,什么《天朝田亩制度》,都不是我写的,都出自世凯之手天地会也是世凯操办起来的,我什么都不懂!”

    朱三太子的这番话,当然都是王忠孝让他说的。

    王忠孝既然同意了“以朱三太子换内应”的方案,就一定会放朱三太子去当明献帝了。

    而明献帝,当然是懂得越少越合适。一个能提出《天下为公论》和《天朝田亩制度》的明献帝可不是一个好献帝啊!

    而且,王忠孝没了朱三太子这个傀儡,就必须要亲自掌握天地会.至少要把天地会的两广部分牢牢把持在手里。

    所以有些事情,也必须要说清楚!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就投向了王忠孝,王忠孝只是淡淡一笑:“不瞒诸位了,这《天下为公论》其实就是用梨洲先生的大作《明夷待访录》改的。梨洲先生的这部大作被江宁织造衙门得了,当成了反书送到北京的粘杆处,落在我手里,我一看就觉得极有道理,切中要害,所以就拿来改了改,又托朱三太子之名散发出去了。后来我一想,这造反的大道理有了,还得有个团体去实现梨洲先生的大道理。就一客不烦二主,继续用三太子的名义办了个天地会.定王殿下,真是让您担惊受怕了,实在过意不去。”

    朱三太子连连摇头,笑道:“无妨,无妨如果不是天下英雄群起,如果不是世凯和复甫找上我,我现在还在绍兴乡下当个惶惶不可终日的教书先生呢!恢复祖宗基业什么的,我可从没想过。

    当然了,如果天下英雄需要我这个朱三太子,前朝定王出山当一面旗帜,那我自是义无反顾。但话要说清楚,我也只有当一面旗帜,做一个木雕泥塑的能耐.别的事儿,我是真干不了。

    刚才梨洲先生提到汉献帝,似乎有意将我比为汉献帝,其实是高看我了。我可是既没有汉献帝的本事,也没有汉献帝的雄心。如果我当了明献帝,保证不多事、不惹事,诸位扶保大明的英雄觉得该怎么办,那就怎么办,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我就是个虚君,虚得不能再虚的君!”

    听完这番表态,汪士荣、陈永华、刘进忠他们仨全都有点喜形于色了这个朱三太子还真是个人才,是个最合适当明献帝的人才!

    身为一个傀儡,要真有什么雄心壮志,再有那么一点能耐,可就不合格了。

    这么难得的人才,而且还是天下独一份,汪士荣当然不能放过了,马上就笑着劝说道:“定王殿下,您能这么想,当然是天下之福,万民之幸了.如今反清大业正在关键时刻,我家西王殿下已经拥有八省之土,带甲数十万,还累胜鞑虏,眼看就要据关中而有形胜了。您不如现在就跟臣北上,等咱们抵达汉中的时候,说不定西安都已经拿下了,您正好在西安登基即位。”

    “去西安哪有去南京好?”刘进忠马上抢过话题道,“一来南京是大明龙兴之都,三太子去南京当皇上才名正言顺嘛!

    二来西王和康熙在关陇对峙,关陇的地形摆在那里,这仗不好打,没准和诸葛孔明一样得一出二出三出那个祁山!如果三太子能在这个当口突然打进南京,康熙还能顾得了西安吗?他要从西安撤退,关陇之地不就是西王的了?

    三嘛,当然是要堵李自成的路了!李自成现在已经占据了武昌大部、岳州全部、汉阳全部和黄州一部.如果没有人能抢在他前面去南京摘桃子,南京一旦落入李自成之手,天下属谁,可就不好说了。”

    “汪先生,我再补充一条,”陈永华等刘进忠说完,又笑着接过了这个话题,“三太子如果去了西安,将来西王如果想要当皇帝,可就不大方便了!”

    汪士荣眉头一皱:“陈参军,你说得这是什么话?西王难道是为了自己当皇上而举起反清大旗的?”

    “呵呵,”王辅臣一笑,“西王想当皇上也没什么不对嘛西王造反之前就是王爷了,如果造反成功了还是王爷,这个反不是白造了吗?所以西王当皇上,我是很赞成的!我已经让人准备劝进表了,您回去的时候就带上吧。”

    汪士荣一听,一下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总不能说吴三桂不想当皇上,让王辅臣别劝进吧?

    可是他不这么说,就等于默认吴三桂要当皇上的。既然吴三桂要当皇上,那他请朱三太子去西安干嘛?为了弑君篡位吗?

    看到汪士荣不言语,朱三太子笑道:“西王如果能完成驱除鞑虏之伟业,当皇帝而有天下也是应该的.在下没有任何不满。”

    陈永华也道:“既然西王是要当皇帝的,那何苦再立一个小明王呢?不如就让三太子和咱们一起北上去偷南京.如果得手了,康熙一定不敢再滞留关陇,西王在西北方向的局面,可就彻底打开了。”

    汪士荣看着王辅臣:“王制军,您刚才说要劝进西王那您还支持三太子当皇上吗?”

    “支持啊!”王辅臣认真地点点头,“只要有利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大业,我都支持!至于这天下在鞑虏被逐后属谁,那就另当别论了。”

    “那你不是一仆二主了吗?”汪士荣眉头大皱。

    “怎么是二主呢?”王辅臣道,“我可没说过马上要反清吧?明、清、西王三家都是我的主子嘛我王辅臣没有什么雄心壮志,能保住两广的这点地盘,将来传给四个儿子,就心满意足了。”

    “传给四个儿子?”汪士荣一愣,嘟哝道,“那不和袁本初一样了?”

    “不一样,不一样.”王辅臣笑道,“袁绍志在天下,而吾只想留四个藩镇给子孙,天南、南洋都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要管好就只有广置藩镇,我家能为藩镇便知足矣!”

    王辅臣现在的话,其实也是和王忠孝、姚启圣、周昌、黄宗羲这些幕僚智囊商量好的。

    现在不是翘尾巴的时候,有实力也要低调!

    而且王家也不是朱明之后,也不是一直以来都“众逆所归”的平西王,就算高调也没多少人会响应。还不如认认真真把两广那下,再经营好了,有可能的话再去安南、南洋捞把利益。

    与此同时再远观天下之变.如果真有天命所系,那就投机一把。如果不行,那还可以退而求其次,为藩镇甚至为天南、南洋的藩国都是可以的。

    听王辅臣这么一表态,汪士荣也陷入了沉思,似乎也在权衡得失到底要不要继续索取朱三太子呢?

    就在这时,王忠孝又接过他爹的话题,接着往下说:“汪上使,您看这样行不行三太子就跟刘总戎走!不过我也不让您白跑。我可以送三千五百支燧发枪,一十二门红衣小炮,八门二十斤臼炮,十万两白银去湖广,都送给世孙,助他威震华夏,您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