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正文第四百零八章又是他?回到长安城的李道宗越想越不对劲,好像萧锐说的有道理呀。我砸他店铺,也是为了传递个消息,把戏演的真一点,他不至于绑票吧?
那就是有人从中作梗?绑走了景仁,然后想看我和萧锐火拼?长安城里,谁这么大本事?
“去查一下,最近长安城里怪事频频,是不是有人在背后使坏?”
李道宗吩咐心腹手下暗中调查,他则全力寻找丢失的小儿子,甚至求到了皇宫,皇帝李二都派人配合。
三天之后,孩子还是没找到,但派去暗访的人回来了,“王爷,查到了一件怪事。”
“说说看,是不是跟景仁有关?”
男人摇头道:“不是直接跟小公子有关。前几日牛进达的儿子被送去萧家庄一事,似乎是有人故意宣扬造势,否则不会传那么快。”
嗯???
牛进达那件事?
李道宗沉默了。
不对,有问题!正是因为牛进达的儿子被送去了萧家庄,舆论纷纷,我这边才去砸了西市醉仙楼,加深一下戏份,后来才有了景仁在学堂被排挤……
嘶……还真是被人设计好的?
李道宗不由想起了当初老李渊说的话,把萧锐捧上天下第一名师的位子,就是有好事者想捧杀冠军侯,给萧锐找麻烦的。
是了,是有人在背后阴毒使坏!景仁肯定是被这帮人抓走,让我跟冠军侯结下不死不休的大仇!
于是李道宗火速进宫,将事情详细说给了皇帝,皇帝严词保证,一定揪出幕后黑手,救回李景仁。
“陛下,这次是臣下鲁莽了,得罪了冠军侯,还望陛下帮忙……”
李二摆手道:“萧锐不是小肚鸡肠之人。朕会私下里跟他解释的。但是堂兄的戏还要继续演下去。”
“啊?还演?不是说真凶不是他吗?”李道宗不解。
李二叹息道:“堂兄,萧锐这小子平时太招人恨了,可以说举世皆敌,所以朕才派了那么多人严密保护萧家庄。”
“明面上所有人都对他称赞、敬佩,实则不知道多少人暗恨,想要除之而后快。”
“朕的意思是,不如将计就计,堂兄就此坐实了死仇的身份,这样也能在暗中保护一下萧锐。”
“萧锐是个大才,有他在,可保我大唐江山百年兴旺。”
李道宗点了点头,“如此也好!那景仁……”
李二保证道:“朕担保不是萧锐做的。且一定找回景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若是景仁遭遇了不测,朕亲自给他报仇!”
李道宗走后,皇帝召来内侍老高,“藏锋那边怎么说的?”
内侍老高小声说道:“事情确实是冠军侯做的。侯爷已经把人送去了梁州,准备把景仁小公子送到薛礼将军身边培养。”
李二笑骂道:“这个混账,好事为什么不能好好办?闹得满城风雨。”
老高猜测说:“侯爷答应帮江夏王带孩子,但是没想到王爷会砸了他的醉仙楼,可能侯爷是故意的吧,这样掩人耳目的把小公子送去梁州,给薛将军带也是一样的。”
李二点头笑道:“是啊,世人都盯着萧锐会教学,大概忘了世间还有一位文武全才的薛礼,跟着他是一样的。”
“只是,萧锐这小子太阴损了点。这样一来,承范堂兄大概要好几年见不到儿子了,还以为儿子遇害了……”
老高小声道:“侯爷绰号睚眦必报……”
李二感慨道:“是啊,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绰号。这混账,叫个什么不好?现在是恶名满天下!”
“对了,过两天派人传信江夏王,就说谣言的出处找到了,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
李道宗不解,我跟太原王氏无冤无仇,他们为何要阴谋害我儿子?
来送信的人什么都没说,送完信就走了。
李道宗只有自己去调查,他做过刑部尚书,而且在长安城人脉也十分的广,很快就查到了蛛丝马迹,原来不是冲他李道宗来的,是为了坑害萧锐。
好你个太原王氏?为了坑冠军侯,拿我李道宗当刀使?
太原王氏的头面人物是礼部尚书王硅对吧?等着吧,一个月如果不能把你拿下来,本王就不是李道宗!
王硅:……
我招谁惹谁了???
萧家庄里,李君羡拿着情报走了过来,“公子,关口来信说,那王汲善还在煽风点火,趁机夸大牛小虎拜师的事。”
萧锐不耐烦吐槽道:“又是他?阴魂不散吗?净整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伎俩,就这还王氏麒麟儿呢?”
“告诉关口那小子,救他出来是干活的,不是让他出来当斥候队长的,整天只会送信汇报,没点实质行动吗?”
“三天之内,再见不到他对王汲善出手,直接挖坑埋了吧,我身边不要废物!”
三天?
王汲善是出了名的宅,来长安也几个月了,除了当初被萧锐抓去查案出过门,其他时间根本就不出门,一直窝在家里看书,怎么对他出手?
化名关口的郑子和感觉压力好大。
“想对付一个人,就要知道他的弱点,没有弱点的人是无从下手的。王汲善的弱点是什么?酒色财气?他根本就不出门,这些东西他都不沾。”
“对了,不出门不行,首先要将他弄出门才对,不能让他整天窝在家里看书。”
“美其名曰是看书,实则是窝在背后不停的算计……”
随着个人推理,郑子和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两天之后,长安城里传出一则消息,失传数百年的上古史书《尚书》现世了,将要在长安城最大的拍卖场进行公开拍卖。一时间所有读书人都不淡定了,那可是《尚书》!岂有此理?怎么能够公开拍卖?
历史记载,《尚书》是有史记载最早的一本历史文献,主要记录上古时期的历史事迹。
秦时焚书,学者伏生藏书于自家墙壁夹缝中,后来到了西汉文帝时期,九十多岁的伏生口述二十八篇,成为了世传《尚书》。
但西汉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的时候,发现了另一版本的《尚书》,与伏生老祖所传有所出入,被称之为古文《尚书》。
但汉以后的两晋战乱,伏生的今文《尚书》、传说鲁恭王伪造的古文《尚书》,全部遗失了。
后来是东晋的豫章内史梅赜,贡献出了一部自己收藏的尚书,其中从今、古两种都摘抄了几篇,成为了延续至今的《尚书》,实则已经是残本了。
而尚书最早的记载,说是孔子整理编就,共计一百篇。可一代代的传承,最终到了唐代,无论真伪共计剩下了五十多篇,何其可惜。
而这次拍卖会传出的消息,正是那百篇孔子原版《尚书》现世了。
太原王氏的王汲善得到消息,立马找到叔父王硅,一句话,要钱!这本典籍一定要握在手里。